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要把心量打开,这句话不知听了多少回。不过因为自己的成见,总把心量锁在人道上。往往忽略了利益其他众生的善行。看了师父在这一段解说,在我而言真是当头棒喝。回想起初学佛时,对弱小有情众生很有善心,就是对害虫如蟑螂等都能尽量不去伤害。但对人却往往会控制不住情绪而大动肝火,乱发脾气,伤己伤人。学佛日久了,又偏向在乎人而忽略了其他众生。对害虫等就不是那么的包容,时而消灭蟑螂也没有感到那么的后悔了!可怕啊,柔软的心跑到哪儿去啦?很感恩师父的再度提醒,重新学习修持心量打开,尽量的涵盖一切众生。把重点放在人,但也不忽略时时提醒自己对其他众生也应生起对人一样的慈悲心!要和人在一起,修菩萨道,共成佛道,慈悲是上首哦!
师父在靠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解说的非常好!棒!是啊,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味的求多闻,摄取知识,说的头头是道,但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说一套,做一套也最后落个空谈,没有太多益处。理论知道了一摞摞,但烦恼还是根深蒂固,起心动念,总是以自己厉害为中心点,这样的修行模式真是要不得。或者是在独自修行复习日常功课时,因为惰性,常常为失修的时刻找借口,这也同样是要不得的。后者我时而会犯上,身体有点不舒服,就会堂而皇之的把功课减少,最明显的是把108拜减少。过后还说服自己说身体不舒服嘛,别太操劳,别执着形式,要放下。现在回想起来,还都不是借口。修行做功课没有讨价还价的,即设定目标,就应尽力去行。。。no excuse! Just do it!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林祺龙合十
[心是无常的。]
Saturday, July 27, 2013
棋龙《六祖坛经疑问品/机缘品-08》心得报告
感恩师父在DVD8中的开示。但我个人想以不同的观点契入无相颂的头俩句。我觉得从果看来,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可以说的通。我们的心平了,行直了确实是无需持戒修禅。有病才要用药,无病者何需频吃药?既然不会犯或破戒,讲戒有点锦上添花哦!心直行正了,那3C已经体征,又强调参禅是否契理契机呢?
就法海比丘的公案,如实或后加的我没有意见,因为不懂历史嘛!但我认同经中所说的“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我认为这和before thinking的concept很接近。没有thinking就没有我执,没有分别,也就不落二元,那不就能够常保正确的关系,正确的处境和正确的操作了吗?
祺龙合十
[行直已是修禅。]
就法海比丘的公案,如实或后加的我没有意见,因为不懂历史嘛!但我认同经中所说的“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我认为这和before thinking的concept很接近。没有thinking就没有我执,没有分别,也就不落二元,那不就能够常保正确的关系,正确的处境和正确的操作了吗?
祺龙合十
[行直已是修禅。]
祺龙_六祖辩证下 pg205-235_心得报告
很久以前,就知道做功课最怕有口无心,也鞭彻自己要切记别掉落这个陋习。但日子久了,不免时而故态复萌,往往为了必须做功课而速战速决,有时更草草了事。回想起来,难免汗颜,老油条的陋习又和自己扯上,相互增上的个没完没了。这点也验证了师父所说的做了一大堆却没有多大效果。脾气还是显著,虽有改进却并不多。所以,还需时时警惕自己,做功课一定要有口有心,一直达到不提醒也能用第七识来成就日常功课,进而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还有一点,在我细想下,自己往往都有设定目标,希望做了功课会有好的果报。虽没有错,但总还是人天善果,因为还是离不开‘我’和‘我所’。有时事与愿违,我没有把握所自己能够坦然接受而心态不受影响。在这点上,我庆幸自己有很多善知识在我逆境现前时,能够提醒和指导自己。无限感恩!
林祺龙合十
[发大愿要明心见性,就不会落入人天善果。]
还有一点,在我细想下,自己往往都有设定目标,希望做了功课会有好的果报。虽没有错,但总还是人天善果,因为还是离不开‘我’和‘我所’。有时事与愿违,我没有把握所自己能够坦然接受而心态不受影响。在这点上,我庆幸自己有很多善知识在我逆境现前时,能够提醒和指导自己。无限感恩!
林祺龙合十
[发大愿要明心见性,就不会落入人天善果。]
祺龙_六祖辩证下 pg126-150_心得报告
我非上根性的人,所以必须老实学习。就学禅而言,也曾参加过几个静修营,也懂得数息等方法。但总是觉得用不上。也犯上了很多学禅者的通病,我为什么妄念还是那么多?所以往往整个营内就只是想把身心调服,一味的朝向定前进。以为静和安就是功夫!回想起来,自己可说压根性根本就没有起观!感恩师父的开导,我明白了要用正见来起观,善哉!善哉!
原来花开花谢,脚酸脚痛,都是象的不同,性本空寂。只要不为所动,烦恼即是菩提!
祺龙合十
[快顶礼吧!终于知道用错方法。]
原来花开花谢,脚酸脚痛,都是象的不同,性本空寂。只要不为所动,烦恼即是菩提!
祺龙合十
[快顶礼吧!终于知道用错方法。]
祺龙_六祖辩证下 Pg276-302心得报告
师父引进们,修行在个人。以往当和友人或同修分享与讨论佛法时,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认同。很多时候都会尽力的说服友人和同修,以为这样才能让他们受益。现在回想起来,发觉自己也常常操之过急,往往把和自己相应的法门强加给他人,一味的以为这个法门是对的,是最上的。更过者的是自己会感到怎么其他人那么的业障深重,讲了那么多还是看不到? 偶尔也会患得患失,感到很无奈,内心充满无力感。虽然在过程中并没有刻意的贬低其他法门,但依然犯上分别执着,还是认为自己的最好。有法可修,有人可度!不管他人的根性,认为这样跟着自己就对啦!哈哈哈,可笑啊!自己落入俩端,离开不二法门越来越远还沾沾自喜!可笑呼?可悲呼?是啊!起心即是妄,内心存在着对立法,就算好心,也恐怕会好心做坏事哦!庆幸和感恩有缘学习六祖的修心法门,从此刻起,要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别执着,减少对立心。只要自己尽力了,受与不受就看个人咯!
花自然的开,花自然的谢;人自然的来,人自然的去!随缘自在。。。美!哈!美与不美,干卿底事!哈哈哈!
一笑了了空万古。。。切记,切记!
[美只是美,不要再对立。否则又没玩没了。]
花自然的开,花自然的谢;人自然的来,人自然的去!随缘自在。。。美!哈!美与不美,干卿底事!哈哈哈!
一笑了了空万古。。。切记,切记!
[美只是美,不要再对立。否则又没玩没了。]
祺龙-六祖坛经151-173-心得报告
诸法缘起无我,这个道理老早就知道了。不过,知道却很少做得到。读了师父的文章,更加深了这一个观点。师父也提醒说光知道用处不大,要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显现出来,从外到内,看看自己的‘我’在那里?当外境变迁时,尤其是从顺境到逆境,自己的心是否能接受。在这一点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哦!自己总喜欢一切如所愿,求佛菩萨和护法龙天护佑,自己的计划能圆满成就。虽然没错,但细想起来,还是围绕着我和我所转来转去。不过,庆幸自己虽有点失落,但还能接受事情不圆满的结果,不会怨天尤人,也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
在内我对自己的见解的执着也必须调整。自己喜欢和人讨论(争辩)的恶习也是时候给断了。多聆听和接纳,少回应或反弹,将是我这一期的结界!
[还是应该保持正确的处境、关系和操作,否则又掉落另一边。]
在内我对自己的见解的执着也必须调整。自己喜欢和人讨论(争辩)的恶习也是时候给断了。多聆听和接纳,少回应或反弹,将是我这一期的结界!
[还是应该保持正确的处境、关系和操作,否则又掉落另一边。]
祺龙-六祖-101-125-心得报告
自性本清净,但我们遇到境界时,能否保持清净的本性,发挥三C的作用,就看我们平时的修为了。待人处事,在我们还没行动时,能否多替人着想,就成我们修行成就的关键了。我们往往是事后后悔,亡羊补牢,徒劳无功也!记得在工作上,顾客很常性的对我说,没问题,你可以搞定的。我通常都指正说,事后扑救,不如防范于未然。毕竟,发生事情后再来补救,裂痕依旧,破镜重圆,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考功夫哦!所以,能保持清净心,让自性发挥妙用,才是我们学佛的主要目的!
看了师父辩经真伪,字字珠玑,我很佩服!也提醒我别太主观,多聆听,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毕竟,我的见解也建立在我的际遇,未必就是真理!感恩!
祺龙合十
[敢说就要敢做。看你说什么,如何做。]
看了师父辩经真伪,字字珠玑,我很佩服!也提醒我别太主观,多聆听,欣赏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毕竟,我的见解也建立在我的际遇,未必就是真理!感恩!
祺龙合十
[敢说就要敢做。看你说什么,如何做。]
祺龙《六祖坛经机缘品-09(II)》心得报告
本性既然清净,烦恼何时生起?这问题困扰了我许多时。很感恩师父的开示,解开了我这个迷思。就这一点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清楚的明白到自己对体相用的认知还不透彻。正见既然不“正”,随后所修所证者必然不能适中红心,虽然不是邪见,但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就失之千里咯!汗颜!汗颜啊!所以,认真生活真的就是成佛之道啊!如果能在每个因缘中学习到把分别心降低,把我执逐渐放下,从粗到细,乃真行者也!
祺龙合十
[很多人都会被外境所转而忘了心性本净的大前题因此又堕入次第道。]
祺龙合十
[很多人都会被外境所转而忘了心性本净的大前题因此又堕入次第道。]
祺龙《六祖坛经机缘品-09》心得报告
好一句“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真是火花四射!诵经三千和曹溪一句平等如是,若无前者,光有后者也徒劳无功!真是又一次的棒喝,学佛要老老实实,别取巧,别一曝十寒。与其光羡慕法达比丘,倒不如好好用功,信解后如实修,知无我而见无我,进而证得法身,也就不枉此行咯!
修行到不到家,用境界来考最实际。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非常赞同和赞叹师父所说,有修行的人不容易被境界转。也让我想起古贤所教导说修行的进度好坏就看看我们的脾气。学佛了许多年,脾气还是一样的坏,那就要好好多加把劲哦!就这一点,我觉得聆听欣赏和接纳尤其重要。能聆听欣赏和接纳,我们才不会被我和我所所牵制,而能顺因缘如实反应,调整自己的步伐,达至利人利己的目的,进而圆满我们行菩萨道的本怀!
祺龙合十
[知道,做到,就不会以老卖老了。]
修行到不到家,用境界来考最实际。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非常赞同和赞叹师父所说,有修行的人不容易被境界转。也让我想起古贤所教导说修行的进度好坏就看看我们的脾气。学佛了许多年,脾气还是一样的坏,那就要好好多加把劲哦!就这一点,我觉得聆听欣赏和接纳尤其重要。能聆听欣赏和接纳,我们才不会被我和我所所牵制,而能顺因缘如实反应,调整自己的步伐,达至利人利己的目的,进而圆满我们行菩萨道的本怀!
祺龙合十
[知道,做到,就不会以老卖老了。]
棋龙《六祖坛经疑问品-07》心得报告
有无功德看用心,用无我的心造桥修路,建庙供僧,功德一样满满!我很喜欢师父在总结功德时说若问有无功德,即无功德,因执着故。真是一针见血,当头棒喝啊!
在解说净土时,师父让我茅塞顿开。100%赞叹和顶礼师父的开示。真是一灯能灭万年暗哦,感恩师父为我真正的解开往生净土的迷思。只要依教奉行,就算今生没有开悟解脱,也必感召相等的净土让我们行者继续修行,直至见性得法身,开悟出三界!
感恩!
祺龙合十
[所谓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在解说净土时,师父让我茅塞顿开。100%赞叹和顶礼师父的开示。真是一灯能灭万年暗哦,感恩师父为我真正的解开往生净土的迷思。只要依教奉行,就算今生没有开悟解脱,也必感召相等的净土让我们行者继续修行,直至见性得法身,开悟出三界!
感恩!
祺龙合十
[所谓功德,即非功德,是名功德。]
祺龙《六祖坛经般若品二》心得报告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切发生都是因缘具足,结果如何不是我们说了算。对事情的发生,应该要全然接受。但这并不是教我们啥事都不用做,而是要合乎真理法则去做,100%的投入,把自己份内事办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效果如何,只让因缘条件和个人福报去决定吧!成勿喜,败勿悲。。。拍! 就让欢喜再做下一次升华为乘愿再来,吃喝玩乐,游戏人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般若常游毕竟空,二元化一在其中,成败得失由他去,真空妙有一切同!
祺龙合十
[实践在生活中会更加强信心]
般若常游毕竟空,二元化一在其中,成败得失由他去,真空妙有一切同!
祺龙合十
[实践在生活中会更加强信心]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祺龙心的报告
英雄不论出身低,人有南北东西,富贵贫贱,但佛性平等。所以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惯常性的把社会年龄当着心智年龄,以为社会成功人士的悟性总比贩夫走卒来的强。所以常常重此薄彼,错误百出。六祖慧能大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行由品中更表露无遗。大师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一闻金刚经心即刻开悟,后拜五祖,八月腰间綑着石头,无怨无悔的破材踏碓,终得印证传法成为六祖。所以与人相处,交谈意见,能够聆听,欣赏和接纳是和合的枢纽。千万不能有先入为主的主观观念,凭着个人喜恶,对方的社会地位而起不同等的重视度。要学常不轻菩萨,恭敬对待每一个人,欢喜接纳每一个因缘的发生,真正的活出文殊菩萨遇缘即是师的修行轨辙。 林祺龙合十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美容_六祖下pg257-276_心得报告
行者培训营是我的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营中才真真了解行者营的架构和跟禅法的结合。之前,我是不大相信潜意识存在和潜意识跟我们的信念是有关系。
可以说是经过考试后出来的效应,解除了对潜意识不能够厘清的地方。我不但相信潜意识的存在,更重要潜意识能激发我的信念,坚固我的道心。
所以说善知识不应该只限制在人物的范畴里,把它放大至三河大地;乃至虚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美容合十
[潜意识是需要意识沟通才能有妙用,重要还是正知见。]
可以说是经过考试后出来的效应,解除了对潜意识不能够厘清的地方。我不但相信潜意识的存在,更重要潜意识能激发我的信念,坚固我的道心。
所以说善知识不应该只限制在人物的范畴里,把它放大至三河大地;乃至虚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美容合十
[潜意识是需要意识沟通才能有妙用,重要还是正知见。]
美容_六祖下pg205-235_心得报告
“风”是无所不在
“佛性”也是无所不在
我们能追逐风的踪影吗?
我们能追寻佛性的存在吗?
风本来就存在
佛性本来就存在
没有风何来浪?
没有觉何来悟?
风是风,浪是浪
佛性是佛性,只是如是。
美容合十
[风非本来存在,风是空气热温上升流动后才有风。]
“佛性”也是无所不在
我们能追逐风的踪影吗?
我们能追寻佛性的存在吗?
风本来就存在
佛性本来就存在
没有风何来浪?
没有觉何来悟?
风是风,浪是浪
佛性是佛性,只是如是。
美容合十
[风非本来存在,风是空气热温上升流动后才有风。]
美容_六祖下pg302-334_心得报告
愿力是不可以思议。发愿对我们来讲是多么的重要。每次发愿过后都有一种感觉,像是注入了灵药;身心充满了能量。愿有无边无尽的誓愿,也有刹那生起的愿力。
以前,发了愿而没有看到预期的成果,讲到做不到;心难免会动摇和沮丧。到后来发愿的期数减少甚至不敢再发愿了,而且会感觉到有心无力;对愿力失去信心,对自已更没有信心。
经过韩国的禅修,才发现原来我的心是很急操的;而这个急操的心是来自那里呢?哦!是我制造出来的,是我有对立的想法。把想要得到的成果和未能实现的状况分隔起来。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和自已身上。如今,破除错误的观念,熄灭对立的想法;就是只是去做。慢慢地发现承担力在萌芽了,再加上持续的定课加强了心力。不再是有心无力,心本来就有力。再说,不断的发愿如经文所说的;我们的身心才会精确地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
愿力呀!愿力!你的命字叫“愿力”但是你从来不知道自已是谁?你的身上有无比的力量,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可度。拍!
美容合十
[愿力亦是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也!]
以前,发了愿而没有看到预期的成果,讲到做不到;心难免会动摇和沮丧。到后来发愿的期数减少甚至不敢再发愿了,而且会感觉到有心无力;对愿力失去信心,对自已更没有信心。
经过韩国的禅修,才发现原来我的心是很急操的;而这个急操的心是来自那里呢?哦!是我制造出来的,是我有对立的想法。把想要得到的成果和未能实现的状况分隔起来。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和自已身上。如今,破除错误的观念,熄灭对立的想法;就是只是去做。慢慢地发现承担力在萌芽了,再加上持续的定课加强了心力。不再是有心无力,心本来就有力。再说,不断的发愿如经文所说的;我们的身心才会精确地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
愿力呀!愿力!你的命字叫“愿力”但是你从来不知道自已是谁?你的身上有无比的力量,可以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可度。拍!
美容合十
[愿力亦是意识和潜意识的沟通也!]
美容_六祖下pg257-276_心得报告
行者培训营是我的善知识。从这一次的培训营中才真真了解行者营的架构和跟禅法的结合。之前,我是不大相信潜意识存在和潜意识跟我们的信念是有关系。
可以说是经过考试后出来的效应,解除了对潜意识不能够厘清的地方。我不但相信潜意识的存在,更重要潜意识能激发我的信念,坚固我的道心。
所以说善知识不应该只限制在人物的范畴里,把它放大至三河大地;乃至虚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美容合十
[尝试与潜意识沟通,见到效果之后,那才是真正的改变力量。]
可以说是经过考试后出来的效应,解除了对潜意识不能够厘清的地方。我不但相信潜意识的存在,更重要潜意识能激发我的信念,坚固我的道心。
所以说善知识不应该只限制在人物的范畴里,把它放大至三河大地;乃至虚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
美容合十
[尝试与潜意识沟通,见到效果之后,那才是真正的改变力量。]
美容_六祖辩证下 _Pg 174-205_心得报告
在这章定慧品里“定慧等持” 的诠释,使我直接体会到当头棒喝的滋味。定中有慧,慧中有定;两者是一体而且是互辅相成。
若如我们把定和慧以“相”上的差别来认知,就会形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互不连贯。不是遍在定多慧少或慧少定多的情况。比如,有一位行者感觉到自已很少“禅定”的功夫,自然而然就很羡慕所谓打坐很好和有境界的人。少与多,高与低;都是“相”的差别相。每个人都具备慧的功用,在慧当中就有定的存在。刻意追求定的境界,就会产生慧少的情况。更何况我们本来都具备“定慧等持”的性能,也许是很短暂或是还没出现但不代表没有。
人生的意义何在?此刻此时我在做什么?
看!天空上雪白的云朵,听!小溪流水的声音。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动听!
美容合十
[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就要帮助一切众生。]
若如我们把定和慧以“相”上的差别来认知,就会形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互不连贯。不是遍在定多慧少或慧少定多的情况。比如,有一位行者感觉到自已很少“禅定”的功夫,自然而然就很羡慕所谓打坐很好和有境界的人。少与多,高与低;都是“相”的差别相。每个人都具备慧的功用,在慧当中就有定的存在。刻意追求定的境界,就会产生慧少的情况。更何况我们本来都具备“定慧等持”的性能,也许是很短暂或是还没出现但不代表没有。
人生的意义何在?此刻此时我在做什么?
看!天空上雪白的云朵,听!小溪流水的声音。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动听!
美容合十
[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就要帮助一切众生。]
美容_《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二,三》- 心得报告
所谓闯业容易守业难。有自已的事业其实等于跟自已的业打工。不但要维护业务的营业额、维护个人和团队的生机、维护公司的利益、还有,如果是家族生意更要死守家族的声望。
由于是自已闯办的事业所以没有背负太大的包袱。闯业是否成功都属于个人的事,失败了可以回到原地;做回打工一族。 也许是当中其中的一个原因,所以对于成败是没有太大顾虑反而形成一股坚固的力量。不会怕接回来的工程可否完成和有没有盈利的危险性。每个企业家都有这种共业,有这种冒险和果断 的精神。
最近, 我接到一个工程而整个的合约是要在这个月底完成。到目前为此工程的进度是可以完成,但也有两样项目是非常高难度完成。 突然间我生起了「怕」的感觉。我到底怕的是什么? 成败都不怕,还有什么是可以怕呢? 这个疑惑让我激发了疑情。原来我是被自我暗示坚强,才会有「不怕」的感觉, 反过来当自我松懈时我会有「怕」的感觉。 那,自我还灭是「不怕」, 真正不怕生死即不生不灭。「有我」是不怕,「无我」也是不怕; 此不怕非彼不怕。
美容合十
[“假”不怕是掩饰的作用。坦诚面对才是上策。]
由于是自已闯办的事业所以没有背负太大的包袱。闯业是否成功都属于个人的事,失败了可以回到原地;做回打工一族。 也许是当中其中的一个原因,所以对于成败是没有太大顾虑反而形成一股坚固的力量。不会怕接回来的工程可否完成和有没有盈利的危险性。每个企业家都有这种共业,有这种冒险和果断 的精神。
最近, 我接到一个工程而整个的合约是要在这个月底完成。到目前为此工程的进度是可以完成,但也有两样项目是非常高难度完成。 突然间我生起了「怕」的感觉。我到底怕的是什么? 成败都不怕,还有什么是可以怕呢? 这个疑惑让我激发了疑情。原来我是被自我暗示坚强,才会有「不怕」的感觉, 反过来当自我松懈时我会有「怕」的感觉。 那,自我还灭是「不怕」, 真正不怕生死即不生不灭。「有我」是不怕,「无我」也是不怕; 此不怕非彼不怕。
美容合十
[“假”不怕是掩饰的作用。坦诚面对才是上策。]
美容_《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一》 - 心得报告
选择婚姻生活才看到自我一面。 反观当时作这个选择是来自于内心里欲望的需求。当时, 事业心很重的我需要一股力量来支持和维护我的事业。那时,我所要的就是只要他可以了解我所面对的困境和不是很有主见就可以接受了。一个很刚强的女人 , 就死在一个温和的男人。再刚强也是败在柔软里。哎呀!情为何物?我又为何物?
有了婚姻给了我信心和事业的稳定使我再回到学佛的道路。我是讚成婚姻如同枷锁般障碍修行。 即然,从选择婚姻生活才看到自我一面,也因该接受这个现实。人生的道路不段的提升,路也看得越来越清晰。 虽然,路上有障碍,但从障碍中懂得拔除最关键的障结才是重点之处。
美容合十
[解铃还得系铃者。经历一切后更成熟。]
有了婚姻给了我信心和事业的稳定使我再回到学佛的道路。我是讚成婚姻如同枷锁般障碍修行。 即然,从选择婚姻生活才看到自我一面,也因该接受这个现实。人生的道路不段的提升,路也看得越来越清晰。 虽然,路上有障碍,但从障碍中懂得拔除最关键的障结才是重点之处。
美容合十
[解铃还得系铃者。经历一切后更成熟。]
美容六祖辩证下Pg 151-173-心得报告
曾经认为「妄想」这个无名无相的东西很令人讨厌,时时刻刻都出现在眼前。有如倒蛋鬼一般穿梭在每个角落里, 有「妄想」存在即没有活在当下。然而, 妄想的范围很广;越是要摆脱它越是痴痴缠。
终于明白了; 「妄想」来时以不迎不拒;回到不知的心; 心不住在过去、现在、未来。写心得的报告别罣碍其它的事。说得好, 离开方法就是妄念。心中有相就是有想,执着於想法就是「妄想」;若能离相就能如实反照和有正确的操作。要具备正确的操作需得靠智慧。
在禅法里不但叫我们从著相的状态中拉回来直到见性。所谓「真见性者, 即不著相」。……讲了很多理论,还是 应该总结这遍心得的报告。
“睏了就应该睡觉吧!”
