法师很细心,指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是真或妄?既是‘生’,那么还有‘灭’,有生有灭是妄心。若是“应无所住而见其心”或“现其心”则是真心。。还未开悟,所以要发心,有心可发,即还未证到真心。。
无所住:对世间法无所住(不执着名利爱情事业),这是安住菩提心,但还不是真心。即使安住于菩提心,还非真心—乃带妄显真之心 。。这个菩提心可以迈向真心。如已见性者,即一切相无所住也。性乃不动,非住非不住。因无所住才能使妄想杂念业障习性慢慢减少,然后见性后见其心。。性并非相,但性与相却是相铺相成的。
自性,即本来的性,或共通的性,而非自己的性。。本然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
听到这一句“时时刻刻拿袈裟来证明你开悟,那其实是证明你未开悟”哈哈,很好笑。。对啊,达摩祖师当时是以心传心的,何来袈裟?很多时候,这些经典/佛教历史故事都被神化了。。学佛,还是踏实的好,不要乱想神奇的事情。。开悟与否不重要,如说修行做到吗??哈哈!!以心传心,也没有心好传,只是印证你开悟而已。。要无心才能与法相应,无心境界的人不需要人家说他开不开悟,他都无所谓。。一个真正开悟的人,自然能够以他所觉悟的法来慢慢的消业障习气,最后达到圆满。。
法师也在文中指出许多矛盾的地方,很多都加入了戏剧性。。嘻嘻~见性和未见性的人所写的有所不同吧??不过,很多时候,这些原本真实的故事被神化了,也是很正常的。。只是有赖于看的人如何看而已。。
这个顿悟法门,并非为很多宗派所接受。禅法是以拨相见性,而其他宗派却都著相修行。禅宗掌握的是大原则,不在小节上花很多功夫。。禅宗禅法,都是趋向于简单单纯的吧。。从生活上一切从简开始学习~
最后法师说这个《六祖坛经》的版本最烂,哈哈!!就是要这样来指点。。嘻嘻~~很棒!!
祝福大家!!^^
美秋 合十
[老实,踏实修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