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再次解释‘真心’,即内外合一(inside outside become one),呵呵~知道是知道啦,在学着做到。。当有状况出现的时候,我你他分别心依然很重。。发现了,就转念、放下。。不停的实践、练习。。
佛教于其他宗教不同在于解脱,因为升天之后也会有堕落的一天。佛教是包括世间道德,佛教的特质是能够见性、开悟解脱。佛教的重点是帮助众生明心见性、解脱成佛。人天善法与解脱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一直以来都尽量多做善事,可那善事是真的善吗?呵呵~学佛终究目标是成佛,不然为什么要学佛??解脱、出离生死、离苦得乐。。。。不只是自己,也要让其他人一起解脱成佛。
了解到诵经和念经的不同,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经的道理、重点。诵经是修定的方法,要了解经典的意义,并把经典里重要的部分/道理背下来。正念法门,对佛法的道理很清楚,有正知见和正念。。检验的方法即:碰到境界时还能够把持正念吗?如果有正念,绝对不会犯戒、说错话。念经是要口诵之余,心亦要了了分明。所以说念经非诵经。最熟悉的就是大悲咒和心经。。小时候开始接触的时候,只是跟着诵而已,一段日子后,开始问自己这是什么来的?一边诵一边想一边了解。。呵呵~~至今,也未完全了解。。。比如说大悲咒,也是这几年才知道原来它是有关观音菩萨的,呵呵~~菩萨发大悲心救度众生。。念佛号的时候,是口念还是心念呢??呵呵~~
无念并非没有念头,而是念念都清楚但却不是作意起念,就像镜子just reflect/ 默照;它是无我执的,也不是偏空、无记或断念。有机会要去参加默照禅。顿悟只是了解佛性;顿悟成佛,成的是佛性而不是福慧圆满的佛。如果我们用有心的方法去推测、度量,那是‘非真心’,不能证得佛的智慧。所以消除我见、对立之心,就自然可以跟法界、佛的智慧相应。眼耳鼻舌身是工具。。眼睛只是能够看的一种因缘,不是眼睛就能看见,而真正能够看是我们真心的用,真心,这一切的缘加起来又分作性和相。修行人用五识来度众生或修行。
真正的佛法,重点在于破除内外界线。修行的人,是要把自己退出来,把自己抽离任何境界当个旁观者就没有烦恼,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出世:把自己抽离出来,心比较清楚,而且不须刻意去思维。而把自己抽离出来,在一种偏空的境界也非圆满的佛道。佛法是不偏不倚、不偏空。能够不离性相二门,才是真正的佛法、中道。重点是把性相二门理清,在佛法的知见方面和心态方面应该会比较清楚,及能够见性、圆满。
说得很棒!不偏有不偏空、超越对立。。不放入‘自己’,往往都是“我”在作怪~哈哈!!是吗?不要太执着于有我、也不要执着于无我。。心态没有摆正,事情还会轮回发生,只是以不同的‘相’现出来而已。呵呵~记得海云继梦说过,一旦超越了,就永远超越~哈哈~~
祝福大家!!学佛道上共精进~~ ^^
美秋 合十
[公案的练习就是默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