[要有正确的操作就回到不知的心。比靠智慧更实际。]
终于明白了; 「妄想」来时以不迎不拒;回到不知的心; 心不住在过去、现在、未来。写心得的报告别罣碍其它的事。说得好, 离开方法就是妄念。心中有相就是有想,执着於想法就是「妄想」;若能离相就能如实反照和有正确的操作。要具备正确的操作需得靠智慧。
在禅法里不但叫我们从著相的状态中拉回来直到见性。所谓「真见性者, 即不著相」。……讲了很多理论,还是 应该总结这遍心得的报告。
“睏了就应该睡觉吧!”
[要有正确的操作就回到不知的心。比靠智慧更实际。]
美容_六祖辩证下 _Pg 126-150-心得报告
「妙!」
开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疑情和正知见。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情;那就是不知的心。 这个疑情不段在脑海里滚动,睡觉、冲谅、吃饭也提着; 直到越来越大到最后, 疑情被穿透了;原来一切是如是。 虽然, 所体会的是那么短暂和刹那;但是,已经知道开关按钮的位置;只要晓得回到那个方向就可以驱动一切电器用品。
话说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是后知后觉;时常会忘失本来具有的本能。 觉性弱时会落入烦恼中。 不过, 自从在法义上的体证和观念上的调整; 烦恼来和 烦恼去的时候的距离都来的近和快。甚至知道自已起了烦恼, 也能够调整自已的观念;接受自已的不圆满, 把它修正成为圆满的付出。若说修行很难也不见得,若说容易也非容易。
说到真正见性者, 即不著相。 在这次行者营中,从办事里发现自已很多想法和没有信心;没有最后的信任,只因为没有放下自我和著相才有犹疑的现象。 要做到绝对只有在无我的状况才会做得到。除非见性,才能超越对立;做到绝对。
目前的工作量很多很忙, 但是;心是闲的。「相」是随缘变化,「性」是不动。相无论怎样变,性既然不动;何处惹尘埃!
妙! 《六祖坛经》,妙!果煜法师。
美容合十
[知道了要做到,做到了,可维持多久是功力。]
开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疑情和正知见。 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情;那就是不知的心。 这个疑情不段在脑海里滚动,睡觉、冲谅、吃饭也提着; 直到越来越大到最后, 疑情被穿透了;原来一切是如是。 虽然, 所体会的是那么短暂和刹那;但是,已经知道开关按钮的位置;只要晓得回到那个方向就可以驱动一切电器用品。
话说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时常是后知后觉;时常会忘失本来具有的本能。 觉性弱时会落入烦恼中。 不过, 自从在法义上的体证和观念上的调整; 烦恼来和 烦恼去的时候的距离都来的近和快。甚至知道自已起了烦恼, 也能够调整自已的观念;接受自已的不圆满, 把它修正成为圆满的付出。若说修行很难也不见得,若说容易也非容易。
说到真正见性者, 即不著相。 在这次行者营中,从办事里发现自已很多想法和没有信心;没有最后的信任,只因为没有放下自我和著相才有犹疑的现象。 要做到绝对只有在无我的状况才会做得到。除非见性,才能超越对立;做到绝对。
目前的工作量很多很忙, 但是;心是闲的。「相」是随缘变化,「性」是不动。相无论怎样变,性既然不动;何处惹尘埃!
妙! 《六祖坛经》,妙!果煜法师。
美容合十
[知道了要做到,做到了,可维持多久是功力。]
美容_六祖辩证下 _Pg 101-125-心得报告
「珍惜」
很高兴, 通过这一章唤起了我要珍惜身边的善知识。 一旦善知识离开我们,所流传下来的是第二手的资料; 先不理会它的真与假和可信度有多高。
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了传播和流传,后代人会整理及编辑把资料传达出来。但是,往往失去真正的精髓。因为, 在不同的因缘、 对象和时空所呈现出来的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从善知识的身上学到处世的态度和微妙的法门。 有些微妙的感觉,文字是形容不到;更何况无上深甚微妙法。
艺术的最高境界和佛法最究竟义, 只有通过证悟才能够体会。最近,观赏一场名为“流浪者之歌”舞集;只有在现场观赏才能体会当中每一个「美」的画面。 每一个舞者的呼吸声仿佛反映每个观赏者的心。凝聚着寂静的气氛,随顺着节奏的起伏构成舞者与观赏者的心是交融在一起。哇! 「美」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形相的表达。所以, 不管艺术的美是什么?因为, 美就是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丽的人就叫美人)
所以, 珍惜善知识;珍惜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生活当中如实反照,胜过读万年书。
美容合十
[当断除妄想思惟时,内心和外境合一而达到和谐时就是美。]
很高兴, 通过这一章唤起了我要珍惜身边的善知识。 一旦善知识离开我们,所流传下来的是第二手的资料; 先不理会它的真与假和可信度有多高。
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为了传播和流传,后代人会整理及编辑把资料传达出来。但是,往往失去真正的精髓。因为, 在不同的因缘、 对象和时空所呈现出来的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从善知识的身上学到处世的态度和微妙的法门。 有些微妙的感觉,文字是形容不到;更何况无上深甚微妙法。
艺术的最高境界和佛法最究竟义, 只有通过证悟才能够体会。最近,观赏一场名为“流浪者之歌”舞集;只有在现场观赏才能体会当中每一个「美」的画面。 每一个舞者的呼吸声仿佛反映每个观赏者的心。凝聚着寂静的气氛,随顺着节奏的起伏构成舞者与观赏者的心是交融在一起。哇! 「美」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形相的表达。所以, 不管艺术的美是什么?因为, 美就是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丽的人就叫美人)
所以, 珍惜善知识;珍惜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生活当中如实反照,胜过读万年书。
美容合十
[当断除妄想思惟时,内心和外境合一而达到和谐时就是美。]
美容_六祖辩证下 _Pg 77-101-心得报告
心结
真正不动的境界是要把内心的心结和执着全部灭尽。 这是每位修行者必须经过的功课。这个功课与我们平时做的定课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证悟方面而后者是煤介的技术面。
无可否认, 有做定课和再加上闻、思、修的熏习下;能够体会到佛法的真谛甚至与法相应。 这种体会所流露出来的是清凉的法喜。回头一看身边的行者,当有问题时看不到自已的问题所在或没有找到心中的蓝图;那更不用再提看到法的真相。我感受到无比的怜悯和无限的悲痛。
到底生起的是悲心还是慢心呢? 我们都知道傲慢心是我们的根本烦恼之一, 在还没有灭尽这个心结; 它是潜伏在我们的心地里, 也不容易被察觉到。傲慢心可以障碍佛道, 摧毁道心。凡夫是以傲慢心视众生而菩萨是以悲心救拔众生的苦难。
由于傲慢心是很微细的烦恼, 只有通过时时反观和审查自已的起心动念才能看得到。 有时候自已以为是悲心其实是傲慢心在作祟。 要知道是否出之于悲心, 问问自已的菩提心有多大; 我们菩提心的种子有发芽吗?
执着心结, 就会有相的差别相; 灭尽心结, 回到本性; 相不离性, 性不离相。
美容合十
[要知道是否悲心,就看自己有多大的耐心去陪当事人,引导他突破难关。]
真正不动的境界是要把内心的心结和执着全部灭尽。 这是每位修行者必须经过的功课。这个功课与我们平时做的定课有所不同。前者着重于证悟方面而后者是煤介的技术面。
无可否认, 有做定课和再加上闻、思、修的熏习下;能够体会到佛法的真谛甚至与法相应。 这种体会所流露出来的是清凉的法喜。回头一看身边的行者,当有问题时看不到自已的问题所在或没有找到心中的蓝图;那更不用再提看到法的真相。我感受到无比的怜悯和无限的悲痛。
到底生起的是悲心还是慢心呢? 我们都知道傲慢心是我们的根本烦恼之一, 在还没有灭尽这个心结; 它是潜伏在我们的心地里, 也不容易被察觉到。傲慢心可以障碍佛道, 摧毁道心。凡夫是以傲慢心视众生而菩萨是以悲心救拔众生的苦难。
由于傲慢心是很微细的烦恼, 只有通过时时反观和审查自已的起心动念才能看得到。 有时候自已以为是悲心其实是傲慢心在作祟。 要知道是否出之于悲心, 问问自已的菩提心有多大; 我们菩提心的种子有发芽吗?
执着心结, 就会有相的差别相; 灭尽心结, 回到本性; 相不离性, 性不离相。
美容合十
[要知道是否悲心,就看自己有多大的耐心去陪当事人,引导他突破难关。]
美容_六祖_pg 55 - 77-心得报告
「不取不舍」
经过了一个疾病的洗礼使我感触到原来平时的我是没有放松。也许,这个疾病的出现是来告诉我要学习放松,不要把自已捉的太紧和拘谨;是自已给自已约束都不察觉。
我们有色身就会有老、病和死。刚开始时会捉住这个疾病,那时会很紧张和渴望被关怀。一向 习惯于呈现出来的是刚强的一面但背后隐藏的是软弱的一面。 过后,观念一转接受内在的不圆满和外在的实相;有色身就会有老、病和死,进而看到自已的面目;心不被境转和苦脑才是。哈! 雨过天晴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因为心念的波动,偶尔会出现出家的念头。若从中道法来看, 发愿出家就有一个出家的种子存在。我相信 一旦具足内在的因缘和外在的因缘交融的一天就是那一天。
现在的观念是不取不舍, 若执着于善的一面;也是恶的一面。
美容合十
[让这个观念继续延续,早证菩提。]
经过了一个疾病的洗礼使我感触到原来平时的我是没有放松。也许,这个疾病的出现是来告诉我要学习放松,不要把自已捉的太紧和拘谨;是自已给自已约束都不察觉。
我们有色身就会有老、病和死。刚开始时会捉住这个疾病,那时会很紧张和渴望被关怀。一向 习惯于呈现出来的是刚强的一面但背后隐藏的是软弱的一面。 过后,观念一转接受内在的不圆满和外在的实相;有色身就会有老、病和死,进而看到自已的面目;心不被境转和苦脑才是。哈! 雨过天晴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因为心念的波动,偶尔会出现出家的念头。若从中道法来看, 发愿出家就有一个出家的种子存在。我相信 一旦具足内在的因缘和外在的因缘交融的一天就是那一天。
现在的观念是不取不舍, 若执着于善的一面;也是恶的一面。
美容合十
[让这个观念继续延续,早证菩提。]
美容_六祖pg 1-35心得报告
「 相」
因为有相的差别性, 才会延伸出对相的分别。 「 相」的本质是随缘改变和虚幻不实。佛法本无顿渐之分, 若达到修行的最终层次; 其实乃无顿渐的差别。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 看到人家会练气功、 绘画、 弹琴、书法等等; 心不自由地倾慕起来和牵动着「我」也要有一技之长。心不够踏实会被「 相」牵着走。 一个「 相」来了, 跟着一个「 境」也来了; 来得实在快和频密, 心变得实在忙。好比如: 常听到的依法不依人, 更直接的讲不依一切「 相」修行来得更广义。有所依就有所得, 是有为法; 不能达究竟义 。总之, 我们一旦以任何一个「 相」来完成目的, 就是心外求法。
所以, 若我们不认知「 相」的实相和走不出「 相」的框框; 我们怎能见性呢?
美容 合十
[修行不离相,但是要不染相。]
因为有相的差别性, 才会延伸出对相的分别。 「 相」的本质是随缘改变和虚幻不实。佛法本无顿渐之分, 若达到修行的最终层次; 其实乃无顿渐的差别。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 看到人家会练气功、 绘画、 弹琴、书法等等; 心不自由地倾慕起来和牵动着「我」也要有一技之长。心不够踏实会被「 相」牵着走。 一个「 相」来了, 跟着一个「 境」也来了; 来得实在快和频密, 心变得实在忙。好比如: 常听到的依法不依人, 更直接的讲不依一切「 相」修行来得更广义。有所依就有所得, 是有为法; 不能达究竟义 。总之, 我们一旦以任何一个「 相」来完成目的, 就是心外求法。
所以, 若我们不认知「 相」的实相和走不出「 相」的框框; 我们怎能见性呢?
美容 合十
[修行不离相,但是要不染相。]
美容_六祖_page 334 - 351心得报告
「........禅的生活」
最近,脑海里出现一个想法就是再做多十年打算退休。 好像童话里人物从此过着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禅的生活)
停…停下来听听自已的心, 是不是遇到了逆境而为了逃避才会出现这个念头。当心平静下来的时候, 回过头来观照外面境界,让我回想我在这行业里打滚了这么多年是为了谁?我是谁?
这个现象让我看到苦的逼迫。 我感觉到自已的肩膀上的包袱不断的沉重随时都可以窒息。我很感触有一阵子迷失又回来, 回来又迷失了… 人生很无奈只因为未觅的真心。
牵挂的名和利不断追求欲望让贪、瞋、痴 不断滋长和壮大。烦恼的心只会与妄心相应。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修行。 知道不算,做到才算。所以,放下外在的束缚和不带着压抑去修行方能真正得力。这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所谓目标即非目标是名目标。这个目标化身是愿、慈、悲、喜、舍........圆满的人生........视一切生命都平等。
美容合十
[是谁在定目标?]
最近,脑海里出现一个想法就是再做多十年打算退休。 好像童话里人物从此过着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禅的生活)
停…停下来听听自已的心, 是不是遇到了逆境而为了逃避才会出现这个念头。当心平静下来的时候, 回过头来观照外面境界,让我回想我在这行业里打滚了这么多年是为了谁?我是谁?
这个现象让我看到苦的逼迫。 我感觉到自已的肩膀上的包袱不断的沉重随时都可以窒息。我很感触有一阵子迷失又回来, 回来又迷失了… 人生很无奈只因为未觅的真心。
牵挂的名和利不断追求欲望让贪、瞋、痴 不断滋长和壮大。烦恼的心只会与妄心相应。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修行。 知道不算,做到才算。所以,放下外在的束缚和不带着压抑去修行方能真正得力。这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所谓目标即非目标是名目标。这个目标化身是愿、慈、悲、喜、舍........圆满的人生........视一切生命都平等。
美容合十
[是谁在定目标?]
美容《六组坛经疑问品/机缘品-08》心的报告
「出家和在家修行」
出家修行对现在生活得很安裕的人会有甚麽看法?
有些人会认为「在家」 与「出家」 修行所现的相是不一样, 但它们的性是一样。 还有,也有人认为在家修行也是可以解脱生死, 更何况在家修行有成就的人也很多。如果,选择普渡众生就要现出家相。 的确, 很多人都晓得这些道理, 也没有对和错。 只是,我们了解到的只是这样吗?真正的含义在那里呢? 到底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课题?
我觉得六祖惠能在当时指示的在家修行方便法门, 以两个观点来看。 第一、 当时的时代生活很简单;再加上利根者多, 所以修行很容易得力。 第二、 站在一个有修有证的修行人,如六祖他本身提出在家修行也可以; 那是絕对没问题。 但是, 若如我们没有修行体证而认为在家修行也可以像出家众一样的福徳因缘;这不但会让我们增长傲慢的习气,进而影响我们的道业。
理论上是出家修行的「缘」比起在家修行的「缘」来的更加殊胜。若如你执着於出家修行我会打你三十棒! 你执着於在家修行我也会打你三十棒! 所以, DON’T CHECK 出家和在家修行, 只有迈向未知; 趋向不知的领域去……
美容合十
[事实上,出家修行是比在家修行殊胜。最重要是出家的动机要纯正。为了了生脱死,必定会出家。]
出家修行对现在生活得很安裕的人会有甚麽看法?
有些人会认为「在家」 与「出家」 修行所现的相是不一样, 但它们的性是一样。 还有,也有人认为在家修行也是可以解脱生死, 更何况在家修行有成就的人也很多。如果,选择普渡众生就要现出家相。 的确, 很多人都晓得这些道理, 也没有对和错。 只是,我们了解到的只是这样吗?真正的含义在那里呢? 到底我们要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个课题?
我觉得六祖惠能在当时指示的在家修行方便法门, 以两个观点来看。 第一、 当时的时代生活很简单;再加上利根者多, 所以修行很容易得力。 第二、 站在一个有修有证的修行人,如六祖他本身提出在家修行也可以; 那是絕对没问题。 但是, 若如我们没有修行体证而认为在家修行也可以像出家众一样的福徳因缘;这不但会让我们增长傲慢的习气,进而影响我们的道业。
理论上是出家修行的「缘」比起在家修行的「缘」来的更加殊胜。若如你执着於出家修行我会打你三十棒! 你执着於在家修行我也会打你三十棒! 所以, DON’T CHECK 出家和在家修行, 只有迈向未知; 趋向不知的领域去……
美容合十
[事实上,出家修行是比在家修行殊胜。最重要是出家的动机要纯正。为了了生脱死,必定会出家。]
美容《六祖坛经机缘品-10(I)》心得报告
「偏空」
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很常讲“不用紧”或“没关系”等等, 当中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上的口头禅。这种心里反应的形成会影响我们的见解倾向于偏空的一面。例如, 拖拉的坏习惯会把要办的事情推向死角;结果把事情办不好, 甚至拖累整件事情。到最后,只会说“不用紧” ,事情的发生随顺因缘吧!不好不坏。
我们应该在「因」上做改变, 不是等到结果后才说一大堆不负责任的话。以出世间法来看,「不好不坏」 的观念是正确和受用;但对於世间上的运作是很模糊和不清楚的现象。
我们在偏空的状况是不知道的, 因为有慧的觉照能力, 让我们回过头来才知道。其实,也许「偏空」是一个概念, 也是「我」想像出来的。 啦! 啦…啦啦…啦!!
美容合十
[『没关系』和『不要紧』对自己来说是驼鸟精神。若是对他人来说是包容。偏空是执著空而忽略相的功能。]
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很常讲“不用紧”或“没关系”等等, 当中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上的口头禅。这种心里反应的形成会影响我们的见解倾向于偏空的一面。例如, 拖拉的坏习惯会把要办的事情推向死角;结果把事情办不好, 甚至拖累整件事情。到最后,只会说“不用紧” ,事情的发生随顺因缘吧!不好不坏。
我们应该在「因」上做改变, 不是等到结果后才说一大堆不负责任的话。以出世间法来看,「不好不坏」 的观念是正确和受用;但对於世间上的运作是很模糊和不清楚的现象。
我们在偏空的状况是不知道的, 因为有慧的觉照能力, 让我们回过头来才知道。其实,也许「偏空」是一个概念, 也是「我」想像出来的。 啦! 啦…啦啦…啦!!
美容合十
[『没关系』和『不要紧』对自己来说是驼鸟精神。若是对他人来说是包容。偏空是执著空而忽略相的功能。]
美容《六祖坛经机缘品-09(II)》心得报告
「心病」
「心病」换句话说心出了问题! 心病滋长在我执里,如果它会说话 ; 它会说 :“当我出来时,看不到我 ; 更追不到我。 ” 「心病」每个人都有,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那要看,病的情况有多严重。 尤其是在物资丰富的社会里, 难以容得下一分一毫的妒嫉心。妒嫉心来自於比较心, 有比较心也没有好坏 ; 难在不能拿捏把比较心放在什么地方。善的、恶的都是不好不坏。 坏的处境也有不一样的惊喜! 好的处境也有太多的惊喜!
「心病」到底有没有被预知的地方? 有。 一切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免疫药方。病发的时候知道自已病的源头在那里? 经过大病一场必会出现痊愈的一天,乃至到永恒……
美容合十
[比较心肯定是坏。没有好坏的是无作意无分别。有了清明心,随时可见到『我』。]
「心病」换句话说心出了问题! 心病滋长在我执里,如果它会说话 ; 它会说 :“当我出来时,看不到我 ; 更追不到我。 ” 「心病」每个人都有,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 那要看,病的情况有多严重。 尤其是在物资丰富的社会里, 难以容得下一分一毫的妒嫉心。妒嫉心来自於比较心, 有比较心也没有好坏 ; 难在不能拿捏把比较心放在什么地方。善的、恶的都是不好不坏。 坏的处境也有不一样的惊喜! 好的处境也有太多的惊喜!
「心病」到底有没有被预知的地方? 有。 一切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免疫药方。病发的时候知道自已病的源头在那里? 经过大病一场必会出现痊愈的一天,乃至到永恒……
美容合十
[比较心肯定是坏。没有好坏的是无作意无分别。有了清明心,随时可见到『我』。]
美容《六祖坛经疑问品-07》心得报告
“功德”
功德而言就是必须向内见到自性,断烦恼;了脱生死就有功德。 然而, 功德的大小是关系到解脱道的相应程度。我们常常听到功德圆满是意味着修行成果已达到无漏的果位吗?
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生死,称为无漏。要怎样从有漏世间法去到无漏出世间法? 如果我们做事时时斤斤计较, 怕吃亏;凡是都以自已的利益作前提。这样只有把「我」和「事情」分开, 那就会有「我」在做事的情况。 要是从另外一面看, 没有「我」和「我做的事」就可以超越相对; 那是无漏出世间法。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存在。只是我们有没有发觉到或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的觉性被封闭了。当心变得清明时很多东西都是如是, 不是很陌生和稀奇的事。我们内心的观照能力逐渐强和逐渐清晰所看的东西都能如实反照。我们会发觉无常的美, 人性的可爱。
这些法义对我们来讲是很容易理解, 但是; 现实中好像很难做到理想的我。当我们的自性一回到本来的清净,不净不垢,不增不减, 我们的心所呈现什么就是什么样的功能而已。若如我们还有一念心起; 对法的理解都是在解释。现在才理解到师父说的别只是在文字上解释。法义不只在理解方面, 对于体证方面才是核心。这才是真正功德。
污染的心是凭感觉走, 它会让我们以苦为乐; 以假为真更会贪着善和美妙的。刚刚不久, 我发觉我贪爱了悠闲的一面。星期六是我很享受悠闲的一天, 突然间我要去广场换取新的手机晶片卡。我的心多么的不愿意和抗拒。还没到达目的地已经开始堵车。这时心中很愤怒, 我很埋怨为什么会走这条路。既然, 每辆车都是一样, 没有办法就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吧? 慢慢的心平复下来进而发现到原来我执着了悠闲和舒适的感受。 我不能接受无常的变化。平时不容易察觉很微细的嗔心。哇! 看到了!
谁在起念动心?
谁在吃饭,穿衣,睡觉….
外面正下着雨,
气候凉凉的,煮碗泡面吃。
[如是。]
功德而言就是必须向内见到自性,断烦恼;了脱生死就有功德。 然而, 功德的大小是关系到解脱道的相应程度。我们常常听到功德圆满是意味着修行成果已达到无漏的果位吗?
有烦恼而轮回生死,称为有漏;无烦恼而能出离生死,称为无漏。要怎样从有漏世间法去到无漏出世间法? 如果我们做事时时斤斤计较, 怕吃亏;凡是都以自已的利益作前提。这样只有把「我」和「事情」分开, 那就会有「我」在做事的情况。 要是从另外一面看, 没有「我」和「我做的事」就可以超越相对; 那是无漏出世间法。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存在。只是我们有没有发觉到或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的觉性被封闭了。当心变得清明时很多东西都是如是, 不是很陌生和稀奇的事。我们内心的观照能力逐渐强和逐渐清晰所看的东西都能如实反照。我们会发觉无常的美, 人性的可爱。
这些法义对我们来讲是很容易理解, 但是; 现实中好像很难做到理想的我。当我们的自性一回到本来的清净,不净不垢,不增不减, 我们的心所呈现什么就是什么样的功能而已。若如我们还有一念心起; 对法的理解都是在解释。现在才理解到师父说的别只是在文字上解释。法义不只在理解方面, 对于体证方面才是核心。这才是真正功德。
污染的心是凭感觉走, 它会让我们以苦为乐; 以假为真更会贪着善和美妙的。刚刚不久, 我发觉我贪爱了悠闲的一面。星期六是我很享受悠闲的一天, 突然间我要去广场换取新的手机晶片卡。我的心多么的不愿意和抗拒。还没到达目的地已经开始堵车。这时心中很愤怒, 我很埋怨为什么会走这条路。既然, 每辆车都是一样, 没有办法就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吧? 慢慢的心平复下来进而发现到原来我执着了悠闲和舒适的感受。 我不能接受无常的变化。平时不容易察觉很微细的嗔心。哇! 看到了!
