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知道达摩祖师和梁武帝的对话/公案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呵呵~从来都没有去验证。。关于历史,本身是没兴趣去查证的,呵呵~在听了果煜法师的分析后,才知晓。。
功德,所作者是功,而得成就者为德。而佛法,所作者乃闻思修,戒定慧;且最后以得解脱为成就。。故从修持戒定慧,而得解脱者,即有功德也(从果来讲)。能与解脱道,间接直接相应者,才有功德也~(从因来讲)
真正的功德在智慧/体证方面,布施持戒和种种善行是修福。闻思修戒定慧乃修行的过程。最后要达到的是解脱。而所做的一切(诵经、布施等等)如果不是与解脱相应,也不算有功德。
从见性而证法身,从见性而得解脱。是以解脱与证法身,非一非异。云可能与解脱相应呢?唯从见性尔!故见性是功,解脱为德。即从见性而向解脱,即是从悟[无我]之理,而降伏我慢的过程。故能[心即不轻,常何普敬] 。从见性而调理身口意业。即从正见正思惟,而正语、正命、正业。。。见性是功,化缘是德。
法性无所不在,法身亦如此。证法身和解脱略有所同。解脱是消除小我然后证得法身。证法身是大乘,而解脱偏向于小乘。功德就在法身中。功德是从见性、解脱、证法身而得到。真正的智慧或解脱是从见性法门里面得到。真正的功德是见性,是消除能所的矛盾,对一切外景观照明寮。消除我执我见,降伏我慢心。见性后就调整身口意,在生活里转化,而后的解脱。从生到死都是缘。有智慧的人是会化恶缘为善缘。而,化缘是修行重要的主题,经常在不同的缘里面去提升、净化,使自己和世界越来越圆满。。跟智慧、见性相应的即有功德。。重要的是一什么心态来办事情。福德未必是功德,但功德可以是福德。。
如果在做事情的时候,有计较 、比较的心,那么就是没有功德。。在做事情的时候,放下我执我见,调整身口意,转化恶缘为善缘。。每个事情/责任/工作等等都是一个工具,一个让我们修心修行的工具。。以正确的心态办事。在生活里,遇到任何事情,要转化那一切都自在~
福德不一定是功德,但功德可以是福德。执著就没有功德。
学佛,是信、解、行、证,修行修心,然后开悟成佛。。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并非遥不可及。这些,都是要靠自己去行去修证的,不能借助他力。如果是他力摄受,那这就跟外道不相上下。
见性的人,心包太虚,他所证的境界是无量境界。见性的人即证得法身,没有身见所以也没有要到哪里去,跟那一方相应就去那一方。重点是调自己的心。。很棒的一句话。。生活中,希望可以做到这一点,时时刻刻调正自己的心,不受外界所牵引。。
祝福大家!!学佛道上共精进~~ ^^
美秋 合十
[just do i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