谁在起念动心?
谁在吃饭,穿衣,睡觉….
外面正下着雨,
气候凉凉的,煮碗泡面吃。
[如是。]
美容《六祖坛经自序品-06》心得报告
“我”
我思故我在, 指的是意识行态的「我」。 一旦有我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去执取一切的境、缘、见解;而产生种种烦恼。
我们都知道在曹溪宗的禅法里,只要回到「不知的心」; 断灭所有的思惟, 我们会有一个拍打地板的动作。 但是, 这个动作对我来讲往往不能够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而且还会怀疑非要做那个动作吗? 直到我去韩国禅修, 在小参里真正体会到; 当时,在不知的心时拍打地板是很自然的动作。 同时, 我才明白这个动作的真正意义。
「不知的心」是未思惟前的心。心会变得清明就如镜子般直接反照。 红色来, 镜子所反射出来是红色;白色出现时是白色。 这种境界是无我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没有能所的对待。我们也可以说是不思而知的境界。
我在禅修里, 看到有一个「我」在修行。原来一切的心意识的活动如:压抑、愤怒、抗拒、自以为是等等…都是来自于「我」。见到了「我」, 放下了自我;很自然的这些心意识活动会逐渐淡化进而消失。 这个法喜的体会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哦!任何一种体会「只是如是」。
[如是如是。]
我思故我在, 指的是意识行态的「我」。 一旦有我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去执取一切的境、缘、见解;而产生种种烦恼。
我们都知道在曹溪宗的禅法里,只要回到「不知的心」; 断灭所有的思惟, 我们会有一个拍打地板的动作。 但是, 这个动作对我来讲往往不能够很自然的表现出来;而且还会怀疑非要做那个动作吗? 直到我去韩国禅修, 在小参里真正体会到; 当时,在不知的心时拍打地板是很自然的动作。 同时, 我才明白这个动作的真正意义。
「不知的心」是未思惟前的心。心会变得清明就如镜子般直接反照。 红色来, 镜子所反射出来是红色;白色出现时是白色。 这种境界是无我的境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没有能所的对待。我们也可以说是不思而知的境界。
我在禅修里, 看到有一个「我」在修行。原来一切的心意识的活动如:压抑、愤怒、抗拒、自以为是等等…都是来自于「我」。见到了「我」, 放下了自我;很自然的这些心意识活动会逐渐淡化进而消失。 这个法喜的体会难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哦!任何一种体会「只是如是」。
[如是如是。]
美容《六祖坛经自序品-05》心得报告
“ 悟”
一个人开悟后的壮况,对于一切是清清楚楚的。 清楚知道自已的人生方向和未来要做的事。怎样做?如何做? 甚麼时候应该做? 谁在做? 做而不做,不做而做都是清清楚楚的。毕竟, 在开悟的层次里每个人都不同。比如, 有的悟后起修和大彻大悟等等。
然而, 未开悟和已开悟两者都是在对立壮况里。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做事抱着只是去做的观念;我们可以摆脱和超越二元对立中。简单的说我们的心安住在那一刻,无论做甚麼都很自在。 未开悟和已开悟只是一个标准概念而已。 但是,我们都是要朝着开悟的方向前进;并且开悟后去帮助苦难众生。 要不然, 我们就白来这世间了。 目标要很明确, 更不能执着于目标。
当我们看到了「迷」同时也看到了「悟」, 也就是说看到了「我」同时也看到了「无我」。这个世间的现象就是如此。 问题是我们看到了吗?我们有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吗? 对生命有感受就能打开心量。 当我们的体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以至无时无刻;我们就会体证到圆满的人生。
未开悟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妄的, 开悟后所做的一切只是做而已。
[记得Partime佛,否则就会定死自己是凡夫。]
一个人开悟后的壮况,对于一切是清清楚楚的。 清楚知道自已的人生方向和未来要做的事。怎样做?如何做? 甚麼时候应该做? 谁在做? 做而不做,不做而做都是清清楚楚的。毕竟, 在开悟的层次里每个人都不同。比如, 有的悟后起修和大彻大悟等等。
然而, 未开悟和已开悟两者都是在对立壮况里。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做事抱着只是去做的观念;我们可以摆脱和超越二元对立中。简单的说我们的心安住在那一刻,无论做甚麼都很自在。 未开悟和已开悟只是一个标准概念而已。 但是,我们都是要朝着开悟的方向前进;并且开悟后去帮助苦难众生。 要不然, 我们就白来这世间了。 目标要很明确, 更不能执着于目标。
当我们看到了「迷」同时也看到了「悟」, 也就是说看到了「我」同时也看到了「无我」。这个世间的现象就是如此。 问题是我们看到了吗?我们有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吗? 对生命有感受就能打开心量。 当我们的体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以至无时无刻;我们就会体证到圆满的人生。
未开悟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妄的, 开悟后所做的一切只是做而已。
[记得Partime佛,否则就会定死自己是凡夫。]
美容《六祖坛经自序品一04》心得报告
“思量”
思考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但是,往往经过思量后延伸出许多问题。 思量过多就会失去动行力, 本来简单的事会变成难以收拾的地步。 例如: 当我们做错事不及时修正, 想了好多理由让自已认为错的不是我。我是对的, 我的处境容许我这样做。我是为了你好才会这样做等等…
我们做事和处理事情只在观念上思量。我们对一 切境界的反应通常是落入过去和未来的状况里。太多的想法就会离实相越来越远。 没有想法也会离实相越来越远。 写得太多也会离自性越来越远。哈!
但是,没有功夫时;我们还是要以假修真。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学习什么? 学习看到自已的心,也就是说见到自已的本来面目。 一个明心见性的圣者不会要别人去验证他的见地。 好像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会叫你去验证他的品德。 如果有的话,真的是很荒唐的事。
以前, 我在中学生时; 我是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我会从别人身上了解自已。 我是不了解自已的。 长大过后,发觉稍微了解自已一点点,就会逃避自已。
迷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自已, 悟的时候就会分分秒秒知道自已的真面目。 开悟! 其实也不难。以前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悟即在眼前。
[分分秒秒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是接受真实的我非清净心的‘本来面目’。继续参,什么是‘本来面目’]
思考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但是,往往经过思量后延伸出许多问题。 思量过多就会失去动行力, 本来简单的事会变成难以收拾的地步。 例如: 当我们做错事不及时修正, 想了好多理由让自已认为错的不是我。我是对的, 我的处境容许我这样做。我是为了你好才会这样做等等…
我们做事和处理事情只在观念上思量。我们对一 切境界的反应通常是落入过去和未来的状况里。太多的想法就会离实相越来越远。 没有想法也会离实相越来越远。 写得太多也会离自性越来越远。哈!
但是,没有功夫时;我们还是要以假修真。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学习什么? 学习看到自已的心,也就是说见到自已的本来面目。 一个明心见性的圣者不会要别人去验证他的见地。 好像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会叫你去验证他的品德。 如果有的话,真的是很荒唐的事。
以前, 我在中学生时; 我是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 我会从别人身上了解自已。 我是不了解自已的。 长大过后,发觉稍微了解自已一点点,就会逃避自已。
迷的时候就会看不清楚自已, 悟的时候就会分分秒秒知道自已的真面目。 开悟! 其实也不难。以前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悟即在眼前。
[分分秒秒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是接受真实的我非清净心的‘本来面目’。继续参,什么是‘本来面目’]
薇丽_六祖下pg303-379(忏悔品)_心得报告
忏悔和发愿是一体两面。忏悔、发愿而后有皈依。
整部六祖坛经辩证读完后,发现修行者,除了行动以外,正知见非常重要。方向对了,那有一天会开悟。就譬如我们驾车要到槟城,掌握去的方向,就一定会到达,只是看几时会到。我是看回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以前都是苦了,才会想到要108忏悔。拜得最勤力的就是膝盖发生大状况的时候。现在,每天的功课,训练自己就只是去做,忏悔累世累积的无名业障,也同时提醒自己要断除我见,通过与人在一起修炼。
之前,我都不会早去上班,都是准时或稍微迟到。一开始,当我的上司跟我说时,我觉得自己没有错。这事情不断发生,直到有一次,我同样迟到,那时心情就跟平时上班时一样 – “赶”。突然,发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赶?”,都是因为迟出门,而迟出门也是因为不够睡,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早点睡,不是现在紧张。现在才紧张没有用,事情已经发生了,当下因缘具足,果已现形,只有接受一切的发生,忏悔自己的无明,现在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要规划好时间,早点睡。现在,80八仙做到了,不时还是要提醒自己。继续加油!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愿众生(包括我这个众生)都能断除无明,见性开悟。Universal originally is emptiness, and it is already complete。看了日历,明年的佛诞日与我的生日同一天,我要再次皈依三宝。对戒定慧、信愿行肯定有了不同的体会。行普贤愿海,令正法久住!
薇丽行者 合十
[继续努力。]
整部六祖坛经辩证读完后,发现修行者,除了行动以外,正知见非常重要。方向对了,那有一天会开悟。就譬如我们驾车要到槟城,掌握去的方向,就一定会到达,只是看几时会到。我是看回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以前都是苦了,才会想到要108忏悔。拜得最勤力的就是膝盖发生大状况的时候。现在,每天的功课,训练自己就只是去做,忏悔累世累积的无名业障,也同时提醒自己要断除我见,通过与人在一起修炼。
之前,我都不会早去上班,都是准时或稍微迟到。一开始,当我的上司跟我说时,我觉得自己没有错。这事情不断发生,直到有一次,我同样迟到,那时心情就跟平时上班时一样 – “赶”。突然,发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赶?”,都是因为迟出门,而迟出门也是因为不够睡,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是早点睡,不是现在紧张。现在才紧张没有用,事情已经发生了,当下因缘具足,果已现形,只有接受一切的发生,忏悔自己的无明,现在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要规划好时间,早点睡。现在,80八仙做到了,不时还是要提醒自己。继续加油!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当愿众生(包括我这个众生)都能断除无明,见性开悟。Universal originally is emptiness, and it is already complete。看了日历,明年的佛诞日与我的生日同一天,我要再次皈依三宝。对戒定慧、信愿行肯定有了不同的体会。行普贤愿海,令正法久住!
薇丽行者 合十
[继续努力。]
薇丽_六祖下pg277-302_心得报告
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看到这一句,心中一句:“就是这样!”最近很深的一个体会,发现专修是必定的,而在生活中也要回到不知的心,做事情“一次ok”。这次八日禅里,我因为无法拿到一星期的假期,所以进进出出禅修营禅修。这次禅修过程中,一直让自己回到丹田呼吸,发现自己的心比较能够回到平静。禅修营的第五天是工作日,我回到忙碌的医院工作环境,在赶着去一楼见病人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呼吸集中在胸口,不是在丹田,而内心有一个声音“你赶去哪里?为什么心情这么赶?”。顿时,虽然脚步快,但心情是放松的。原来,这就是时时刻刻保持不知的心的感受。在生活上,就是如此地运用的。
另外,在禅修营还有一个发生。禅修营的第六天,在上完净房后放把拖鞋直放时,突然发现湿的拖鞋会滴水,会弄湿放在最下层的鞋子,马上行动把最下层的拖鞋移开。原来,在不知的心的状况下,行动是自然显现的,而同时也是助人的。就是这么简单。
一段时间离世专修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修行也是必需的。修行就是时时刻刻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正确的操作。这也是菩萨行。抓紧每个当下修行,from moment to moment keep don’t know mind,即是开悟见性之道。
薇丽行者 合十
[不需要捉紧,轻松的活在Don’t Know Mind那可。]
看到这一句,心中一句:“就是这样!”最近很深的一个体会,发现专修是必定的,而在生活中也要回到不知的心,做事情“一次ok”。这次八日禅里,我因为无法拿到一星期的假期,所以进进出出禅修营禅修。这次禅修过程中,一直让自己回到丹田呼吸,发现自己的心比较能够回到平静。禅修营的第五天是工作日,我回到忙碌的医院工作环境,在赶着去一楼见病人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呼吸集中在胸口,不是在丹田,而内心有一个声音“你赶去哪里?为什么心情这么赶?”。顿时,虽然脚步快,但心情是放松的。原来,这就是时时刻刻保持不知的心的感受。在生活上,就是如此地运用的。
另外,在禅修营还有一个发生。禅修营的第六天,在上完净房后放把拖鞋直放时,突然发现湿的拖鞋会滴水,会弄湿放在最下层的鞋子,马上行动把最下层的拖鞋移开。原来,在不知的心的状况下,行动是自然显现的,而同时也是助人的。就是这么简单。
一段时间离世专修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修行也是必需的。修行就是时时刻刻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正确的操作。这也是菩萨行。抓紧每个当下修行,from moment to moment keep don’t know mind,即是开悟见性之道。
薇丽行者 合十
[不需要捉紧,轻松的活在Don’t Know Mind那可。]
薇丽_六祖下pg257-276_心得报告
看完这部分,脑海只有一个字,就是:
行!
薇丽行者 合十
[OK!]
行!
薇丽行者 合十
[OK!]
薇丽力挽狂澜-问世间情为何物1心得报告
看了这篇文章,我赞同果煜法师所说的“情就是以繁殖为真实目的”。以前,对婚姻的理解就是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长久生活,组织自己的家庭。而婚礼只是一个公告大家两个人有了法律上的许可,对对方有占有权,对双方有责任。直到自己开始谈恋爱了,发现自己开始不太能接受原来结婚就是为了要传宗接代,因为坚持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同的。这也是爱情制造出来的假象。也因为不接受这个原因,自己开始去寻找答案。问过几位长辈,我得到的答案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或“人长大了,都是要建立自己的家庭,生活才完整”等的答案。过后,我也开始明白原来两个人在一起,一纸婚姻根本无法保证长久的爱情,而爱情也是多变的。是的,情是以繁殖为真实目的,然而,双方还是要愿意在这段关系的学习里,通过不同的发生,学习了解与放下自己,不去执著呈现出来的相。要找一个固定对象跟自己合作,一起学习增上,那是多么难得的事!人,通常越容易向越亲近的人展示真面目。
我觉得,果煜法师在这篇文章道出“情为何务”是要我们认清“情”是什么,而我们应该如何去与这“情”相处,通过修行而达至不被情所迷惑、放下对情的执著。这是我们的终极学习,成佛之道。
薇丽行者 合十
[融入其中,看透情为何物也是修行之一。]
我觉得,果煜法师在这篇文章道出“情为何务”是要我们认清“情”是什么,而我们应该如何去与这“情”相处,通过修行而达至不被情所迷惑、放下对情的执著。这是我们的终极学习,成佛之道。
薇丽行者 合十
[融入其中,看透情为何物也是修行之一。]
薇丽_六祖下pg151-173_心得报告
这一品[坐禅品]把实修的部分讲得很清楚。该如何通过禅坐来让妄想越来越少?首先,先把心专注在一个对象上起修(例如:数息),不断察觉是否有妄想升起,若有,就不断打消,回到don’t know mind,不要跟着妄相打转。平时生活上,发现自己又著相了,又被境转了,就马上把它舍掉。只有这样,从粗到细,一层一层的发现与消除,才能证得。时时.处处.念念,观照回向。这方向很清楚,心想做,可是就是不甘愿老老实实地修行。果然,还是个凡夫。我向佛忏悔。
薇丽行者 合十
[承认自己是凡夫,是放下自我的初步。]
薇丽行者 合十
[承认自己是凡夫,是放下自我的初步。]
薇丽_六祖下pg174-204_心得报告
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定慧等持,没有先后次序之分。
这一品看下来,感觉深刻的就是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依循闻、思、修、证慧来修行。一定要做功课,累积功力。日常生活的发生有如考场,让我们反观自照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多少。果煜法师所说,“于行住坐卧中,都能保任于定慧等持的状态中,乃是成就后的果位,而非初开始用功也。”是的,修行是要达到体证佛法。
决定了要修行,做功课是必经的过程。是时候加功课了,决定每天108拜、诵持心经和大悲咒,并静坐5分钟。
薇丽行者 合十
[Just do it]
这一品看下来,感觉深刻的就是要成就佛道,一定要依循闻、思、修、证慧来修行。一定要做功课,累积功力。日常生活的发生有如考场,让我们反观自照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多少。果煜法师所说,“于行住坐卧中,都能保任于定慧等持的状态中,乃是成就后的果位,而非初开始用功也。”是的,修行是要达到体证佛法。
决定了要修行,做功课是必经的过程。是时候加功课了,决定每天108拜、诵持心经和大悲咒,并静坐5分钟。
薇丽行者 合十
[Just do it]
薇丽_六祖下pg205-235_心得报告
于是以“可燃性”来比喻众生的佛性。虽“众生皆有佛性,但是还必借助于大善知识的开示、教导,才有办法把本来具足的觉性开发出来。”
最近有一个发生,让我感觉到大善知识在引导众生开悟的重要性。不久前,我与几位新认识的医生出外用午餐。这群医生知道我是素食者与佛教徒后,就开始讨论素食与各宗教。他们举了几个疑问,并尝试用很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例如舍利子的形成,他们推理是素食者(普遍上舍利子出现在高僧大德身上)偏爱豆腐的关系。其中一位医生说他与朋友专研宗教所得的结论是全部宗教是源自一个,但有几位聪明的人塑立各派,自称为宗教,以为了有很多追随者而有权力。接下来的谈天揭露了他所听闻关于佛教道场一些不好的言论,以致对所接触的佛教道场不信任,进而认为佛教也不过如此。这样一天的交谈,我心中对三宝感恩更甚。我感恩这一次的因缘,让我能了解社会人的想法,与他们对佛教的看法。心中充满着感恩与感动,我真的很有福报,一进入大学就接触鹤鸣禅寺与马佛青。从开始学佛到现在,我所接触的都是正信的佛教。至今,一直能够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正法,也是难能可贵的事。佛法难闻今已闻,自己的福报是何等大才能由此因缘,若不奉行,还有什么事能做?只有尽形寿,献生命,成就佛果,才能报答三宝。
《六祖坛经》最重要的修行观念:乃不要以排除万相,而求心安。铭记奉行3C。GO!
薇丽行者 合十
[继续福慧双修。]
最近有一个发生,让我感觉到大善知识在引导众生开悟的重要性。不久前,我与几位新认识的医生出外用午餐。这群医生知道我是素食者与佛教徒后,就开始讨论素食与各宗教。他们举了几个疑问,并尝试用很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例如舍利子的形成,他们推理是素食者(普遍上舍利子出现在高僧大德身上)偏爱豆腐的关系。其中一位医生说他与朋友专研宗教所得的结论是全部宗教是源自一个,但有几位聪明的人塑立各派,自称为宗教,以为了有很多追随者而有权力。接下来的谈天揭露了他所听闻关于佛教道场一些不好的言论,以致对所接触的佛教道场不信任,进而认为佛教也不过如此。这样一天的交谈,我心中对三宝感恩更甚。我感恩这一次的因缘,让我能了解社会人的想法,与他们对佛教的看法。心中充满着感恩与感动,我真的很有福报,一进入大学就接触鹤鸣禅寺与马佛青。从开始学佛到现在,我所接触的都是正信的佛教。至今,一直能够在师父的指导下学习正法,也是难能可贵的事。佛法难闻今已闻,自己的福报是何等大才能由此因缘,若不奉行,还有什么事能做?只有尽形寿,献生命,成就佛果,才能报答三宝。
《六祖坛经》最重要的修行观念:乃不要以排除万相,而求心安。铭记奉行3C。GO!
薇丽行者 合十
[继续福慧双修。]
薇丽_六祖辩证下p235-257-心得报告
这一章,印象最深刻的是果煜法师在叙述有些人在坐禅时的状况。法师说,“禅坐时,若把心专注在身体某个点,气血都会往那里集中。若专注在丹田,则心气乃下沉尔。然当集中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而不动之后,再下去就是昏沉、无记而已!因为气既不动,心就会像死水一样。”这就是我之前在禅坐时发生的状况,过后有点改善,不过却没有继续精进,可能也是因为没有疑情的关系。禅坐时,应该是放松的,呼吸规律、观念头升起,把心安住在当下这一件事。身不妄为,心不作意。什么是身不妄为,心不作意?参吧!决定了,新的结界:1) 每天禅坐10分钟 2)时时观照自己是否有保持3C。
薇丽行者 合十
[心不作意就是Just reflect。]
薇丽行者 合十
[心不作意就是Just reflect。]
薇丽_六祖辩证下 Pg126-150心得报告
顿悟要以渐修为基础,渐修要以顿悟为目的,这“顿悟与渐修”才能一体两面,相得益彰。
开悟的基础就是闻法(正知见)、禅坐(禅定)和起疑情。看到这里,检查一下自己的修行:
闻法 – 进行中
禅坐 – 刚开始
疑情 – 没有
没想到,这念头一起,居然看到果煜法师说的,“你的问题这么多,怎么会没有疑情呢?因为我们不会用方法尔!”怎么才是用上方法?我在工作上治疗病人时都会有一个声音,说“我这样做对吗?我用这种治疗方法对吗?这方法适合这位病人吗?这方法现阶段对病人是可以带来最大效果的吗?”我觉得这些是工作与生活上一直引领着我前进的,这应该是疑情。这些是疑情吗?那修行里的疑情,该怎么样找?现在,对疑情这个概念模糊了。
薇丽行者 合十
[生活和修行是分开的吗?自寻烦恼。]
开悟的基础就是闻法(正知见)、禅坐(禅定)和起疑情。看到这里,检查一下自己的修行:
闻法 – 进行中
禅坐 – 刚开始
疑情 – 没有
没想到,这念头一起,居然看到果煜法师说的,“你的问题这么多,怎么会没有疑情呢?因为我们不会用方法尔!”怎么才是用上方法?我在工作上治疗病人时都会有一个声音,说“我这样做对吗?我用这种治疗方法对吗?这方法适合这位病人吗?这方法现阶段对病人是可以带来最大效果的吗?”我觉得这些是工作与生活上一直引领着我前进的,这应该是疑情。这些是疑情吗?那修行里的疑情,该怎么样找?现在,对疑情这个概念模糊了。
薇丽行者 合十
[生活和修行是分开的吗?自寻烦恼。]
薇丽_六祖辩证下 Pg101-125心得报告
“亣亣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见性者,行住坐卧,无一不是法的体现。哪用刻意提醒自己去修善,不做恶?一切举手投足,自然圆满,自然具足。
最近,很喜欢“自在”与“心无着”的意境。深入看,原来最近自己在公司很容易就会嗔心起,对上司和新来的员工抱有埋怨。很多时候嗔心起,只是停止生气的反应,而没有去看清楚事情的因缘,心里觉得有一股气在做动,很不舒服。最近换了个心境,觉得自己应该对新来的员工放下期待,接受她是如此,心情放松了许多。可是对上司,那是很大的考题。到底这件发生要让我学习的是什么?自己的惯性反应是什么?回到don’t know mind。
薇丽行者 合十
[Yes!]
见性者,行住坐卧,无一不是法的体现。哪用刻意提醒自己去修善,不做恶?一切举手投足,自然圆满,自然具足。
最近,很喜欢“自在”与“心无着”的意境。深入看,原来最近自己在公司很容易就会嗔心起,对上司和新来的员工抱有埋怨。很多时候嗔心起,只是停止生气的反应,而没有去看清楚事情的因缘,心里觉得有一股气在做动,很不舒服。最近换了个心境,觉得自己应该对新来的员工放下期待,接受她是如此,心情放松了许多。可是对上司,那是很大的考题。到底这件发生要让我学习的是什么?自己的惯性反应是什么?回到don’t know mind。
薇丽行者 合十
[Yes!]
薇丽六祖辩证下p77-101-心得报告
我是一个很有计划,也时常规划自己生活的人。最近对未来充满未知的感觉很强烈。还记得海云继梦曾经说过生命就是要不断迈向未知。近来,感觉到工作、深造、爱情都没有实物可以抓住,由我一百巴仙决定。为什么要抓住?而又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抓住的?一切如影如幻如泡沫。无常啊!
所以,最近我很喜欢“安于当下、任运自在”这几个字所表达的意境。生命只是存在,一切相皆真实发生,无假可假,无真可真,只是如此。有目标、有方向,努力了、发愿了,还需要因缘福报具足,才会因因缘和合而果现形。还有什么好执著?
薇丽行者 合十
[不执著,就随缘。功课照做,愿照发,继续努力。]
所以,最近我很喜欢“安于当下、任运自在”这几个字所表达的意境。生命只是存在,一切相皆真实发生,无假可假,无真可真,只是如此。有目标、有方向,努力了、发愿了,还需要因缘福报具足,才会因因缘和合而果现形。还有什么好执著?
薇丽行者 合十
[不执著,就随缘。功课照做,愿照发,继续努力。]
薇丽六祖辩证下p56-77-心得报告
没有想过,自利和利他,原来也是一种对立。我这一段日子都在寻找着自利与利他的平衡点,好像解决了,可是一直没办法确定。看到这一章,尤其是法师的“虽可以鞭策自己,却不需要菲薄自己”真的是一针见血。感觉上,自己好像从以前就在菲薄自己!这次,肯定了自己之前放下职位是正确的。现在开始从因缘法起观,找到互惠的平衡点,让自利与利他相得益彰,那就自在了!
很喜欢以下这两句:
一、中道法其实就是透过因缘观,而能化除、统合世间人所认为的矛盾冲突。所以不偏一边,只是就消极意义而言;能够圆满两边,这才是它高明殊胜之处。
二、既从不二而圆融者,则当下一切现成也,还要用什么?
薇丽行者 合十
[偶而让身体休息一下,也是自利利他。]
很喜欢以下这两句:
一、中道法其实就是透过因缘观,而能化除、统合世间人所认为的矛盾冲突。所以不偏一边,只是就消极意义而言;能够圆满两边,这才是它高明殊胜之处。
二、既从不二而圆融者,则当下一切现成也,还要用什么?
薇丽行者 合十
[偶而让身体休息一下,也是自利利他。]
薇丽六祖辩证下p1-35-心得报告
最近的生活很紧凑,总觉得很乱。曾经尝试去看自己为什么感觉这么“乱”,却很容易被乱的情绪牵着走,而无法看到烦恼因。乱的感觉总会出现在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果煜法师的一句“所以乱,是因为执著才乱;而且执著的,还不是一样,而是两样!而执著的这两样间又起冲突”真的是当头棒喝!原来,我不知执著一样,而是更多。
那天,同样的事情发生:我迟出门上班,心里升起“赶时间”的感觉。于是,开快车,并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赶”的情绪让我的心很不舒服。那时,想起了果煜法师的那句话,顿时转念,想想:现在执著要准时到也无法改变事实,只有让心乱及难受,真正能根除“乱”的感受的做法是早点出门。于是,当下,放下了,新叶轻安了。原来,执著与放下就发生在一念之差。
薇丽行者 合十
[正念是可贵,行动更富贵。]
那天,同样的事情发生:我迟出门上班,心里升起“赶时间”的感觉。于是,开快车,并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赶”的情绪让我的心很不舒服。那时,想起了果煜法师的那句话,顿时转念,想想:现在执著要准时到也无法改变事实,只有让心乱及难受,真正能根除“乱”的感受的做法是早点出门。于是,当下,放下了,新叶轻安了。原来,执著与放下就发生在一念之差。
薇丽行者 合十
[正念是可贵,行动更富贵。]
薇丽六祖辩证下p35-55-心得报告
学佛,是要学习看破、放下执著,而已。明心见性的圣者,能有知性的觉照功夫,而无感性的动荡回旋。
有好一段时间,想要做很多事情与想要多些时间修行形成对立。发现,自己的心因少修行而开始有烦恼、杂染不断。终于,决定放下不舍得放手的心,要认真修行。不可以再让怠惰和累趁虚而入,障碍修行。我为自己近来没有精进修行而感到惭愧。能够修行不容易,要好好把握!一步一脚印,让戒定慧的种子慢慢茁壮成长。
薇丽行者 合十
[有惭愧心,就是进步了。]
有好一段时间,想要做很多事情与想要多些时间修行形成对立。发现,自己的心因少修行而开始有烦恼、杂染不断。终于,决定放下不舍得放手的心,要认真修行。不可以再让怠惰和累趁虚而入,障碍修行。我为自己近来没有精进修行而感到惭愧。能够修行不容易,要好好把握!一步一脚印,让戒定慧的种子慢慢茁壮成长。
薇丽行者 合十
[有惭愧心,就是进步了。]
薇丽_六祖辩证上p334-351心得报告
以禅悟而得之定,虽觉照万象而不起“前后.能所”之分别
真正的禅悟,应该是从真如心去修证的。
我不会佛法。
薇丽行者 合十
[是的。]
真正的禅悟,应该是从真如心去修证的。
我不会佛法。
薇丽行者 合十
[是的。]
薇丽六祖_机缘品pg.295-334 心得报告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这一句形容开悟的境界,真的是太透彻了!
发现:真如心=真心=佛性=开悟=本体=法性=圆融=大涅磐
开悟的圣者,悟到的是缘起性空,既不有,也不无。
跟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我最近到Lang Tengah岛,那里主要的活动都是水上活动包括浮潜活动(snorkeling)。而我很怕水,之前有几次学习在水上浮都没学会。第一天的浮潜活动,见到大家都下几米深的海一边游一边观赏珊瑚,我也尝试。以为自己不会感到害怕,怎么知道,一下水,就怕得无法调整好呼吸。用了好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别人的带领下才能稍微俯身看珊瑚。回到渡假村后,下定决心要在游泳池学会踢水,让自己可以在水上浮,并学会游泳。我的“临时教练”告诉我方法后,我就开始学习。每做一次,我就会给他回馈,说是不是脚动得不好,身体不够直,身体浮不上来等等。他都很有耐性地一直教导我,让我可以调整。就在有一次他答复我的回馈时,我突然看到自己竟然一直不断地在想,这就好像是另一个“信任游戏”,我一直在方法上钻,没有完全投入,感受再调整,欢喜再做下一次。突然看到后,我告诉他,“我会继续,你不用看着我,你自己去游泳吧!”然后,就马上行动。不记得经过了多少次的尝试,只是完全投入去做,没有想法,我发现自己居然做到了!原来海云继梦说得没错,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了在这世间生存的能力,只是因为我们太多想法而没有让它发挥出来。这太妙了!第二天的浮潜活动,在下水的那一刻,我还是很害怕,不过调整得比较快,最后我可以自己在海上享受浮潜了!
薇丽 合十
[太美了!]
这一句形容开悟的境界,真的是太透彻了!
发现:真如心=真心=佛性=开悟=本体=法性=圆融=大涅磐
开悟的圣者,悟到的是缘起性空,既不有,也不无。
跟大家分享一个最近发生的事情。我最近到Lang Tengah岛,那里主要的活动都是水上活动包括浮潜活动(snorkeling)。而我很怕水,之前有几次学习在水上浮都没学会。第一天的浮潜活动,见到大家都下几米深的海一边游一边观赏珊瑚,我也尝试。以为自己不会感到害怕,怎么知道,一下水,就怕得无法调整好呼吸。用了好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在别人的带领下才能稍微俯身看珊瑚。回到渡假村后,下定决心要在游泳池学会踢水,让自己可以在水上浮,并学会游泳。我的“临时教练”告诉我方法后,我就开始学习。每做一次,我就会给他回馈,说是不是脚动得不好,身体不够直,身体浮不上来等等。他都很有耐性地一直教导我,让我可以调整。就在有一次他答复我的回馈时,我突然看到自己竟然一直不断地在想,这就好像是另一个“信任游戏”,我一直在方法上钻,没有完全投入,感受再调整,欢喜再做下一次。突然看到后,我告诉他,“我会继续,你不用看着我,你自己去游泳吧!”然后,就马上行动。不记得经过了多少次的尝试,只是完全投入去做,没有想法,我发现自己居然做到了!原来海云继梦说得没错,我们每一个人都具足了在这世间生存的能力,只是因为我们太多想法而没有让它发挥出来。这太妙了!第二天的浮潜活动,在下水的那一刻,我还是很害怕,不过调整得比较快,最后我可以自己在海上享受浮潜了!
薇丽 合十
[太美了!]
薇丽六祖10 心得报告
观自本心,观照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进步,而不强调测量自己的水准。
原来,虚空有相,既广大能容、无障碍。风吹树叶飘,雨声滴答响。美!
原来,开悟没有抓着一点,也没有在任何一端,而是在哪一端都自在无碍。
开悟是什么?Don’t know.
薇丽 合十
[Go straight don’t know]
薇丽《六祖坛经机缘品-09(II)》心得报告
重看这一集,对果煜法师所讲的四智比较清楚。原来“五八为果,六七为因”,可以从见性为因,证法身为果来解释。要见性,就要从六识(意识)即闻思起修,在进一步修第七识,降服我执及我慢,断除我执后,才能见性开悟。故六七为因。在见性后,要进一步修行,以达致证法身,才能成就成所作智(五识成就)和大圆镜智(第八识成就)。故五八为果。
果煜法师最后说的,“三身和四智,说到最后就是‘你要见性!’”,让我升起很大的惭愧心。最近,身体因为水痘后变得比较虚弱,要兼顾工作与活动,自己好像比较少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静修,心也开始变得比较没有力量。不过,现在在调整当中,一定可以改善的,因为世事无常。
薇丽行者 合十
[对!因为无常好,只要你去行动,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更好。]
果煜法师最后说的,“三身和四智,说到最后就是‘你要见性!’”,让我升起很大的惭愧心。最近,身体因为水痘后变得比较虚弱,要兼顾工作与活动,自己好像比较少时间让自己沉淀下来静修,心也开始变得比较没有力量。不过,现在在调整当中,一定可以改善的,因为世事无常。
薇丽行者 合十
[对!因为无常好,只要你去行动,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更好。]
薇丽《六祖坛经机缘品-09》心得报告
这一集有很多名相,很多时候需要听了再听,才能明白偈语的含义。听了这一集,比较有感觉的是师父在形容修行的时候这么说“修行首要的是退出来,就好像一个人坐在河边看水,若跳下水就被境转了。”这跟我们一直以来在行愿茶会和行者培训营学习的很相近。任何事情,只要跟我们有关系,就会产生受或情绪,而退出来,就是把自己从受/情绪中抽离出来,心就会较清楚。若与转处不留情绪/受,处理事情也就会变得圆融。
果煜法师在这一集的最后部分同样强调了修行人要把性相理解清楚。至于为什么要把性相理解清楚到底能怎么帮助修行,似懂非懂,还不能具体地明白。这就是我的功课了。
薇丽行者 合十
[相有变化,性是常。见无常时,是相的变化。最重要是要知无常性是本来如此,所以可以不受外境所转。]
果煜法师在这一集的最后部分同样强调了修行人要把性相理解清楚。至于为什么要把性相理解清楚到底能怎么帮助修行,似懂非懂,还不能具体地明白。这就是我的功课了。
薇丽行者 合十
[相有变化,性是常。见无常时,是相的变化。最重要是要知无常性是本来如此,所以可以不受外境所转。]
薇丽《六祖坛经疑问品/机缘品-08》心得报告
这一集,听到两个点比较有感觉的,就是伦理是双向的,和尽人事,顺天命。我非常赞同果煜法师所说的:伦理是双向的。现今的社会有很多人,只会一味要求,很少给予。这都是对伦理缺乏了解。
当我听到尽人事,顺天命时,我想起了我的病人。那天,我接到医生的referral,到普通医药病房见一位有哮喘病及吞食困难的病人。我见他时已是下班后。我评估了他的吞食状况,表面看起来,他好像正常人一样吃。不过,我心里有点隐忧,不太放心让他继续用嘴吃,可是不让他用嘴吃东西,完全用咽食喉,万一只是我过度担忧,那岂不剥夺了他用嘴吃东西的权利。所以,我决定再观察多一天。第二天,因为病人多,我一直到下班时才有喘息的机会。这时,身体累了,就想明早再去见他,如果发现还是有担忧就请耳鼻喉专科医生照镜检查。结果,第二天到病房时,发现病人已呼吸困难,并带上氧气罩帮助呼吸。那时,不能再做什么关于吞食的检查或治疗了。坚持了两天,最后这位病人逝世了。我心里想,如果我那天下班后,没有随着自己的惰性,而选择到病房见他,情况是否会改善?我不知道。我尽力了吗?我一直觉得如果自己那天下班后选择去,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觉得自己尽力了,不会自责。这位病人教会了我,不能放纵自己的惰性,应该想起要做时就去做。Just do it!
薇丽行者 合十
[一个刻骨铭心的学习,不只面对病人而已。所有的人与事都是如此。]
当我听到尽人事,顺天命时,我想起了我的病人。那天,我接到医生的referral,到普通医药病房见一位有哮喘病及吞食困难的病人。我见他时已是下班后。我评估了他的吞食状况,表面看起来,他好像正常人一样吃。不过,我心里有点隐忧,不太放心让他继续用嘴吃,可是不让他用嘴吃东西,完全用咽食喉,万一只是我过度担忧,那岂不剥夺了他用嘴吃东西的权利。所以,我决定再观察多一天。第二天,因为病人多,我一直到下班时才有喘息的机会。这时,身体累了,就想明早再去见他,如果发现还是有担忧就请耳鼻喉专科医生照镜检查。结果,第二天到病房时,发现病人已呼吸困难,并带上氧气罩帮助呼吸。那时,不能再做什么关于吞食的检查或治疗了。坚持了两天,最后这位病人逝世了。我心里想,如果我那天下班后,没有随着自己的惰性,而选择到病房见他,情况是否会改善?我不知道。我尽力了吗?我一直觉得如果自己那天下班后选择去,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觉得自己尽力了,不会自责。这位病人教会了我,不能放纵自己的惰性,应该想起要做时就去做。Just do it!
薇丽行者 合十
[一个刻骨铭心的学习,不只面对病人而已。所有的人与事都是如此。]
薇丽《六祖坛经疑问品-07》心得报告
这一集听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功德。果煜法师说“见性是功,化缘是德;见性解脱才是真功德。”以前听别人说,诵经,做布施等善法都有功德,而在布施时不能执著布施的人,东西与对象。这次法师说得更深入,决定有没有功德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在当下用什么心态。举例说,如果在布施时徘徊不前,设想了很多,想他是不是骗钱,想要布施多少才够,这就是在造业了,那布施与否已经无功德可言。当下想布施的话,就去做,不应想这么多。
“化缘是德”里的化缘的说明解释得很棒!化缘就是把恶的转化去善的。转什么呢?转的是观念,即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只要把所有我们的我执、我见、我慢消除掉,任何的境界也只是让我们学习的因缘,从境界中跳出来,以第三者的角度,心不被受牵绊,才能清清楚楚地做出适当的行动,那么就一步一步走向见性然后成佛了。任何的境界,都要保持3C!这次做不到,下次再来,一直继续做,有一天一定会‘到’。
薇丽行者 合十
[3C是具足功德的。]
“化缘是德”里的化缘的说明解释得很棒!化缘就是把恶的转化去善的。转什么呢?转的是观念,即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只要把所有我们的我执、我见、我慢消除掉,任何的境界也只是让我们学习的因缘,从境界中跳出来,以第三者的角度,心不被受牵绊,才能清清楚楚地做出适当的行动,那么就一步一步走向见性然后成佛了。任何的境界,都要保持3C!这次做不到,下次再来,一直继续做,有一天一定会‘到’。
薇丽行者 合十
[3C是具足功德的。]
薇丽《六祖坛经自序品-06》心得报告
这一集,果煜法师继续剖析心法。
1. “不思善,不思恶”顶多是定的功夫,非慧的成就。
2. 不思不等于不知。思而不知,思而后知,不思而不知,不思而知。不思而不知为修定的过程;不思而知即清明心或明镜。
3. 思乃指我执,有我执就会造业,有我执的念头既是妄念。
4.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如指,妙理如月,指虽非月,无指亦难见得月。语言文字是传达讯息(佛法)的工具,应善用这工具去达到目标(见性),不被其制约。
5. 性不动,相随缘。终极目标(成佛)不变,短期目标随缘调整已达到终极目标。
6. 善根与佛性有别:善根会变(增长vs萎缩),佛性不变
7. 了解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
印象深刻的的部分是法师所说的“了解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 和“终极目标不变,短期目标随缘调整”。这不动随缘就是我们面对生活和生命最贴切的写照。最近为了家人的事忧心,已经用了很多方法和唇舌让我父母了解家里与关系处理的问题,可是父母还是没有改变处理问题的态度,依然逃避。那时,我很懊恼为什么他们没听进去,而我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改变情况?把这件事分享给朋友,朋友说,“不要急,还没到,就继续,甘愿地再做,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过后,我告诉自己不要被因关系而产生的受给骗了,要抱着疑情,甘愿地继续做。听了法师这一句,我应该要完全相信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好/坏),所以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不能去要求家人达到我的期待。反之,我应该认定目标,并随缘调整方式播种,不要急待收获。因缘成熟时,家人就会明白。可是,我要怎么知道因缘是否已成熟?这就要靠疑情生智慧了。法师说,开悟的人自然会知道是妄心还是真心,我相信开悟的人也能看到因缘的变化。那我也只有抱着疑情继续做下去了。
薇丽行者 合十
[Only just do it.]
1. “不思善,不思恶”顶多是定的功夫,非慧的成就。
2. 不思不等于不知。思而不知,思而后知,不思而不知,不思而知。不思而不知为修定的过程;不思而知即清明心或明镜。
3. 思乃指我执,有我执就会造业,有我执的念头既是妄念。
4.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文字如指,妙理如月,指虽非月,无指亦难见得月。语言文字是传达讯息(佛法)的工具,应善用这工具去达到目标(见性),不被其制约。
5. 性不动,相随缘。终极目标(成佛)不变,短期目标随缘调整已达到终极目标。
6. 善根与佛性有别:善根会变(增长vs萎缩),佛性不变
7. 了解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
印象深刻的的部分是法师所说的“了解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 和“终极目标不变,短期目标随缘调整”。这不动随缘就是我们面对生活和生命最贴切的写照。最近为了家人的事忧心,已经用了很多方法和唇舌让我父母了解家里与关系处理的问题,可是父母还是没有改变处理问题的态度,依然逃避。那时,我很懊恼为什么他们没听进去,而我还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改变情况?把这件事分享给朋友,朋友说,“不要急,还没到,就继续,甘愿地再做,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过后,我告诉自己不要被因关系而产生的受给骗了,要抱着疑情,甘愿地继续做。听了法师这一句,我应该要完全相信空性,即一切都能改变(好/坏),所以这些都是因缘和合的,我不能去要求家人达到我的期待。反之,我应该认定目标,并随缘调整方式播种,不要急待收获。因缘成熟时,家人就会明白。可是,我要怎么知道因缘是否已成熟?这就要靠疑情生智慧了。法师说,开悟的人自然会知道是妄心还是真心,我相信开悟的人也能看到因缘的变化。那我也只有抱着疑情继续做下去了。
薇丽行者 合十
[Only just do it.]
薇丽《六祖坛经自序品-05》心得报告
一开始,法师就讲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说明有生有灭,乃是妄心。应该说“应无所住而现/见其心”,因为心体本来就存在,当无烦恼执著时,它就会显现出来。不过我们时常讲发菩提心,这就是有所住,法师说这是带妄显真之心。想一想自己在刚开始修学佛法时,也是借相修行,比如:有佛像就礼拜,诵经,静坐就是修行。佛学会学长分享的,也照单全收,没有去斟酌。学长每次说,要把佛法生活化,只知道,没体会,也不懂从何下手。渐渐的,开始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这时,才发现,每一个决定或发生,都是有因有缘的。跟着师父学习,也更加巩固我对这个真理的相信。佛法叫我们的是要找到核心,让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显现。一开始的着相修行是一个过程,它让我更加想要找到佛法到底是什么东西。带妄显真之心是在修行摸索期重要的一环,至少执有好过执空。
法师这一次也强调说明性与相的关系:相能凸现性的特质,但不能改变性的特质。就如花开花落(相)凸现了无常(性)的特质,却无法改变无常。性与相是相辅相成的。以性不离相故,非本自具足;以性不即相故,称为本自具足。以心传心,感觉上好像师父与徒弟的心电感应。原来是什么也没有传。哈哈!感觉自己对本来面目好像又懂多一些,可是懂什么,又说不出来。继续吧!
薇丽行者 合十
[好一个“原来什么也没传”]
法师这一次也强调说明性与相的关系:相能凸现性的特质,但不能改变性的特质。就如花开花落(相)凸现了无常(性)的特质,却无法改变无常。性与相是相辅相成的。以性不离相故,非本自具足;以性不即相故,称为本自具足。以心传心,感觉上好像师父与徒弟的心电感应。原来是什么也没有传。哈哈!感觉自己对本来面目好像又懂多一些,可是懂什么,又说不出来。继续吧!
薇丽行者 合十
[好一个“原来什么也没传”]
薇丽《六祖坛经自序品一04》心得报告
看完这一集,第一个印象就是: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对于经典的解说都是照单全收,没有去深入。这让我看到自己对于佛教历史背景的掌握是非常弱的。这是我需要加强的部分。
听果煜法师的解释及提出的论点,让我更加深入明白佛性和开悟是什么。见性的人是见到了缘起性空。开悟后,若不再继续修,可能会走下坡。悟后起修就犹如置身在漆黑的屋子。闪电一来,那道光让我们看到方向,可是需要继续往前进,方能到达目的地。禅宗的开悟也有分三个境界:破初参,破重关和出牢关(即大彻大悟)。见性与未见性的人的分别在与见性的人看到业,放得快;未见性的人看到业,会执著再造业。只要时时保持don’t know mind,就能从凡转圣,进入真空妙有。
前几天,我们的办公室配合ISO进行整理。翌日早上,我的一位senior到我们昨天整理的空间巡视,走到一个抽屉橱,就指着它对我说,“这个还没做啊?怎么这个label这么奇怪?怎么写tempat nama,应该是name tag,人家不明白啦!”我听到这句话,无名火就冒起了。因为这位senior在昨天的整理并没帮忙,却在签到表上签名。今天一早,还专找来不及完成的地方大做文章!气死人了!那时,真的很想破口大骂。不过,下一刻,我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她也只不过在告诉我事实。那个label有错误是事实。我不需要有这么大的反应。结果,我给她一个不知如何回答的笑,并回答她,“这个地方还没来得及做整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label会有错误,那是以前的人写的。”
这个发生,我断除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回到了当下,不然,我还真的会骂她。这个发生让我接下来,有更深一层的观照,原来我一直以来在执行这个ISO program时,我是不甘愿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以一个人的力量要去推行属于团队的东西,很吃力不讨好。所以,很多跟ISO program有关系的发生都会让我很快抓狂。我应该要怎么样让大家建立团队,一起做ISO program是我很大的挑战。还没到就继续参,有一天,我一定会找到答案。Moment to moment, keep don’t know mind!
薇丽行者 合十
[能够观生气的因缘,再回到don't know mind. 不让惯性反应就对了,try, try, try]
听果煜法师的解释及提出的论点,让我更加深入明白佛性和开悟是什么。见性的人是见到了缘起性空。开悟后,若不再继续修,可能会走下坡。悟后起修就犹如置身在漆黑的屋子。闪电一来,那道光让我们看到方向,可是需要继续往前进,方能到达目的地。禅宗的开悟也有分三个境界:破初参,破重关和出牢关(即大彻大悟)。见性与未见性的人的分别在与见性的人看到业,放得快;未见性的人看到业,会执著再造业。只要时时保持don’t know mind,就能从凡转圣,进入真空妙有。
前几天,我们的办公室配合ISO进行整理。翌日早上,我的一位senior到我们昨天整理的空间巡视,走到一个抽屉橱,就指着它对我说,“这个还没做啊?怎么这个label这么奇怪?怎么写tempat nama,应该是name tag,人家不明白啦!”我听到这句话,无名火就冒起了。因为这位senior在昨天的整理并没帮忙,却在签到表上签名。今天一早,还专找来不及完成的地方大做文章!气死人了!那时,真的很想破口大骂。不过,下一刻,我停下来,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她也只不过在告诉我事实。那个label有错误是事实。我不需要有这么大的反应。结果,我给她一个不知如何回答的笑,并回答她,“这个地方还没来得及做整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label会有错误,那是以前的人写的。”
这个发生,我断除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回到了当下,不然,我还真的会骂她。这个发生让我接下来,有更深一层的观照,原来我一直以来在执行这个ISO program时,我是不甘愿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以一个人的力量要去推行属于团队的东西,很吃力不讨好。所以,很多跟ISO program有关系的发生都会让我很快抓狂。我应该要怎么样让大家建立团队,一起做ISO program是我很大的挑战。还没到就继续参,有一天,我一定会找到答案。Moment to moment, keep don’t know mind!
薇丽行者 合十
[能够观生气的因缘,再回到don't know mind. 不让惯性反应就对了,try, try, try]
翠婷_六祖下pg303-379_心得报告
忏悔,要从[因]中去忏悔,而不要在[果]上求忏悔。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在做108拜时的心态。
一开始,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才会去拜佛,求忏悔。唯愿这些不顺的现象,能很快消除,让我平安顺遂、左右逢源。
在接触禅法后,开始训练自己每天108拜,不管是顺心还是不顺心,去拜就是了。是在诚心忏悔么?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当妄念纷飞,很多想法时,回到拜佛的动作就是了。
也不知从何开始,每天的108拜,成了我的结界、我的功课之一。之前,也曾疑惑,我到底为啥而拜?忏悔么?忏什么?无始以来的无明和业障?当然,当业相显前,知道自己犯了身口意业时,当天的忏悔必然是“忏其前愆”。但有真正悔其后作而不复造么??没有吧~~因为自己在生活上,依然还是会被境界转去。。。
不知不觉,已拜了2年馀多了吧。有时候,还会想要偷懒,给自己百般借口,看能否skip掉那天的108拜。但,很快的,“just do it!”这句话就会心里冒出,然后乖乖做功课去。渐渐地,发现在长期训练下,心的返照能力越来越敏锐,也比较容易放下想法,回到just do it的状态。
对禅者而言,真正的忏要从[理]上去忏,而非只是在一些仪轨或动作的事[相]中,去操练而已!
嗯,发现自己仍处在[事忏]这一方面操练。何时能真正做到[理忏]?只要如说修行,指日可待吧!
忏悔跟发愿是一体两面的。当忏悔而决定今后努力行善,则是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moment to moment , keep 3C
烦恼无尽誓愿断 ---时时保持don’t know mind
法门无量誓愿学 ---万事万物皆是法 (遇缘则是师)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回到当下!
“愿其实要不断地去发。因为众生即使今天发愿了,明天可能又懈怠矣!”哎哟,说得真准!!
“故必不断地重新发愿。从不断地提起、不断地导正,最后才能使我们的身心,精准地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突然觉得,好像跟潜意识沟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才能虽不再刻意发愿,可是反而能真正地落实在愿力的轨道上。”嗯!!(用力点头)
翠婷 顶礼
[不管是事忏或理忏,心的返照能更敏锐就是了。]
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在做108拜时的心态。
一开始,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才会去拜佛,求忏悔。唯愿这些不顺的现象,能很快消除,让我平安顺遂、左右逢源。
在接触禅法后,开始训练自己每天108拜,不管是顺心还是不顺心,去拜就是了。是在诚心忏悔么?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当妄念纷飞,很多想法时,回到拜佛的动作就是了。
也不知从何开始,每天的108拜,成了我的结界、我的功课之一。之前,也曾疑惑,我到底为啥而拜?忏悔么?忏什么?无始以来的无明和业障?当然,当业相显前,知道自己犯了身口意业时,当天的忏悔必然是“忏其前愆”。但有真正悔其后作而不复造么??没有吧~~因为自己在生活上,依然还是会被境界转去。。。
不知不觉,已拜了2年馀多了吧。有时候,还会想要偷懒,给自己百般借口,看能否skip掉那天的108拜。但,很快的,“just do it!”这句话就会心里冒出,然后乖乖做功课去。渐渐地,发现在长期训练下,心的返照能力越来越敏锐,也比较容易放下想法,回到just do it的状态。
对禅者而言,真正的忏要从[理]上去忏,而非只是在一些仪轨或动作的事[相]中,去操练而已!
嗯,发现自己仍处在[事忏]这一方面操练。何时能真正做到[理忏]?只要如说修行,指日可待吧!
忏悔跟发愿是一体两面的。当忏悔而决定今后努力行善,则是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moment to moment , keep 3C
烦恼无尽誓愿断 ---时时保持don’t know mind
法门无量誓愿学 ---万事万物皆是法 (遇缘则是师)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回到当下!
“愿其实要不断地去发。因为众生即使今天发愿了,明天可能又懈怠矣!”哎哟,说得真准!!
“故必不断地重新发愿。从不断地提起、不断地导正,最后才能使我们的身心,精准地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突然觉得,好像跟潜意识沟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才能虽不再刻意发愿,可是反而能真正地落实在愿力的轨道上。”嗯!!(用力点头)
翠婷 顶礼
[不管是事忏或理忏,心的返照能更敏锐就是了。]
翠婷_六祖下pg277-302_心得报告
虽众生都有真如心,但就修行而言,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与[见性]法门相应。
深深地感觉到,修行确实要有福报。虽说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学佛,或和佛门相应。即使能够进入了佛门,却未必能在修行的路上一帆风顺,永不退转。要修行,也要有福德因缘。打个比方,要到韩国安居去,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有此因缘。有鉴于此,既然今生有幸修持佛法,遇到相应的法门,以及善知识的引导,必当好好用功之,并培养自己的资粮道。
因为[求解脱]的动机不够强烈,就很容易把恋世的情结,跟大乘佛法混淆成一体。于是乃曰:行住坐卧都是禅,不一定要打坐,才是禅嘛!
嗖,一剑刺中要害! 之前的我的确是抱着如此般的心态。但自韩国禅修回来后,回到日常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行住坐卧都是禅,谈何容易?“世间的共业太重,而初开始修行的人也没有很好的觉照力,因此大部分时间乃都忘了而随业流转去了。偶尔虽清楚一些,却也作不了主。”此言完全讲中了自己目前的状态。“因此能有一段时间的离世专修,对我们而言,乃是[最有效]的。”所以,现在若有“短期”的“离世专修”,都会尽力安排时间去进修。
为何不长期专修呢?坦诚相告,我依然恋世。什么时候才肯舍下一切,力求解脱呢?不知。现在是9.40pm,心得报告完成。
翠婷 顶礼
[如实看清自己,继续参为何恋世?]
深深地感觉到,修行确实要有福报。虽说所有的众生皆有佛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缘学佛,或和佛门相应。即使能够进入了佛门,却未必能在修行的路上一帆风顺,永不退转。要修行,也要有福德因缘。打个比方,要到韩国安居去,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有此因缘。有鉴于此,既然今生有幸修持佛法,遇到相应的法门,以及善知识的引导,必当好好用功之,并培养自己的资粮道。
因为[求解脱]的动机不够强烈,就很容易把恋世的情结,跟大乘佛法混淆成一体。于是乃曰:行住坐卧都是禅,不一定要打坐,才是禅嘛!
嗖,一剑刺中要害! 之前的我的确是抱着如此般的心态。但自韩国禅修回来后,回到日常生活的时候,才发现所谓的行住坐卧都是禅,谈何容易?“世间的共业太重,而初开始修行的人也没有很好的觉照力,因此大部分时间乃都忘了而随业流转去了。偶尔虽清楚一些,却也作不了主。”此言完全讲中了自己目前的状态。“因此能有一段时间的离世专修,对我们而言,乃是[最有效]的。”所以,现在若有“短期”的“离世专修”,都会尽力安排时间去进修。
为何不长期专修呢?坦诚相告,我依然恋世。什么时候才肯舍下一切,力求解脱呢?不知。现在是9.40pm,心得报告完成。
翠婷 顶礼
[如实看清自己,继续参为何恋世?]
翠婷_六祖辩证下 Pg257-276心得报告
[自己才是善知识,因为若自己没有道心、不肯努力,那么善知识对你也无所助益。]
[如以禅法,疑情乃是善知识,因为有疑情所以我们才能去参禅。]
[就世间而言,烦恼却是善知识,因为有烦恼的逆障,所以才会激发我们的道心,而去努力用功。]
对于这一段,特别有感觉,尤其是那句:烦恼却是善知识。
烦恼既是菩提,每一次的烦恼都是让自己再次有一次自我超越的机会。也因为每一次的“还没到”,激发自己要更加踏踏实实、用功地去渐修。那个梵呗谈唱会的晚上,满亚法师提到说,碰到境界时,不用烦恼或逆境这一词,反而是“增上缘”。多美的一句话呀~~这让我想起行者培训营所谓的 “增上影响力”。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如今,不敢说心量已打开,没有“烦恼”,或已做到和烦恼打成一片。但,至少在碰到境界时,能够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并及时煞车,或缩短在境界里头团团转的时间,提醒(催眠)自己回到丹田呼吸,only just reflect and then correct function。
翠婷 顶礼
[继续。]
翠婷_六祖下p235-257_心得报告
[烦恼即菩提] 学佛至今,在生活上,容易觉察一些比较粗浅的起心动念。然,虽说能够觉察到烦恼的升起,也明白烦恼是虚妄的,但要把烦恼扭转到不动的心性上,依然还有一段距离。 文中所提的:[正在烦恼]乃是属于心相的变化。至于[能觉察者],则是菩提性也。故菩提性,乃是从来不动不摇的。若能把注意力从烦恼相中,扭转到不动的心性上,就能使烦恼淡薄,甚至消除。 如以韩国禅而言,菩提性 =don’t know mind, 心相的变化=just reflect, 那correct function就是把烦恼扭转到不动的心性,换言之,就是不着相咯?若能把心安住在佛性上,时时保持不知的心,就能了生死而证涅槃也。真理看似简单,但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到去来自由,却是不容易啊。不容易,却不是不可能,还得精进、下一番苦功。 另外,果煜法师认为,六祖坛经乃偏说悟后的境界,但云何能见性开悟,却说得很朦胧。也许有接触韩国禅的方法,所以对于见性开悟,本身是以3C为准绳。至于悟后的境界,至少可以成为参考,勘定本身的修持功夫是否达到如说修行。 还没到,就继续。。。Try, try, try~~!!! 翠婷 顶礼
[3C是悟后的境界。从Just Reflect去看见心相的变化。]
[3C是悟后的境界。从Just Reflect去看见心相的变化。]
翠婷_六祖下p205-235_心得报告
最近的生活,返观自照,发现在待人处事的时候,心很容易随着境界起波动,起心动念皆以自我中心而蔓延。。。然,让人可怕的是,虽能及时觉察到细微的起心动念,却无法降伏,造了种种的身口意业。。。贪嗔痴慢疑,越来越显着,平时的功夫也只能让自己起观而不能够断除,是时候加功课了。 原以为能够在生活上观照念头,已算不错了。但,几次到马老师家泡茶后,才发现到心识原来可以那么地微细,微细到自己根本无法觉察。从一开始很紧绷,到以为自己已经放松了,但只要茶一入口,马上被马老师识破。只要无法完全放下自我,自然无法和茶合一,泡出来的茶,也就如马老师所说的:心力不够,没有跟茶沟通、合一等等。 一开始,无法捉摸马老师的诠释。明明自己都很用心、很投入地去泡了啊,为什么泡出来的茶还是达不到马老师的要求??表面上,甚至是自己的身心都以为自己已安住当下了,其实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企图瞒天过海。再仔细地观照,其实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丝丝的想法、执著、紧绷、急躁、对立。。。她非常地微细,你毫不知觉,可怕!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感恩身边有不少善知识的提点。如今,必须更明锐、深度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了。 [觉]又可分两种:觉照以及觉悟。觉照者,乃觉察于法相;而觉悟者,则悟明于法性。 除了有觉照能力之外,也得训练自己在生活上去体悟法性,以便能真正的斩草除根。 翠婷 顶礼
[还没到,就继续,即心安。]
[还没到,就继续,即心安。]
翠婷_六祖下p174-204_心得报告
定慧等持乃非专注一境,而是[既相而不乱]也――以正见已具足、业障已消除故,能即相而不乱。至于慧者,亦非抉择而已;而是于[无功用心]中,而自涵容、示现也。
从韩国禅修回来后,发现心一直处于很散乱的状态。。。读了一遍又一遍的定慧品,虽说都能够了解文中的内容,可是却无法整理自己的心得。。。那就谈在韩国禅修的体验吧~~
一向来怕热的我,在炎热夏日的气候,处于没有冷气风扇的禅堂里打坐,对我而言,是一大苦差。结果在第一个星期的禅修,身心是非常非常浮躁的。因为闷热的关系,几乎每支香,都是在昏沉、钓鱼、散乱、毛燥、埋怨中度过。妄想杂念,非常清楚,却无法降服。心被境转了,就怪起环境:明明在鹤鸣寺打坐的时候,至少都可以坐好几支香。为什么在这里反而不能用功?一定是禅堂闷热的关系,让我无法安住。。。
感恩平时仍有闻思修的福德因缘,觉性方能升起:禅堂闷热,那也只是一个相而已。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是一直要训练自己不着相么?这个相既然都已经显现了,与其在那继续被境所转(着相)、自怨自艾,倒不如尝试用功,回到当下,只是去做:静坐。然而,在只是去做的时候,也发现脑筋的作用转得非常地快。这一秒还在数吸,下一秒就妄想纷飞了。再把注意力拉回来,下一刻心又再攀缘过去未来了。。。就这样,在接下来的禅修期间,一直不断地try try try 以及回到 just do it…
故用功时,[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回到日常生活中,心识更快、更容易著境,还得老老实实、努力地当个称职的牧牛人~~
翠婷 顶礼
[觉性生起,是靠平时的闻、思、修慧。所以平时的训练是很重要的。]
从韩国禅修回来后,发现心一直处于很散乱的状态。。。读了一遍又一遍的定慧品,虽说都能够了解文中的内容,可是却无法整理自己的心得。。。那就谈在韩国禅修的体验吧~~
一向来怕热的我,在炎热夏日的气候,处于没有冷气风扇的禅堂里打坐,对我而言,是一大苦差。结果在第一个星期的禅修,身心是非常非常浮躁的。因为闷热的关系,几乎每支香,都是在昏沉、钓鱼、散乱、毛燥、埋怨中度过。妄想杂念,非常清楚,却无法降服。心被境转了,就怪起环境:明明在鹤鸣寺打坐的时候,至少都可以坐好几支香。为什么在这里反而不能用功?一定是禅堂闷热的关系,让我无法安住。。。
感恩平时仍有闻思修的福德因缘,觉性方能升起:禅堂闷热,那也只是一个相而已。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是一直要训练自己不着相么?这个相既然都已经显现了,与其在那继续被境所转(着相)、自怨自艾,倒不如尝试用功,回到当下,只是去做:静坐。然而,在只是去做的时候,也发现脑筋的作用转得非常地快。这一秒还在数吸,下一秒就妄想纷飞了。再把注意力拉回来,下一刻心又再攀缘过去未来了。。。就这样,在接下来的禅修期间,一直不断地try try try 以及回到 just do it…
故用功时,[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回到日常生活中,心识更快、更容易著境,还得老老实实、努力地当个称职的牧牛人~~
翠婷 顶礼
[觉性生起,是靠平时的闻、思、修慧。所以平时的训练是很重要的。]
翠婷_六祖下 pg151-173-心得报告
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对于自己的起心动念,应该会有很灵敏的觉察能力;而不会与妄想打成一片,过了好久还不知觉。于是当觉照能力已训练得很敏锐时,即可不用数息;而直接返观妄念也。如果察觉到妄想起了,就当下把它打消。
因此[不打妄想]的功夫,乃是从[很快地觉察到我在打妄想,而将妄想打消]修起的。同样的,[不着相]也是从[觉察到自己又着相了,又被境转了,而马上把它舍掉]修起的。
返观自己平时在打坐时的状态,很多时候心都是处于浮躁的。一开始,也许可以坐的很好,能够安身坐在蒲团上,用上方法。但,十分钟后,心开始起伏不定了。时而妄想纷飞、时而昏沉钓鱼、时而身心毛躁。。。有时候当觉察能力升起时,虽说能够再次把心安在方法上,但很快地,又“故态复萌”了。在整个一支香的过程中,心就如此般的在觉照力和妄想之间,展开拉锯战。
在禅堂如是,回到日常生活亦然如此。有时候,是可以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回到的方法上 (just reflect 、only just do it等) 。然而,在某些时候,依然可以发现自己并不是完完全全、100%地接受一切的发生,只是因为用上方法,所以在那片刻或许可以坦然、自在。但,内心更深处的问题根源,并没有真正的断除。
惟有见性开悟,才能真正的断烦恼、了生死。记得果煜法师曾经如此提到。
怎样才能见性开悟呢??不知。。。
时时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正确的操作吧~~
翠婷 顶礼
[知道怎样才能见性开悟,那离开悟已远诶。Only Keep Don’t Know Mind and Just Do It.]
翠婷_问世间情为何物-心得报告
这篇文章果然够绝、够一针见血,完全不让人对这个世间抱存任何一丁点的遐想、幻相,“逼迫”我们去看清、认清这个世间的实相。
我是非常认同果煜法师所说的。
曾经,我也像一般的女孩一样,憧憬美丽的爱情,认为一生的幸福莫过于恋爱、婚姻、生育、抚育、终老。然而,从学佛至今,我会开始思考:一定要这样子么?信念似乎动摇了。
其实,文中所提到的一切,不外乎是要我们断情、修行。
一开始, 会想要尝试反驳果煜法师的论点,或是找一些漏洞,好让自己“情”得理所当然。但再仔细地去剖析,摆脱不了“情”,或是不愿去断情,还不是因为有一个“我”在。
对世间人事物的依恋、向往、欲望,皆从“我执”开始蔓延,所以才会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自圆其说。
明知是陷阱,依然泥足深陷,只有继续轮回。虽说目前还是随着已被设计好的圈套所铨住,但所幸的是,今生有缘听闻佛法,只要不断地顺着法缘而去修行,故能慢慢转化业和报。
现在无法跟“情”做个了断,至少训练自己时时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操作吧~~
翠婷 顶礼
[自己有权利选择,同时也要有承担力面对自己的选择。]
我是非常认同果煜法师所说的。
曾经,我也像一般的女孩一样,憧憬美丽的爱情,认为一生的幸福莫过于恋爱、婚姻、生育、抚育、终老。然而,从学佛至今,我会开始思考:一定要这样子么?信念似乎动摇了。
其实,文中所提到的一切,不外乎是要我们断情、修行。
一开始, 会想要尝试反驳果煜法师的论点,或是找一些漏洞,好让自己“情”得理所当然。但再仔细地去剖析,摆脱不了“情”,或是不愿去断情,还不是因为有一个“我”在。
对世间人事物的依恋、向往、欲望,皆从“我执”开始蔓延,所以才会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自圆其说。
明知是陷阱,依然泥足深陷,只有继续轮回。虽说目前还是随着已被设计好的圈套所铨住,但所幸的是,今生有缘听闻佛法,只要不断地顺着法缘而去修行,故能慢慢转化业和报。
现在无法跟“情”做个了断,至少训练自己时时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操作吧~~
翠婷 顶礼
[自己有权利选择,同时也要有承担力面对自己的选择。]
翠婷_六祖辩证下 _Pg 126-150-心得报告
刚好这阵子,尝试回顾自己在菩提路上的点点滴滴。从行者培训营、行愿茶会到学禅,在整理的过程当中,发现生命的改造是很微妙的,必须细细地去觉察、品尝之。。。
之前曾一度疑惑:“聆听、欣赏、接纳”到底让我学习什么??因为自问不爱发表意见的自己,常常都是扮演着聆听的角色啊~后来在师父的提醒之下,原来“聆听、欣赏、接纳”也是要我们放下自己啊~!虽然我嘴里不说、不打叉,可是有时候心里却很多想法,或是根本就是心不在焉,没活在当下!再看每天的108拜,原来当我们只是去做的时候,那分别计较的心也会相对地减少。虽然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想法,但在不断地闻思修的熏习之下,心会变得比较敏锐、觉察力比较快升起,just do it的“话头”也较容易提起,进而付于行动了。一切一切,都是要我们放下自己!
一切烦恼乃来自观念的不协调,在不断地内观反省后,觉悟到烦恼的根源乃是来自于“虚妄的执著”。故当破除虚妄的执著后,即不再烦恼矣!
目前,虽说知道所有的烦恼的根源皆来自妄想执著,以及累世积来的无明业障,但都只是停留在只见、理的部分,当境界来临的时候,还是会被境转得团团转!!或是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把自己调整过来。当果煜法师言:“大浪变中浪,中浪变小浪,强度越来越弱,感受越来越淡泊。淡泊到最后,[有或无]其实皆无所谓尔,这即已[消融烦恼]也!” 再仔细回想,的确有时候,当烦恼升起时,上下的振幅已稍微变小,频率略微减低,且持续的时间也稍为缩短了。至少在了解无常的定律后,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心就比较能够接受一切的发生,如实返照了。是,如实返照后,还要有正确的操作。何谓正确的操作??回到不知的心,就知道怎么做了啦~~(唔,这个还是理论而已,还是要靠真实的经历去体会。。。训练当中,哈哈! )
惟有见性开悟,才能真正的断烦恼、了生死。
我见性开悟了么??
噢,现在是10.30 am, 心得报告完成。呵呵。
翠婷 顶礼
[有点禅味了。继续!]
之前曾一度疑惑:“聆听、欣赏、接纳”到底让我学习什么??因为自问不爱发表意见的自己,常常都是扮演着聆听的角色啊~后来在师父的提醒之下,原来“聆听、欣赏、接纳”也是要我们放下自己啊~!虽然我嘴里不说、不打叉,可是有时候心里却很多想法,或是根本就是心不在焉,没活在当下!再看每天的108拜,原来当我们只是去做的时候,那分别计较的心也会相对地减少。虽然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想法,但在不断地闻思修的熏习之下,心会变得比较敏锐、觉察力比较快升起,just do it的“话头”也较容易提起,进而付于行动了。一切一切,都是要我们放下自己!
一切烦恼乃来自观念的不协调,在不断地内观反省后,觉悟到烦恼的根源乃是来自于“虚妄的执著”。故当破除虚妄的执著后,即不再烦恼矣!
目前,虽说知道所有的烦恼的根源皆来自妄想执著,以及累世积来的无明业障,但都只是停留在只见、理的部分,当境界来临的时候,还是会被境转得团团转!!或是需要费一番功夫,才能把自己调整过来。当果煜法师言:“大浪变中浪,中浪变小浪,强度越来越弱,感受越来越淡泊。淡泊到最后,[有或无]其实皆无所谓尔,这即已[消融烦恼]也!” 再仔细回想,的确有时候,当烦恼升起时,上下的振幅已稍微变小,频率略微减低,且持续的时间也稍为缩短了。至少在了解无常的定律后,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心就比较能够接受一切的发生,如实返照了。是,如实返照后,还要有正确的操作。何谓正确的操作??回到不知的心,就知道怎么做了啦~~(唔,这个还是理论而已,还是要靠真实的经历去体会。。。训练当中,哈哈! )
惟有见性开悟,才能真正的断烦恼、了生死。
我见性开悟了么??
噢,现在是10.30 am, 心得报告完成。呵呵。
翠婷 顶礼
[有点禅味了。继续!]
翠婷_六祖下p101-125-心得报告
重复看了3遍,依然对这一品没有多大的感受,只知道果煜法师不断地点出许多由后人附加进去的部分。看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有心得可言。开始懊恼了:再多的语言文字,佛法的精髓不外乎是“don’t know mind, just reflect 以及 correct function”。在有正只见的前提之下,不断地去尝试、去做。那么在这个星期六的华藏工程,我到底要讲些什么呢? 这次的心得报告又要写些什么?报告有关生活上的学习?可是,最近又没啥新发现咧,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故事”、习气在作怪而已。。。怎么办?为什么会读不出所以然来,是不是我没有用心地在阅读?
突然灵光一闪,学师父常说的:没有感觉也是一种感觉。那没有心得也是一种心得啊~~哈!为什么我要如此地在意我有没有在阅读每一品的时候,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在写每一篇的心得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内容、一定要套几句文章里所讲的重点?我岂不是犯执着了嘛??想要写好心得报告 ,以得到一些肯定,那不是傲慢心在作祟么? 放下吧~
也许之前也不断地被熏要以归零的心态,即don’t know mind,看待外境的一切,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所以,在写这一篇的心得报告的时候,就如实返照,直接反映阅读后内心的感想吧~~ 老实地承认,对于这一品,我没啥心得。
放下“想要、有所求”的念头,心自然就豁达开朗了 ^^
翠婷 顶礼
[很好,终於懂得just reflect。文的correct function就是放下有所求。]
突然灵光一闪,学师父常说的:没有感觉也是一种感觉。那没有心得也是一种心得啊~~哈!为什么我要如此地在意我有没有在阅读每一品的时候,都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在写每一篇的心得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有所内容、一定要套几句文章里所讲的重点?我岂不是犯执着了嘛??想要写好心得报告 ,以得到一些肯定,那不是傲慢心在作祟么? 放下吧~
也许之前也不断地被熏要以归零的心态,即don’t know mind,看待外境的一切,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所以,在写这一篇的心得报告的时候,就如实返照,直接反映阅读后内心的感想吧~~ 老实地承认,对于这一品,我没啥心得。
放下“想要、有所求”的念头,心自然就豁达开朗了 ^^
翠婷 顶礼
[很好,终於懂得just reflect。文的correct function就是放下有所求。]
翠婷_六祖下p77-101_12.2.12 -心得报告
即一切相,都是假的;清楚了知它是假的而不执着,这就是真也。
最近,内心似乎有一种感觉,感觉世间的虚幻。就好比我在上一秒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它确实是发生了,可是感觉上又好像那么的不真实、不存在似的。只因上一秒已发生、已成为过去式了,只要我不去执取或抓住过去,那过去就已成虚幻、成为句点。惟有当下这一刻,活在当下的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另外,在这段期间里,在日常生活中,也让我不断地看到“自我”的显现。他人的一句话、一个举止,都让“自我”膨胀。傲慢心、得失心、自我中心等等,一一浮现。目前清楚知道自己的功力不够,无法达到真正的不动境界,惟有不断地训练打开自己的心量、学习包容、随喜、欣赏他人。。。
突然想起今年的法语红包:一个笑容,一句好话,都是广结善缘的大布施。
嗯,就从一个笑容,一句好话开始吧~~
翠婷 顶礼
[看到自己的不足,已是进步诶!]
最近,内心似乎有一种感觉,感觉世间的虚幻。就好比我在上一秒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它确实是发生了,可是感觉上又好像那么的不真实、不存在似的。只因上一秒已发生、已成为过去式了,只要我不去执取或抓住过去,那过去就已成虚幻、成为句点。惟有当下这一刻,活在当下的这一刻,才是真实的。
另外,在这段期间里,在日常生活中,也让我不断地看到“自我”的显现。他人的一句话、一个举止,都让“自我”膨胀。傲慢心、得失心、自我中心等等,一一浮现。目前清楚知道自己的功力不够,无法达到真正的不动境界,惟有不断地训练打开自己的心量、学习包容、随喜、欣赏他人。。。
突然想起今年的法语红包:一个笑容,一句好话,都是广结善缘的大布施。
嗯,就从一个笑容,一句好话开始吧~~
翠婷 顶礼
[看到自己的不足,已是进步诶!]
翠婷_六祖下p55-77-心得报告
[中道法其实就是透过因缘观,而能化除、统合世间人所认为的矛盾冲突。所以不偏一边,只是就消极意义而言;能够圆满两边,这才是它高明殊胜之处。]
[从对立而取舍者,即是恶用。反之,从不二而圆融者,才是善用也。]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发生矛盾冲突,皆因彼此产生对立。超越相对后,如何one more step,是目前所需要学习的。有时候,虽说可以把心安住当下,安然自在。但,再认真仔细地去返观或是剖析时,内心深处似乎隐隐约约地藏着一个“因”?这或许就像果煜法师所说的“动机”?不知是逃避、慧根不足,抑或是两者兼备,自己总是观得不够透彻、不知所措。
[佛其实乃无事人也,至少已不须刻意再去作什么了。以时时刻刻皆自在圆满,这才是佛也。反之,如果还分别要用什么,不用什么?却是众生而已。]
我承认,目前我依然是一个典型的众生而已。
翠婷 顶礼
[One more step is correct function.]
翠婷_六祖下p1-35-心得报告
修行就像在砍一棵树,如果厉害的话,能够直根截断,这棵树当然不久就枯萎了。如果,力气不够大,则从小枝慢慢砍吧! 砍到无可再砍,便行了。
很喜欢这一段的比喻,跟目前的修行状态还蛮贴切的。力气不够大,就从小枝慢慢砍吧~
虽知修行就是要把垃圾丢出去,但有时候却是硬要把垃圾当珍藏品收藏,舍不得扔掉,所以心房方会如此杂乱不堪。
乱,是因为执着才乱。
那要如何不乱呢??
心中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
正所谓[心地无乱,自性定] 心有矛盾冲突,故乱也。若见性已,即不再矛盾冲突也。
如何才能超越相对??如何操作才是正确??不知。。。
惟有继续修行、继续尝试、继续参。。。
翠婷 顶礼
[最重要是有正知见,方向对了还没到,就只有继续。]
很喜欢这一段的比喻,跟目前的修行状态还蛮贴切的。力气不够大,就从小枝慢慢砍吧~
虽知修行就是要把垃圾丢出去,但有时候却是硬要把垃圾当珍藏品收藏,舍不得扔掉,所以心房方会如此杂乱不堪。
乱,是因为执着才乱。
那要如何不乱呢??
心中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
正所谓[心地无乱,自性定] 心有矛盾冲突,故乱也。若见性已,即不再矛盾冲突也。
如何才能超越相对??如何操作才是正确??不知。。。
惟有继续修行、继续尝试、继续参。。。
翠婷 顶礼
[最重要是有正知见,方向对了还没到,就只有继续。]
翠婷_六祖下p35-55-心得报告
[能心无所求,心无所累,安于当下,即是乐也。]
修行的过程中,就是如此般的碰碰撞撞,起起伏伏,煞是有趣!
破功!!在这个短短5天的工作日里,境界一来,毫不费吹灰之力地把我的“功力”彻底瓦解~~!!
从星期二开始,明明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心已被境所转到十万八里之外了,却无法力挽狂澜,结果造了种种恶业。回到家后,虽说第一件事就是闭门思过,忏悔业障。然而,情绪似乎并没因此而完全好转或平伏,反之只是暂时性地让压抑已久的情绪宣泄出来。
结果,在星期四那天,情况更糟,另一个更加严峻的境界来临,情绪当场爆发。为了避免情绪进一步恶化,暂时严禁同事和自己说话。幸好,趁在等待带一位从外地来的同事去用餐的时候,赶紧把心沉淀,尝试用丹田呼吸数次。咦?这次有效~!在整个用餐的过程中,气氛是愉悦、融洽的。当时就体验到当知道自己暂时无法处理某一件事的时候,心被境转时,将自己抽离出那个状况,回到当下:吃饭时吃饭,聊天时聊天,心是安住的。
当天下班的时候,天空也正下着毛毛细雨。走着走着,抬头一望,发现眼前有一和我步行相同方向的友族同胞正冒着细雨。当时,觉照能力并没有马上升起,望了她一眼后,我继续撑伞往前走,心里头依然不自觉地挂碍着工作上的难题。突然,一个念头闪过:“correct function~~!!what is my correct function right now??”走路时就该专心的走路;看见有人被雨淋时,我手上撑着大雨伞,就该和她共撑呀。看到此念头升起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行动,反之还在那踌躇不前。最后,当耳际响起“just do it!!”的声音时,我方放下所有想法,走到她的身旁,并把伞靠向对方。在确定她泊车的地方和我相同时,我俩自然而然地共撑一把雨伞了。
后来,仔细回想,当清明心起作用的时候,正确的操作就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看到人家肚子饿,就给他食物吃;看到人家口渴,就给他水喝; 看到人家被雨淋了,就给他撑伞啊!如是而已。
再回顾这整个星期生活上的种种发生,无不让我有所发现、有所学习、有所成长。虽然有时候会碰到很痛,但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呢?继续老老实实地修吧~~
翠婷 顶礼
[清明心现,自我就不见了。正确操作就兑现了。]
修行的过程中,就是如此般的碰碰撞撞,起起伏伏,煞是有趣!
破功!!在这个短短5天的工作日里,境界一来,毫不费吹灰之力地把我的“功力”彻底瓦解~~!!
从星期二开始,明明清楚地发现自己的心已被境所转到十万八里之外了,却无法力挽狂澜,结果造了种种恶业。回到家后,虽说第一件事就是闭门思过,忏悔业障。然而,情绪似乎并没因此而完全好转或平伏,反之只是暂时性地让压抑已久的情绪宣泄出来。
结果,在星期四那天,情况更糟,另一个更加严峻的境界来临,情绪当场爆发。为了避免情绪进一步恶化,暂时严禁同事和自己说话。幸好,趁在等待带一位从外地来的同事去用餐的时候,赶紧把心沉淀,尝试用丹田呼吸数次。咦?这次有效~!在整个用餐的过程中,气氛是愉悦、融洽的。当时就体验到当知道自己暂时无法处理某一件事的时候,心被境转时,将自己抽离出那个状况,回到当下:吃饭时吃饭,聊天时聊天,心是安住的。
当天下班的时候,天空也正下着毛毛细雨。走着走着,抬头一望,发现眼前有一和我步行相同方向的友族同胞正冒着细雨。当时,觉照能力并没有马上升起,望了她一眼后,我继续撑伞往前走,心里头依然不自觉地挂碍着工作上的难题。突然,一个念头闪过:“correct function~~!!what is my correct function right now??”走路时就该专心的走路;看见有人被雨淋时,我手上撑着大雨伞,就该和她共撑呀。看到此念头升起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行动,反之还在那踌躇不前。最后,当耳际响起“just do it!!”的声音时,我方放下所有想法,走到她的身旁,并把伞靠向对方。在确定她泊车的地方和我相同时,我俩自然而然地共撑一把雨伞了。
后来,仔细回想,当清明心起作用的时候,正确的操作就是那么一件简单的事。看到人家肚子饿,就给他食物吃;看到人家口渴,就给他水喝; 看到人家被雨淋了,就给他撑伞啊!如是而已。
再回顾这整个星期生活上的种种发生,无不让我有所发现、有所学习、有所成长。虽然有时候会碰到很痛,但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呢?继续老老实实地修吧~~
翠婷 顶礼
[清明心现,自我就不见了。正确操作就兑现了。]
翠婷_六祖上p334-351心得报告
真正的禅定,应该是从真如心去修证的。对这句话,似乎难以揣摩。
回想前阵子在禅修期间的时候,是有所发现的:所有的烦恼皆是由我们的意识/念头所造成的。我们之所以会起烦恼、有情绪,皆因我们的心常常攀缘着过去和未来,执着于心中想要的。当把心安住于当下,没有一个“我想要”的念头的时候,内心自然清净自在。
此外,也终于体验所谓的“just do it”。原来当我们“只是去做”的时候,当下是没有任何想法的,吃饭时只是吃饭、静坐时只是静坐。然,要时时保持一颗清明心,moment from moment,又谈何容易?虽知修行就是要放下,放下一切“我想要的”,亦深知一切唯心造,世间的无常变化等等,但真正要做到觉照一切境界,却不起妄念分别,依然需要下一番苦功。很多时候,我依然被境界所转了。更甚的是,我的情绪是被“未来”所拉走的!!换言之,我是庸人自扰,活在自己的想法里,自讨苦吃!!
在那段禅修期间,清楚看到自己内心的起起伏伏,纷纷扰扰。。。財色名食睡,知道自己心中最难捨下的那一块,曾因此而请教禅师。结果禅师只是简单地一句:practice together with others...现在仔细回想,也许此话可有两种诠释吧:1)通过共修,together action的力量,的确可以让我们培养“只是去做”的心,打破自己的惯性反应以及想法。2)诚如合和的修炼课程所提到的,众生是菩萨的道场。唯有跟人家碰,透过真实和经历,方能深度地观照,自我超越。
“唯不断地返观我们的心,要非常灵敏地返观当下的心。若发觉心动了,心被境转了,则应立即截断。刚开始用时,妄念还是会有的,但经过不断地觉察截断,妄念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少。最后虽能觉照一切境界,但不起妄念分别。这既是以禅的智慧而入定也。”看似简单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又是另当别论了。
这一刻,做不到,那就不断地尝试、尝试、再尝试吧~~!!
套句崇山禅师常勉励学生的话:“Try, try, try for 10,000 years non-stop; keep a mind which is clear like space, soon get enlightenment, and save all people from suffering.”
翠婷 顶礼
[Yes!Only try!]
回想前阵子在禅修期间的时候,是有所发现的:所有的烦恼皆是由我们的意识/念头所造成的。我们之所以会起烦恼、有情绪,皆因我们的心常常攀缘着过去和未来,执着于心中想要的。当把心安住于当下,没有一个“我想要”的念头的时候,内心自然清净自在。
此外,也终于体验所谓的“just do it”。原来当我们“只是去做”的时候,当下是没有任何想法的,吃饭时只是吃饭、静坐时只是静坐。然,要时时保持一颗清明心,moment from moment,又谈何容易?虽知修行就是要放下,放下一切“我想要的”,亦深知一切唯心造,世间的无常变化等等,但真正要做到觉照一切境界,却不起妄念分别,依然需要下一番苦功。很多时候,我依然被境界所转了。更甚的是,我的情绪是被“未来”所拉走的!!换言之,我是庸人自扰,活在自己的想法里,自讨苦吃!!
在那段禅修期间,清楚看到自己内心的起起伏伏,纷纷扰扰。。。財色名食睡,知道自己心中最难捨下的那一块,曾因此而请教禅师。结果禅师只是简单地一句:practice together with others...现在仔细回想,也许此话可有两种诠释吧:1)通过共修,together action的力量,的确可以让我们培养“只是去做”的心,打破自己的惯性反应以及想法。2)诚如合和的修炼课程所提到的,众生是菩萨的道场。唯有跟人家碰,透过真实和经历,方能深度地观照,自我超越。
“唯不断地返观我们的心,要非常灵敏地返观当下的心。若发觉心动了,心被境转了,则应立即截断。刚开始用时,妄念还是会有的,但经过不断地觉察截断,妄念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少。最后虽能觉照一切境界,但不起妄念分别。这既是以禅的智慧而入定也。”看似简单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又是另当别论了。
这一刻,做不到,那就不断地尝试、尝试、再尝试吧~~!!
套句崇山禅师常勉励学生的话:“Try, try, try for 10,000 years non-stop; keep a mind which is clear like space, soon get enlightenment, and save all people from suffering.”
翠婷 顶礼
[Yes!Only try!]
翠婷六祖辩证(一)心的报告
缘
最近,对于“缘”,较稍有所体会。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接触癌症的病人。前几天,获悉一对父女先后患上同样的病癌,女儿在其父亲加入一项临床实验后,她也表示有兴趣参与。当我在查阅女儿的病史时,发现她才24岁而已!刹那间,感慨不已。一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生命应正处于灿烂绽放的阶段,竟不幸患上癌症,深受身心理之苦。
当察觉此情绪升起的时候,反观自己。原来,我之前所接触的病人通常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或是老年人,所以认为在黄昏暮年时期生病是蛮普遍的事情。至于在年少岁月,生命才要开始绽放之际,却面临随时枯萎之忧,是让人不胜唏嘘的。然而,这一切的发生,其实都是在种种因缘条件具足的情况下,才有所显现的。生病亦然。不只是老年人才会生大病、死亡而已的。生老病死,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相。之前对“无常相”都是在理上了解而已,对于这次的显现,比较有感觉,也比较容易放下。
曾经试问自己好几次,如果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在尽头,我会怎么样?我可以坦然接受这一切么?不知。只知道此时此刻需要把握当下,精进修行。虽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但依然提醒自己“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翠婷 顶礼
[无常是不认识年龄的]
最近,对于“缘”,较稍有所体会。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常接触癌症的病人。前几天,获悉一对父女先后患上同样的病癌,女儿在其父亲加入一项临床实验后,她也表示有兴趣参与。当我在查阅女儿的病史时,发现她才24岁而已!刹那间,感慨不已。一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生命应正处于灿烂绽放的阶段,竟不幸患上癌症,深受身心理之苦。
当察觉此情绪升起的时候,反观自己。原来,我之前所接触的病人通常都是年过半百的中年或是老年人,所以认为在黄昏暮年时期生病是蛮普遍的事情。至于在年少岁月,生命才要开始绽放之际,却面临随时枯萎之忧,是让人不胜唏嘘的。然而,这一切的发生,其实都是在种种因缘条件具足的情况下,才有所显现的。生病亦然。不只是老年人才会生大病、死亡而已的。生老病死,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相。之前对“无常相”都是在理上了解而已,对于这次的显现,比较有感觉,也比较容易放下。
曾经试问自己好几次,如果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在尽头,我会怎么样?我可以坦然接受这一切么?不知。只知道此时此刻需要把握当下,精进修行。虽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但依然提醒自己“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翠婷 顶礼
[无常是不认识年龄的]
翠婷《六祖坛经机缘品-10(I)》心得报告
灵光常显现
[必消融自我,才证真如心也
常显现者,乃随缘示现尔]
这里,法师提到世间的万物都是从无常显现出来,常的话不可能显现。比如,看一个东西,天天看就不觉得存在,偶尔出现,才会觉得它漂亮。
可是最近,我却有另一番的体验。以往不管是在驾驶还是乘车的时候,都不曾留意一路上的树木。但近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种在大道两边的树木,长得好美哦!一排排绿油油的树木、定时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叶形状、还有一些长得颇有艺术感的树枝、那些为了绿化/美化都市的用心,是多么的漂亮,赏心悦目哦~~有次,甚至觉得,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包括自己的车子,在树木以及大大小小的建筑物的衬托之下,仿佛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我在画中,画中有我,一切是那么地自然、漂亮!在自我陶醉之际,脑海也突然冒出:如遇到塞车、车祸,那也只不过是画中的一部分,当经过过后,就是经过了,因为画是在不断地流动嘛。哈哈!当发现当时的自己想多的时候,把思绪拉回来,继续专心地驾驶。。。
无端起只见,著相求菩提
无可置否,有时候,自己确实掉入了著相求菩提的状况。也许是因为有做功课的缘故,当自己持续地做功课到某一个阶段时,内心会忽然冒出念头,想知道自己到底修到什么程度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在进步?同样的,在公案小参里,有时候依然会抓着,能不能够过哪个公案,以证明自己的清明心是有多清明。或是比较他人的公案,间接加重自己的得失心。深知这样的修行心态是要不得、不正确的,所以每当此著相的念头升起的时候,都会尝试以“just do it!don’t check!”来当话头提醒自己,转化念头。
真正的中道是不分别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抱着儒家的中道思想,认为两边之中有一个点,不偏有不偏无,走在平衡点才是中庸之道。然,听了果煜法师的诠释后,才真正了解佛教所讲的中道是指两边之间没有矛盾!那换言之,中道不就是超越相对咯?“没有矛盾是要参破,才能够了解没有矛盾。只有从缘起法之中,消除矛盾。消除了矛盾,我们在那一个边都不会偏,在那一个边都一样自在!!故,不分别才是真正的中道~~!!”感觉上,对中道有了新的体会。超越相对,just reflect 也~~!!蓝天是蓝色,白云是白色。
翠婷 顶礼
[必消融自我,才证真如心也
常显现者,乃随缘示现尔]
这里,法师提到世间的万物都是从无常显现出来,常的话不可能显现。比如,看一个东西,天天看就不觉得存在,偶尔出现,才会觉得它漂亮。
可是最近,我却有另一番的体验。以往不管是在驾驶还是乘车的时候,都不曾留意一路上的树木。但近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种在大道两边的树木,长得好美哦!一排排绿油油的树木、定时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树叶形状、还有一些长得颇有艺术感的树枝、那些为了绿化/美化都市的用心,是多么的漂亮,赏心悦目哦~~有次,甚至觉得,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包括自己的车子,在树木以及大大小小的建筑物的衬托之下,仿佛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我在画中,画中有我,一切是那么地自然、漂亮!在自我陶醉之际,脑海也突然冒出:如遇到塞车、车祸,那也只不过是画中的一部分,当经过过后,就是经过了,因为画是在不断地流动嘛。哈哈!当发现当时的自己想多的时候,把思绪拉回来,继续专心地驾驶。。。
无端起只见,著相求菩提
无可置否,有时候,自己确实掉入了著相求菩提的状况。也许是因为有做功课的缘故,当自己持续地做功课到某一个阶段时,内心会忽然冒出念头,想知道自己到底修到什么程度了,自己到底有没有在进步?同样的,在公案小参里,有时候依然会抓着,能不能够过哪个公案,以证明自己的清明心是有多清明。或是比较他人的公案,间接加重自己的得失心。深知这样的修行心态是要不得、不正确的,所以每当此著相的念头升起的时候,都会尝试以“just do it!don’t check!”来当话头提醒自己,转化念头。
真正的中道是不分别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抱着儒家的中道思想,认为两边之中有一个点,不偏有不偏无,走在平衡点才是中庸之道。然,听了果煜法师的诠释后,才真正了解佛教所讲的中道是指两边之间没有矛盾!那换言之,中道不就是超越相对咯?“没有矛盾是要参破,才能够了解没有矛盾。只有从缘起法之中,消除矛盾。消除了矛盾,我们在那一个边都不会偏,在那一个边都一样自在!!故,不分别才是真正的中道~~!!”感觉上,对中道有了新的体会。超越相对,just reflect 也~~!!蓝天是蓝色,白云是白色。
翠婷 顶礼
[众生有佛性,狗无佛性,不是从Just Reflect中超越相对而回到中道吗?见到著相求菩提才懂得放下。]
翠婷《六祖坛经机缘品-09(II)》心得报告
这几天,身边的几位同修都积极地为非洲的饥民筹款。一开始,就只做了自己的本分,捐款及广发讯息给身边的朋友及亲人。但后来,眼见同修们付诸行动,落力的为饥民募捐的时候,我扪心自问:我真的做了自己的本分么?就只是这样而已么?
也许没亲身经历饥荒或亲眼看见那些饥民的痛苦,虽从报道中知道那里的状况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处境,但却无法感同身受。怜悯心只在那一刹那。。。然,大峰禅师常说的together action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虽然对于自己的动机(起心动念)有所疑惑:“我是因为他人的善念举止而羞愧于自己的被动?还是出自于真心想帮助饥童,尽一份绵力?”“when you have decided something, just do it~~!!don’t check~~!! ”“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不理了,放下所有的思维、意识形态,募款去吧~~
第一天回到医院去上班,刚好有机会向3名医生宣传此报道。谁知,我才一开口表明募款的意愿而已,其中一名医生马上转身说道“我没兴趣! ”我当场愣了好几秒,情况好窘。幸好另一名医生替我解围,说他有兴趣知道详情及捐款。而另一位医生也似乎打发我似的捐了十块钱。在我临走前,我隐隐约约听到替我解围的医生和那名打发我似的医生对话:“捐10块钱是否太少了?”“10块钱对他们(非洲饥民)而言已是很多了”一副不以为然的语气。心冷且了一半,当我再尝试和其他护士募款的时候,大家都不把此事当一回事,甚至避而远之,我又碰钉子了。最后一位好心的护士告诉我不如去找他们的组长说说看吧,他们护士团有一个基金会,也许可以从中拨出一些款项。那时刚好是午休时间,没找着护士长。。。
当我回到自己的座位的时候,心里满腹委屈、难过和沮丧。为什么大家可以那么无情、无动于衷?!难道平时见过太多死人,所以都麻木掉了?! 身为医生,不是应该更有爱心的么?!怎么可以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被情绪牵走了。。。再往内心去看,为什么我会有情绪?是因为那群正等着我们救援的饥民么?还有因为一个“我”?“我”认为医生的薪金丰沃,应该慷慨解囊。“我”认为医院工作者,见过他人的生老病死,应该更能够体会生命的可贵。“我”是因为在募款的过程当中,没有预期般的那么顺利以及达到理想的款项而懊恼沮丧。所以境界一来,我就被转了~ 甚至想要打退堂鼓了。。“我有必要这样子去碰钉子么?”“碰钉子有什么大不了?情绪vs生命,那个要紧?”“生命!”“生命要紧,那就去做吧~~放下所有思维,放下“我”,只是去做~~!!”个性和觉性对话。。。
拜吧,拜吧~一来消除无始业障,二来愿更加多人可以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众生。来临的星期一,加油吧~
翠婷 顶礼
[凡是都要去经历,经历后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也许没亲身经历饥荒或亲眼看见那些饥民的痛苦,虽从报道中知道那里的状况正处在水深火热的处境,但却无法感同身受。怜悯心只在那一刹那。。。然,大峰禅师常说的together action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虽然对于自己的动机(起心动念)有所疑惑:“我是因为他人的善念举止而羞愧于自己的被动?还是出自于真心想帮助饥童,尽一份绵力?”“when you have decided something, just do it~~!!don’t check~~!! ”“if you think you can, you can. ”不理了,放下所有的思维、意识形态,募款去吧~~
第一天回到医院去上班,刚好有机会向3名医生宣传此报道。谁知,我才一开口表明募款的意愿而已,其中一名医生马上转身说道“我没兴趣! ”我当场愣了好几秒,情况好窘。幸好另一名医生替我解围,说他有兴趣知道详情及捐款。而另一位医生也似乎打发我似的捐了十块钱。在我临走前,我隐隐约约听到替我解围的医生和那名打发我似的医生对话:“捐10块钱是否太少了?”“10块钱对他们(非洲饥民)而言已是很多了”一副不以为然的语气。心冷且了一半,当我再尝试和其他护士募款的时候,大家都不把此事当一回事,甚至避而远之,我又碰钉子了。最后一位好心的护士告诉我不如去找他们的组长说说看吧,他们护士团有一个基金会,也许可以从中拨出一些款项。那时刚好是午休时间,没找着护士长。。。
当我回到自己的座位的时候,心里满腹委屈、难过和沮丧。为什么大家可以那么无情、无动于衷?!难道平时见过太多死人,所以都麻木掉了?! 身为医生,不是应该更有爱心的么?!怎么可以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我被情绪牵走了。。。再往内心去看,为什么我会有情绪?是因为那群正等着我们救援的饥民么?还有因为一个“我”?“我”认为医生的薪金丰沃,应该慷慨解囊。“我”认为医院工作者,见过他人的生老病死,应该更能够体会生命的可贵。“我”是因为在募款的过程当中,没有预期般的那么顺利以及达到理想的款项而懊恼沮丧。所以境界一来,我就被转了~ 甚至想要打退堂鼓了。。“我有必要这样子去碰钉子么?”“碰钉子有什么大不了?情绪vs生命,那个要紧?”“生命!”“生命要紧,那就去做吧~~放下所有思维,放下“我”,只是去做~~!!”个性和觉性对话。。。
拜吧,拜吧~一来消除无始业障,二来愿更加多人可以伸出援手,拯救生命,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众生。来临的星期一,加油吧~
翠婷 顶礼
[凡是都要去经历,经历后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翠婷《六祖坛经机缘品-09》心得报告
有缘听到善知识的讲经说法的感觉真好,感恩且赞叹!
之前我都抱着一种心态,只要是劝人行善向善的,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包括佛教。结果,当法师提到佛教的重点不在于劝人行善( 以升天为诉求、修人天福报),而是解脱的时候,突然有被点醒的感觉。“欲开佛之见者,重点只在明心见性也。佛教真正的特质是见性、解脱,这是其他宗教不及的地方。”自学佛以来,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以及殊胜的地方,这次真的把话给听进去了“佛教的重点在于帮助众生明心见性、解脱、成佛!”翠婷,记住咯~~
在这一集里,法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见性的重要性,所谓的正念法门有两种: 1) 对佛法道理很清楚,有正知见和正念。2) 碰到境界的时候,你的知见能不能保握得住。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有几分斤两,境界来临时就是最好的考验。
近期,生活上的确遇到不少的考验。而我发现我竟可比之前更容易觉察之、接受之和面对之。话说这几天,我去当part time的资料输入员。才工作第一天而已,我已埋怨四起,恨不得马上走人不干。当然即使要辞职不做,也须事先给通知,让人有时间再去聘请他人。与其在那徒自抱怨、懊恼,何不转换心情,轻松自在的工作?这也是修行啊!所以,我就尝试地把之前所知道的佛法道理运用在工作上,作“自我催眠”。“工作只是一个媒介,当下何尝不是一个可让我修定的机会?专住、专注,我必须专注,工作就只是工作而已,摒除一切杂念妄想吧。Just Do It~~!!学习超越自我、学习欣赏生命吧~”结果,当自己不断地做出调整,转化自己的起心动念的时候,发现心量也展开了,自己可以跟坦然的接受当下的处境。这或许就像法师所说的,从正见的观念去立身处世,那很多矛盾烦恼自然能够消除,更进一步得到圆满的智慧和福德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用处那伽定] ,一个人时时刻刻心不被境转,就是念念在正念之中,念念在定之中。所谓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起妄念。再次提醒自己。
翠婷 顶礼
[定是不被妄念所影响。]
之前我都抱着一种心态,只要是劝人行善向善的,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样的,包括佛教。结果,当法师提到佛教的重点不在于劝人行善( 以升天为诉求、修人天福报),而是解脱的时候,突然有被点醒的感觉。“欲开佛之见者,重点只在明心见性也。佛教真正的特质是见性、解脱,这是其他宗教不及的地方。”自学佛以来,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以及殊胜的地方,这次真的把话给听进去了“佛教的重点在于帮助众生明心见性、解脱、成佛!”翠婷,记住咯~~
在这一集里,法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见性的重要性,所谓的正念法门有两种: 1) 对佛法道理很清楚,有正知见和正念。2) 碰到境界的时候,你的知见能不能保握得住。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有几分斤两,境界来临时就是最好的考验。
近期,生活上的确遇到不少的考验。而我发现我竟可比之前更容易觉察之、接受之和面对之。话说这几天,我去当part time的资料输入员。才工作第一天而已,我已埋怨四起,恨不得马上走人不干。当然即使要辞职不做,也须事先给通知,让人有时间再去聘请他人。与其在那徒自抱怨、懊恼,何不转换心情,轻松自在的工作?这也是修行啊!所以,我就尝试地把之前所知道的佛法道理运用在工作上,作“自我催眠”。“工作只是一个媒介,当下何尝不是一个可让我修定的机会?专住、专注,我必须专注,工作就只是工作而已,摒除一切杂念妄想吧。Just Do It~~!!学习超越自我、学习欣赏生命吧~”结果,当自己不断地做出调整,转化自己的起心动念的时候,发现心量也展开了,自己可以跟坦然的接受当下的处境。这或许就像法师所说的,从正见的观念去立身处世,那很多矛盾烦恼自然能够消除,更进一步得到圆满的智慧和福德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用处那伽定] ,一个人时时刻刻心不被境转,就是念念在正念之中,念念在定之中。所谓定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起妄念。再次提醒自己。
翠婷 顶礼
[定是不被妄念所影响。]
翠婷《六祖坛经疑问品/机缘品-08》心得报告
钻木出火
从矛盾中而能超越
从烦恼中而能觉悟
真正的智慧不是取舍,而是超越矛盾,在两者之中取得平衡、圆融。
从十大愿王到解心,海云继梦和上都一再强调要化对立为圆融。这也让我想起自己仍未过关的公案,到底要如何超越对立呢?是自己在生活上仍不够用心吧,没有历事炼心,所以更不用说感受生命,体验所谓超越对立的境界了。。。虽说有时会觉得懊恼、或是心急,但亦深知修行是急不来的,唯有放下执着,老老实实地去实修,方能有觉悟的一天。
那如何去实修呢?从日常生活下手吧~最近,都尝试把自己的起心动念看得清楚些,剖析得仔细一点。非常认同“有我罪即生”,我执我慢的确是生死烦恼的根本。早阵子,情绪总是容易起起伏伏、波动不已。虽知是“我执”在作怪,但却因无法真正看清其因的根源而无法释怀。结果再深一层地探讨自己,坦坦然然地面对“因”的时候,一直从中作梗的“我”顿时消失地无影无踪,身心也轻松自在了。后来发现,原来平时的我虽然已觉察到自己的动心起念,但却没真正的面对和接受,反而只是将之压抑而已,所以方会一直轮回。
看到了症结所在,就须更精进地修行,把心量扩大,并时时保持一颗细腻的心,用心生活。
现在,也正训练自己培养欣赏生命的能力,捕捉当下美丽的一刻。。。
翠婷 顶礼
[公案中有了答案。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超越相对了吧·!地板是灰色。Only just reflect.才是你的佛性。]
从矛盾中而能超越
从烦恼中而能觉悟
真正的智慧不是取舍,而是超越矛盾,在两者之中取得平衡、圆融。
从十大愿王到解心,海云继梦和上都一再强调要化对立为圆融。这也让我想起自己仍未过关的公案,到底要如何超越对立呢?是自己在生活上仍不够用心吧,没有历事炼心,所以更不用说感受生命,体验所谓超越对立的境界了。。。虽说有时会觉得懊恼、或是心急,但亦深知修行是急不来的,唯有放下执着,老老实实地去实修,方能有觉悟的一天。
那如何去实修呢?从日常生活下手吧~最近,都尝试把自己的起心动念看得清楚些,剖析得仔细一点。非常认同“有我罪即生”,我执我慢的确是生死烦恼的根本。早阵子,情绪总是容易起起伏伏、波动不已。虽知是“我执”在作怪,但却因无法真正看清其因的根源而无法释怀。结果再深一层地探讨自己,坦坦然然地面对“因”的时候,一直从中作梗的“我”顿时消失地无影无踪,身心也轻松自在了。后来发现,原来平时的我虽然已觉察到自己的动心起念,但却没真正的面对和接受,反而只是将之压抑而已,所以方会一直轮回。
看到了症结所在,就须更精进地修行,把心量扩大,并时时保持一颗细腻的心,用心生活。
现在,也正训练自己培养欣赏生命的能力,捕捉当下美丽的一刻。。。
翠婷 顶礼
[公案中有了答案。终于明白什么叫做超越相对了吧·!地板是灰色。Only just reflect.才是你的佛性。]
翠婷《六祖坛经疑问品-07》心得报告
功德能够回向么?功德是不可能送给别人的。
那平时在做完功课后,我所回向的功德岂不是无补于事?那回向是什么?
再倒回去看十大愿王的普皆回向:回向其实是一种扩大。他不但是扩大,他是成长。就生命来讲,他无限的扩大,就无限的成长,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生命力。回向是生命成长的一个基本现象。所以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一定有回向,因为他要成长、他要扩大;当他不扩大、不成长就没有生命了。又言:这前面九个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那么从理体上来讲,是一再的扩大、扩大,是最圆满、最穷尽的时候。这一大愿已涵盖了一切,前面记得,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令众生启发觉性的。我们要回向给众生,告诉众生不要再做坏事了,令其行恶皆不成,所以帮众生一定是在善业方面。
而果煜法师举例:我所知道的佛法的意思去告诉别人,但他懂得几分,是另一回事。我所体证的境界去告诉别人,他能够了解吗?他能够提升吗?真正的功德是在智慧,尤其是体证方面。
一听再听,我似懂非懂。反观自己的心态,在做功课的时候,我有贪图其功德么?在做回向的时候,我是在祈求?草草念之?还是发愿?“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从见性而调理身口意业,这就是修行。”“见性是功,化缘是德。化缘乃是转化自己的动心起念,使自己的生命能够提升、净化,这样修行到最后才能够使自己以及外在的世界越来越圆满。”再次提醒自己。
[信、解、行、证] 近期,内心偶尔会冒起何谓“信”的念头。之前刚开始学习禅法的时候,师父曾问我们对Don’t know mind的修学方法相信多少巴仙?当时的我是自认100%的相信,只要我跟那个法相应,并能够接受以及了解他的行法,那还不是100%相信么?可是最近,我开始有了疑问。我只是在“理”上相信及了解而已,但真正在佛法的实践上,我又相信多少?实践多少?常常听人家说:对佛法起信。起信、起信,到底怎样才算起信呢?我曾因此而问一行者,结果他只告诉我说:“那是一种感觉,难以形容,起信了,就会一直很想要亲近佛法,修学佛法。”那我有吗?若我没有起信的话,那我又岂会走在菩提路上呢?我到底对佛法的精髓了解多少?我有去做吗?有所体验吗?
有很多很多的疑情,深知是自己的因缘福德仍未具足,故未得其法,还是老实地去修,just do it and don’t check~~!!
翠婷 顶礼
06/07/2011
[correct!]
那平时在做完功课后,我所回向的功德岂不是无补于事?那回向是什么?
再倒回去看十大愿王的普皆回向:回向其实是一种扩大。他不但是扩大,他是成长。就生命来讲,他无限的扩大,就无限的成长,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生命力。回向是生命成长的一个基本现象。所以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一定有回向,因为他要成长、他要扩大;当他不扩大、不成长就没有生命了。又言:这前面九个所修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一切众生。那么从理体上来讲,是一再的扩大、扩大,是最圆满、最穷尽的时候。这一大愿已涵盖了一切,前面记得,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令众生启发觉性的。我们要回向给众生,告诉众生不要再做坏事了,令其行恶皆不成,所以帮众生一定是在善业方面。
而果煜法师举例:我所知道的佛法的意思去告诉别人,但他懂得几分,是另一回事。我所体证的境界去告诉别人,他能够了解吗?他能够提升吗?真正的功德是在智慧,尤其是体证方面。
一听再听,我似懂非懂。反观自己的心态,在做功课的时候,我有贪图其功德么?在做回向的时候,我是在祈求?草草念之?还是发愿?“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从见性而调理身口意业,这就是修行。”“见性是功,化缘是德。化缘乃是转化自己的动心起念,使自己的生命能够提升、净化,这样修行到最后才能够使自己以及外在的世界越来越圆满。”再次提醒自己。
[信、解、行、证] 近期,内心偶尔会冒起何谓“信”的念头。之前刚开始学习禅法的时候,师父曾问我们对Don’t know mind的修学方法相信多少巴仙?当时的我是自认100%的相信,只要我跟那个法相应,并能够接受以及了解他的行法,那还不是100%相信么?可是最近,我开始有了疑问。我只是在“理”上相信及了解而已,但真正在佛法的实践上,我又相信多少?实践多少?常常听人家说:对佛法起信。起信、起信,到底怎样才算起信呢?我曾因此而问一行者,结果他只告诉我说:“那是一种感觉,难以形容,起信了,就会一直很想要亲近佛法,修学佛法。”那我有吗?若我没有起信的话,那我又岂会走在菩提路上呢?我到底对佛法的精髓了解多少?我有去做吗?有所体验吗?
有很多很多的疑情,深知是自己的因缘福德仍未具足,故未得其法,还是老实地去修,just do it and don’t check~~!!
翠婷 顶礼
06/07/2011
[correct!]
翠婷《六祖坛经自序品-06》心得报告
最近,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我执”是那么的大、那么的强烈~~当看到那个“自我”升起的时候,已很努力地尝试将之挥去了,但往往都是徒劳。。。那个念头(妄念)是那么地清清楚楚,而自己却是那么地无助,无法超越。。。内心不禁感到一股挫败感以及满满的愧疚。是因为自己在修持上不够精进用功么?所以才导致自己的生命成长有限?还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坦然地接受如实(丑陋)的自己?
刚好这几天,开始审查自己平时在静坐时候的心态。一看,不得了~!根本都没有用心地把功夫用上去~~!!所谓的打坐,只不过是花时间静静地坐在那里打妄念而已。每天的108拜,又似乎变成一种惯性的功课而已,到底我在108当中有没有认真地忏悔业障?追根究底,还是一个“我”在作怪~~!!调整、正在努力地调整过程中。。。
今天,又不小心地让“自我”产生了,顷刻间,所有的情绪像排山倒海似的,把我给吞噬了。知道是业相现前,当下去忏悔业障。第一次,一边哭得稀里哗啦的,一边一字一拜。好不容易,情绪稍微平伏了。可是当那个妄念再次升起的时候,情绪又要失控了。。。好吧,哭就哭吧,就躲在房间里,让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吧~~哭累了,擦干眼泪,躺在地板上,眼睛望着白色的天花板,双手放在腹部感受着丹田呼吸,脑袋放空,不起一思一念。。。咦?心果然慢慢地沉淀、平静。刚才那个谁干嘛哭得稀里哗啦的?!不知。。。哈哈!!
这次的发生再次提醒自己必须更加精进地去实修,尤其是在修定的时候,必须时时保持一颗清明心,不可再纵容妄念了。诚如果煜法师所说的,修定的过程当中能使心暂时不随境转, 能先谢绝外缘,在隔绝的状态,让心沉淀下来,心就能比较平稳和清楚。这是修慧的前方便。当心很清楚,不需要用思考去判断,就能够清楚明了,犹如明镜时,那已是不思而知的层次,一个见性人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继续往菩提自性探索去吧~~
翠婷 顶礼
16/06/11
[修道上不能急。现在有多少本钱,就接受目前所有,然后再继续储蓄。]
刚好这几天,开始审查自己平时在静坐时候的心态。一看,不得了~!根本都没有用心地把功夫用上去~~!!所谓的打坐,只不过是花时间静静地坐在那里打妄念而已。每天的108拜,又似乎变成一种惯性的功课而已,到底我在108当中有没有认真地忏悔业障?追根究底,还是一个“我”在作怪~~!!调整、正在努力地调整过程中。。。
今天,又不小心地让“自我”产生了,顷刻间,所有的情绪像排山倒海似的,把我给吞噬了。知道是业相现前,当下去忏悔业障。第一次,一边哭得稀里哗啦的,一边一字一拜。好不容易,情绪稍微平伏了。可是当那个妄念再次升起的时候,情绪又要失控了。。。好吧,哭就哭吧,就躲在房间里,让情绪尽情地宣泄出来吧~~哭累了,擦干眼泪,躺在地板上,眼睛望着白色的天花板,双手放在腹部感受着丹田呼吸,脑袋放空,不起一思一念。。。咦?心果然慢慢地沉淀、平静。刚才那个谁干嘛哭得稀里哗啦的?!不知。。。哈哈!!
这次的发生再次提醒自己必须更加精进地去实修,尤其是在修定的时候,必须时时保持一颗清明心,不可再纵容妄念了。诚如果煜法师所说的,修定的过程当中能使心暂时不随境转, 能先谢绝外缘,在隔绝的状态,让心沉淀下来,心就能比较平稳和清楚。这是修慧的前方便。当心很清楚,不需要用思考去判断,就能够清楚明了,犹如明镜时,那已是不思而知的层次,一个见性人达到无我的境界了。
继续往菩提自性探索去吧~~
翠婷 顶礼
16/06/11
[修道上不能急。现在有多少本钱,就接受目前所有,然后再继续储蓄。]
翠婷《六祖坛经自序品一05》心得报告
[应无所住而生起心]
对还未开悟的人,对世间法,当无所住,至于菩提心, 则为有所住。即时住于菩提心,还非真心,乃带妄显真之心
对已开悟的人, 即一切“相”无所住也, 性乃不动, 非住非不住。
原来这句话对于还未开悟的人和已开悟的人,又有不同的见解。既有[生],则有[灭],而有生灭者,乃妄心尔。反之,真心本来就存在, 这个真心没有生灭,只有见或不见, 出现或不出现的差别,是因为迷和悟所产生的。
这让我想起,《解心》第8章言:“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 若 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迷、悟是一起的,真、妄也是相对待的,不能单独去找个迷或悟、真或妄。 迷是迷于自己本来面目的正确认知,悟是悟了对本来面目的正确认知。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差异是在认知上,认知正确叫悟,认知不正确就叫迷。
记得师父曾说过,当悟到自己是迷的时候,其实就是觉悟了。听起来,好像很容易。那我悟了么??在禅宗, “悟”又可归纳为“小悟”、“大悟” 和“彻悟”。小悟即是不知的心。我有不知的心么??有~~!!只是那个让Don’t Know Mind所展现的时机几乎是微不可言。在大多数的时间,我都处于妄心纷飞的状况, 对于世间的对立法,依然抓得很紧、无法超越。有时候,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不着相了,却孰不知自己可掉入着空的现象。之前,师父在我心得报告点评曰:虽不著相但会著空。那时候,感觉不以为然:我什么时候着空了?我一直以来都尝试秉持3 C啊~
直到这次的卫塞节前夕,有一行者问起:为什么浴佛一定要用悉达多太子的塑像,而不能用其他的佛像呢??那时候,我又很不依然的认为:“对我而言,用太子像或其他佛像都无所谓,那还只不过是一个“相”而已,我们不是常说要不着相么??最重要的还是大家知道浴佛的真正的意义吧。”结果还是师父高明,当听了师父一番解说后,我才恍然大悟:佛陀日就是忆念佛陀的诞生、悟道和涅磐。而用太子像来浴佛主要是寓意着太子的诞生,九龙吐水。至于如何寓意佛陀悟道和涅磐,那又另当别论了。原来是自己对此的寓意不了解,却认为他人着相了~哈哈,有趣的发现! 再进一步省思:我是否执空了??我是真的不着相呢??还是我对某件事不够清清楚楚,而将之含糊带过或是乱套“不着相”之名??参, 继续参。。。
时间到了,准备出门去了。。。
翠婷 顶礼
20/5/2011
[还有很多“以为”,一层一层拨开自己的以为和见解,朝向本来面目]
对还未开悟的人,对世间法,当无所住,至于菩提心, 则为有所住。即时住于菩提心,还非真心,乃带妄显真之心
对已开悟的人, 即一切“相”无所住也, 性乃不动, 非住非不住。
原来这句话对于还未开悟的人和已开悟的人,又有不同的见解。既有[生],则有[灭],而有生灭者,乃妄心尔。反之,真心本来就存在, 这个真心没有生灭,只有见或不见, 出现或不出现的差别,是因为迷和悟所产生的。
这让我想起,《解心》第8章言:“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劳形; 若 体妄即真,似处阴而影灭”。迷、悟是一起的,真、妄也是相对待的,不能单独去找个迷或悟、真或妄。 迷是迷于自己本来面目的正确认知,悟是悟了对本来面目的正确认知。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差异是在认知上,认知正确叫悟,认知不正确就叫迷。
记得师父曾说过,当悟到自己是迷的时候,其实就是觉悟了。听起来,好像很容易。那我悟了么??在禅宗, “悟”又可归纳为“小悟”、“大悟” 和“彻悟”。小悟即是不知的心。我有不知的心么??有~~!!只是那个让Don’t Know Mind所展现的时机几乎是微不可言。在大多数的时间,我都处于妄心纷飞的状况, 对于世间的对立法,依然抓得很紧、无法超越。有时候,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不着相了,却孰不知自己可掉入着空的现象。之前,师父在我心得报告点评曰:虽不著相但会著空。那时候,感觉不以为然:我什么时候着空了?我一直以来都尝试秉持3 C啊~
直到这次的卫塞节前夕,有一行者问起:为什么浴佛一定要用悉达多太子的塑像,而不能用其他的佛像呢??那时候,我又很不依然的认为:“对我而言,用太子像或其他佛像都无所谓,那还只不过是一个“相”而已,我们不是常说要不着相么??最重要的还是大家知道浴佛的真正的意义吧。”结果还是师父高明,当听了师父一番解说后,我才恍然大悟:佛陀日就是忆念佛陀的诞生、悟道和涅磐。而用太子像来浴佛主要是寓意着太子的诞生,九龙吐水。至于如何寓意佛陀悟道和涅磐,那又另当别论了。原来是自己对此的寓意不了解,却认为他人着相了~哈哈,有趣的发现! 再进一步省思:我是否执空了??我是真的不着相呢??还是我对某件事不够清清楚楚,而将之含糊带过或是乱套“不着相”之名??参, 继续参。。。
时间到了,准备出门去了。。。
翠婷 顶礼
20/5/2011
[还有很多“以为”,一层一层拨开自己的以为和见解,朝向本来面目]
翠婷《六祖坛经自序品一04》心得报告
存心因为要修福报而去修布施、持戒,那已有自我中心了,修的都是有漏报,还是造业!
若以智慧、修自性而去修布施、持戒,已无我。不刻意地修福报,他的福报也会慢慢的具足。
听到这里,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前,曾和哥哥聊起行善的起心动念。那时候,他曾抛了一个问题:当初他行善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存粹要帮人而已,没想过说要修福报、种福田之类的。可是,现在大多数的佛教徒,在鼓吹他人行善的时候,都会以行善可以有广修福报等等之类的功德来游说他人。无形中,这导致他人会升起一种想法:我要修福报,所以我要行善。
当时的我听了过后,愣了好几秒。是啊,现在的佛教徒在劝请他人行善的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那我们助人,究竟是真心的助人,还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修福报)而助人?结果,我给哥哥的回应是:“那要看回你那颗最初、最单纯的心咯~~若你是抱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人的心,而不求任何回报的,其实那个福报和功德才是最大的。然而,如你抱着一颗私心的话,功德也是会有,可是可能就是那么一丁点而已。最重要还是看回你自己本身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态。”而如今,听了果煜法师的讲解后,更清楚地知道存心修福报以及修自性的分别。
另一方面,蛮佩服果煜法师对于六祖坛经的内容有另一番独特的见解。他对于经中的记载并不会照单全收,反而直肠直言,一针见血地点出文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质疑文中有丑化神秀上座,以突显慧能禅师的现象。咦?这个是我在之前阅读的时候,不曾怀疑的地方。一般上,在看经典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经典一定是对的,应该不会有偏差。可是殊不知,当自己缺少判断能力或清明心的时候,自己往往会被误导都不自知。 诚如经文所提到的,神秀在犹豫要不要呈偈的时候,遍身汗流等等诸多的现象,这无形中使我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套在神秀的身上,贬低神秀的真实修为。这实在是要不得啊!!感恩有幸听到果煜法师的讲解,才不至于掉入错误的知见。
不论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抑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重点不在于“有”还是“空”吧~~而是一个见性的人,并不会着相,心不随境转。见性的呢,还是要从“相”去修。把过去无明业障的相去修,慢慢地递减了、消融了,而最后能够不着相、能够完全跟性相应了,这才是一个见性人的最后的功夫 ---佛性常清净也!!
翠婷 顶礼
06/05/11
【对有和空还是要清清楚楚。虽不著相但会著空。必须超越空有不二】
若以智慧、修自性而去修布施、持戒,已无我。不刻意地修福报,他的福报也会慢慢的具足。
听到这里,突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前,曾和哥哥聊起行善的起心动念。那时候,他曾抛了一个问题:当初他行善的动机很简单,就是存粹要帮人而已,没想过说要修福报、种福田之类的。可是,现在大多数的佛教徒,在鼓吹他人行善的时候,都会以行善可以有广修福报等等之类的功德来游说他人。无形中,这导致他人会升起一种想法:我要修福报,所以我要行善。
当时的我听了过后,愣了好几秒。是啊,现在的佛教徒在劝请他人行善的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那我们助人,究竟是真心的助人,还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修福报)而助人?结果,我给哥哥的回应是:“那要看回你那颗最初、最单纯的心咯~~若你是抱着一颗真正想帮助他人的心,而不求任何回报的,其实那个福报和功德才是最大的。然而,如你抱着一颗私心的话,功德也是会有,可是可能就是那么一丁点而已。最重要还是看回你自己本身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态。”而如今,听了果煜法师的讲解后,更清楚地知道存心修福报以及修自性的分别。
另一方面,蛮佩服果煜法师对于六祖坛经的内容有另一番独特的见解。他对于经中的记载并不会照单全收,反而直肠直言,一针见血地点出文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质疑文中有丑化神秀上座,以突显慧能禅师的现象。咦?这个是我在之前阅读的时候,不曾怀疑的地方。一般上,在看经典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经典一定是对的,应该不会有偏差。可是殊不知,当自己缺少判断能力或清明心的时候,自己往往会被误导都不自知。 诚如经文所提到的,神秀在犹豫要不要呈偈的时候,遍身汗流等等诸多的现象,这无形中使我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套在神秀的身上,贬低神秀的真实修为。这实在是要不得啊!!感恩有幸听到果煜法师的讲解,才不至于掉入错误的知见。
不论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抑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重点不在于“有”还是“空”吧~~而是一个见性的人,并不会着相,心不随境转。见性的呢,还是要从“相”去修。把过去无明业障的相去修,慢慢地递减了、消融了,而最后能够不着相、能够完全跟性相应了,这才是一个见性人的最后的功夫 ---佛性常清净也!!
翠婷 顶礼
06/05/11
【对有和空还是要清清楚楚。虽不著相但会著空。必须超越空有不二】
Tuesday, July 23, 2013
家民_六祖下pg257-276_心得报告
经文,若只是读,它是很深奥的。就算说读懂,很多时候也只是用自身的意识形态去解读。事实上,都是处在迷茫和不解。若长期处在深奥不明的状况下学习,慢慢的就会失去信心,放弃学习。
那,为什么经文会那么深奥呢?因为学习都只是处在纸上谈兵,用意识大脑去解读,但就没有老老实实的去修行。为什么不老实修行呢?因为修行很闷,加上总以为自己很能,用大脑就可以了解了。殊不知原来佛法并不是以大脑解读的文学,而是需要以行动来解读的。
读了这一章后,有感而发。
大学学佛至今,读的佛法书籍有一定的数量。理解生活化的文章还可以,可是读到有关经文,或者禅修的都觉得很深奥,读过后都没有很大的印象,所以就不了了之。所以就产生概念说经文是留给师父看的,生活上看看小品,解解眼前烦恼就好了。在接触了心要法门和六祖坛经,发现到若要超越现阶段,就必须踏实修行,解门行门都得进行。
经文中所提的很多都是境界;是修行后才能体会到的境界。第一次上心要法门时,那种感觉是模糊的,是懂非懂,生活上有体会到的就懂,没有感觉的就不管。行愿茶会一直的前进,可是自己却没有好好修行。所以当课程结束时,是没有多大的感受。很快的,就忘记了心要法门里的内容。
还好有福报学禅,开始一天一小点的修行,从心上去参。观照心的本性、作用。对心的敏感度加强了,对无常的道理渐渐通了,学会看见世间的生命模式与众生共业,接受了自己的业障习气所导致的今天。因为看见生命,明白世间的运作,所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期生命中修行开悟。
有了修行体验去解读经文,感觉真的很不同了。原来,经文是可以读懂的。这一段里,再次提到渐修的重要性。以往都把渐修解读成次第道的修行,而这次有了新的体验。
原来,每天老实的修行,就是渐修了。
家民顶礼
[要顿悟更需要脚踏实地(渐修)。]
家民《六祖坛经机缘品-09 (II) 》心得报告
大圆镜智:见性才能不着相。
什么性?本来自性,无常性,无我性,空性。
这是近期的体验。当认真去看待生命时,发现了心、心的转化、心的作用都是非常非常的微细。很多时候发现心可以在霎那间就转变了,根本还来不及观察变的因缘。这过程太微细了,不认真修行确实难以去捉摸。境界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如果对心有体验,在这一刻,也许就能心性发挥作用。否则的话,只有被这些境界牵着走,成为相的奴隶。
从星期天起,展开了六日非洲饥荒的筹款。当知道非洲饥荒的严重性时,情绪自然生起了,势必尽全能积极筹款。这次的过程,让我更深的体验了只是去做。佛学班,公司,邻家公司,日文班,社交网络,凡是接触的地方都有尝试去筹款。对我而言,在这种年龄,是不可能在午饭时间,在百多位员工间穿梭,一桌一桌去筹款的。那是多么的丢脸和尴尬!可是,当诚恳地自问为什么做不到,答案只有放不下那个“我”。这“我”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有什么大不了?!竟然可以无视成千上万的非洲儿童苦受饥荒?
这过程确实有趣。心里明明一直努力的化解这“我”,可是“俱生我执”却不断的阻扰着。做?不做?做?不做?
“世间的一切相皆无常、无我。现在的我没脸,尴尬。那过了此刻呢?刚才所谓的我,尴尬的我,还是我吗?!它去了哪里?”“情绪也是无常的,当结束后,尴尬也是会消失的。为什么要为这些无常的事情给烦恼呢?这些都是短暂的相,放下吧。。”这些,都是心里调整时的对话。
在这一刻只有两个选择,做得到或做不到。当决定了,就只是去做,不要去审查了。当只是去做,那是没有“I,MY,ME”的,就只有朝着目标去做。我选择了“做得到”。就因为展开了第一步,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了。无形间制造了让大家布施的因缘,制造了付出的因缘。四位同事加入了筹款的行列,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法喜充满。
境界来时,习气会不会把你带走?
虽然过程中俱生我执和习气不断现形,可是这些都是修行的大好机会。只有不断的克服它,一步一步的超越它,这习气才会消失。明明行动前一直提醒自己要放下我见,脑筋,意识形态。也知道一切皆无常,没必要觉得害羞,就算害羞也是一阵风就过去了。可是,当发生时,“俱生我执”却把我打得原形毕露,有没有功夫一下子就验出来了。俱生我执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是无始业障,它不像分别我执,只要当下转个念头,放下自见不去分别就可以的。它需要很深的修行才能降伏。分别我执可以由闻思产生的正见与正思维降伏,可是俱生我执是必须由不断的修行,以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来断除。当了解个中因缘后,100%相信精进修行是必需的!信解了,接下来就是行证。
家民顶礼
[ 能够放下分别我执就是一分圆满的付出, try, try, try! ]
什么性?本来自性,无常性,无我性,空性。
这是近期的体验。当认真去看待生命时,发现了心、心的转化、心的作用都是非常非常的微细。很多时候发现心可以在霎那间就转变了,根本还来不及观察变的因缘。这过程太微细了,不认真修行确实难以去捉摸。境界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如果对心有体验,在这一刻,也许就能心性发挥作用。否则的话,只有被这些境界牵着走,成为相的奴隶。
从星期天起,展开了六日非洲饥荒的筹款。当知道非洲饥荒的严重性时,情绪自然生起了,势必尽全能积极筹款。这次的过程,让我更深的体验了只是去做。佛学班,公司,邻家公司,日文班,社交网络,凡是接触的地方都有尝试去筹款。对我而言,在这种年龄,是不可能在午饭时间,在百多位员工间穿梭,一桌一桌去筹款的。那是多么的丢脸和尴尬!可是,当诚恳地自问为什么做不到,答案只有放不下那个“我”。这“我”到底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有什么大不了?!竟然可以无视成千上万的非洲儿童苦受饥荒?
这过程确实有趣。心里明明一直努力的化解这“我”,可是“俱生我执”却不断的阻扰着。做?不做?做?不做?
“世间的一切相皆无常、无我。现在的我没脸,尴尬。那过了此刻呢?刚才所谓的我,尴尬的我,还是我吗?!它去了哪里?”“情绪也是无常的,当结束后,尴尬也是会消失的。为什么要为这些无常的事情给烦恼呢?这些都是短暂的相,放下吧。。”这些,都是心里调整时的对话。
在这一刻只有两个选择,做得到或做不到。当决定了,就只是去做,不要去审查了。当只是去做,那是没有“I,MY,ME”的,就只有朝着目标去做。我选择了“做得到”。就因为展开了第一步,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了。无形间制造了让大家布施的因缘,制造了付出的因缘。四位同事加入了筹款的行列,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法喜充满。
境界来时,习气会不会把你带走?
虽然过程中俱生我执和习气不断现形,可是这些都是修行的大好机会。只有不断的克服它,一步一步的超越它,这习气才会消失。明明行动前一直提醒自己要放下我见,脑筋,意识形态。也知道一切皆无常,没必要觉得害羞,就算害羞也是一阵风就过去了。可是,当发生时,“俱生我执”却把我打得原形毕露,有没有功夫一下子就验出来了。俱生我执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是无始业障,它不像分别我执,只要当下转个念头,放下自见不去分别就可以的。它需要很深的修行才能降伏。分别我执可以由闻思产生的正见与正思维降伏,可是俱生我执是必须由不断的修行,以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来断除。当了解个中因缘后,100%相信精进修行是必需的!信解了,接下来就是行证。
家民顶礼
[ 能够放下分别我执就是一分圆满的付出, try, try, try! ]
家民_六祖下pg303-379_心得报告
最究竟的忏悔法门乃[见性开悟]也。
今天,看到这一段,内心深处发出了无比的认同。2009年,从十大愿王里接触到忏悔法门,从开始的不受,到间间断断的忏悔,然后结界长期忏悔,最后到老老实实的每天忏悔。三年了,生命确实是掀起了新的乐章。起初,学习的忏悔都是在[果]上忏的,遇到不如意时,忏;情绪乱舞时,忏;理事有碍时,忏;倒霉不顺时,忏。忏悔都是等到恶果现前了才甘愿去做。
之后,发现到若待恶果现形才忏,那已经太迟了,生命岂不是随业摆布。不行,生命需要自己改变,生命品质必须提升!然后便结界长期108拜了,只要天天忏悔,势必能回避恶果。
接下来,在接触了禅修后,对忏悔法门的知见彻底的改变了。忏悔不是为了回避恶果而已。恶果源于恶因,忏悔应该从根本原因去断除,才能究竟忏悔也。而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妄想执著也!
禅修,让我看见妄想执著就是恶因。这妄想执著每时每刻都主宰着此生命,衍生身口意诸恶业,纵使在六道中受苦轮回。忏悔,就应该从这因上去忏,彻彻底底的把这无始无明的妄想执著断除!那,何以断除呢?
为只有见性开悟,才能真正去断除[无明]的恶因。
现在每天的功课都是朝着开悟见性的方向去做。108拜,也只是去拜,just do it!一拜接一拜,踏踏实实地去拜。妄念升起,也只是just reflect,然后马上cut off thinking,回到[拜]上。方向清楚:断除妄念!日常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也不断的尝试,做每件事情都提醒:just reflect, just do it, cut of thinking!因为,我深信不疑,这,一定能把我带到开悟见性的彼岸去!
家民顶礼
[信为道源功德母。但你还有此岸和彼岸?唉!]
今天,看到这一段,内心深处发出了无比的认同。2009年,从十大愿王里接触到忏悔法门,从开始的不受,到间间断断的忏悔,然后结界长期忏悔,最后到老老实实的每天忏悔。三年了,生命确实是掀起了新的乐章。起初,学习的忏悔都是在[果]上忏的,遇到不如意时,忏;情绪乱舞时,忏;理事有碍时,忏;倒霉不顺时,忏。忏悔都是等到恶果现前了才甘愿去做。
之后,发现到若待恶果现形才忏,那已经太迟了,生命岂不是随业摆布。不行,生命需要自己改变,生命品质必须提升!然后便结界长期108拜了,只要天天忏悔,势必能回避恶果。
接下来,在接触了禅修后,对忏悔法门的知见彻底的改变了。忏悔不是为了回避恶果而已。恶果源于恶因,忏悔应该从根本原因去断除,才能究竟忏悔也。而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妄想执著也!
禅修,让我看见妄想执著就是恶因。这妄想执著每时每刻都主宰着此生命,衍生身口意诸恶业,纵使在六道中受苦轮回。忏悔,就应该从这因上去忏,彻彻底底的把这无始无明的妄想执著断除!那,何以断除呢?
为只有见性开悟,才能真正去断除[无明]的恶因。
现在每天的功课都是朝着开悟见性的方向去做。108拜,也只是去拜,just do it!一拜接一拜,踏踏实实地去拜。妄念升起,也只是just reflect,然后马上cut off thinking,回到[拜]上。方向清楚:断除妄念!日常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也不断的尝试,做每件事情都提醒:just reflect, just do it, cut of thinking!因为,我深信不疑,这,一定能把我带到开悟见性的彼岸去!
家民顶礼
[信为道源功德母。但你还有此岸和彼岸?唉!]
家民_六祖下pg277-302_心得报告
“虽众生都有真如心,但就修行而言,且不见得每个人都能与[见性]法门相应。”
文章的开始,道出了近几年在国民服务营时所面对的迷茫。两年前,开始了在国营里教佛学班。这是一件很开心且挑战的功课。一个人担当2小时的佛学班,面对不同根基、没有佛学底子的学生,这是很考功夫的。刚开始时,带着一颗热诚的心,想要与大家分享佛法的妙,以及自身的受益。所以,从准备到讲课都是十分用心的。心想着,只要我用心,大家一定能感受到的,然后也一样用心学习。
可是,这些都是理想主义而已,也是脑筋想出来的期望。我对你用心,你也会受感染而用心。有了期望,当结果不如预期,那种失落与挫败是会打击信心的。日子久了,学员们一批又一批的更换了,发现到现在的青年绝大部分都对佛教没有兴趣。内心不断的调整,这个过程是很考功夫的。确实,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物资化、享受化、以及资讯化。生活上都不觉得苦,所以根本都不需要宗教的精神支柱。一直以来都是一厢情愿觉得佛法对大家好,大家应该好好珍惜。可是,行动了才知道并不如愿,会觉得自己不会教,和信心受挫。为什么大家都有佛性,可是就是不能与佛相应呢?“不会教”和信心的负担无形中扛起了,甚至会有退心,不想教了。
放下期望是必需的。如何放下呢?培养正确知见,清楚方向。从文章中学习到,佛法,既不是每个人都能听的,也不是听了就能受用。所以,既不勉强一定要人来听,也不期待每个听者都能受用。于是乎,我只能保持这种心态:如何开讲,这是我当用心的事;至于接不接受,则是你家的事。把[抉择]的权利全交给别人,则自己就没有负担也。这句话,铭记于心。
最近的体验:在学咏春拳上融入了禅修的心得,发现到生命上的奥妙。咏春拳,一套不用蛮力,只用大自然法则的功夫,让我对禅法有更进一步的体验。学习了半年的咏春拳,每天不断的学习just reflect的反应。一直以来的生活,都习惯了用蛮力和脑筋,潜意识[末那识]已经设定了蛮力和脑筋反应[不正的],这就好像是业障一样。拳法教导放松自在,每天不断练习,慢慢的把潜意识的设定改变[行正]。在上星期的练习中,竟然发现到身体的反应已经改变了,那种just reflect是多么的自然,不需经过经过大脑,就自然的展现了。这个感觉就好像文中所言,行正即是通,末那识因我见、我爱,使之染著而成为不正。因此要行正,就得从无我的见地中,去降伏我执、我慢,甚至使它消失灭绝。
有了这等经验,深深相信只要不断的修行,以无我的见地(cut off thinking, don’t check, just reflect, just do it)去reprogram 末那识,一定能够在生活上展现佛道。
家民顶礼
[末那识时执著的功能。Reprogram染污的第八阿赖耶识成为清净识。]
家民_六祖下pg235-257_心得报告
安于当下,它是佛法界里的理想主义,修行人们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每时每刻,身不妄为,心不作意。吃饭就只是吃饭,睡觉就只是睡觉,不带任何妄想执著,活在当下。时时都处在一个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和正确的操作,犹如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这是一个圆满的境界,没有任何妄念,乃至不产任何烦恼,一切行动都是来去自由,潇洒任行。
活在当下,从学佛开始就已经开始听闻了,然后再从模糊到了解其意。乍听之下,活在当下真的很简单,佛陀的境界也不过是如此,每分每秒都清清楚楚活在当下。这里头根本没有任何难理解的名相。也因如此,深信要达到佛陀的境界,不是以理解就可以见性的,它更需要老老实实的去修行。
奈何,现实与理想都存在着一段距离。在韩国禅修时,深深体验到活在当下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没有过去未来,没有烦恼执著。那种感觉是非常踏实,非常深刻。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里。对,这就是很肯定的修行方向,只要跟着方法走,努力的走,一定会到。发愿回来后要一定精进修行,每时每刻提醒自己要禅修,无论在工作、休息、用餐、洗澡、如厕、驾驶、走路、打扫、做功课等,都要练习只是去做。
回来一个月半了,这段日子不断的提醒、观察,现在的功夫只在于看见没有活在当下而已。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脑筋转啊转,生命的力量都处在脑袋和胸口,得到的结果相对是一大堆的念头与情绪。虽然看见了都尝试提醒,而且马上回到丹田,可是中心力量微弱,只能维持一刻的正念。问题出在哪儿?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模式,质讯泛滥的时代,每天都处在充满诱惑欲望的物质生活。这些只是世间的相,可是当遇见可怕攀缘的贪嗔痴慢疑,上千上万的念头一涌而出。尝试以中心力量反击,可是一念未平,另一念已经升起了。单薄的中心,一瞬间就被彻底的击溃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妄想当道的时代。
为什么?为什么明明已经看得很清楚原因和方法,可是就是不能按于当下?只因戒定慧的基础没打好。没有稳健的中心,在生活上修行只是一个口号。那,要怎么修行?改变生活方式,舍弃物欲生活,进入寺院,老老实实的去禅修。
家民顶礼
[要捨才能得。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自己力量不足时,是需要大众力量。当然加入僧团是佛性显现的推动力。]
家民_六祖下pg205-235_心得报告
学习韩国禅后,已经可以在生活上的细节里慢慢的起观了。也因如此,在生活上修行时,发现到、并且确定了自己并非上根智,需从[不可见欲,使心不乱]去打好戒定慧的基础,方能真空妙有。
无始的贪嗔痴不断攀缘,让这颗心总是活在过去未来,不能安于当下。韩国会来后,发愿要精进修行,时时都要修炼不知的心,把中心提升。可是,生活上不断地涌出修行的挑战,诱惑欲望节节攀升,扰乱真心。半年内再次升职,俸禄加了三成,公司不断提供机会,美好物质生活就在前方等待。不知不觉中又再次掉入物质追求的游戏中。看见了这些起心动念,想必悬崖勒马,以防跌入泥沼中。
残念啊,这段日子天天上演佛魔战,强大的贪嗔痴不断的欺压薄弱的戒定慧。丹田中心也只是中看不中用。活在当下也只是纸上谈兵。明知道生命模式的轮回之苦,却还把头栽下去,可悲啊。在生活上修行不是不可能,可是它是上根智的功夫。那非上根智呢,就一定要乖乖先进学校,专心把功夫基础打好,然后再出校门,则可自学矣。
其实,本身对方向与方法是非常清楚了,只是,总是不能提劲。因为,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处在一个很舒适的阶段。。。
家民顶礼
[知道后,提不起劲是『贪』和『痴』毒太深。缺乏捨心。]
无始的贪嗔痴不断攀缘,让这颗心总是活在过去未来,不能安于当下。韩国会来后,发愿要精进修行,时时都要修炼不知的心,把中心提升。可是,生活上不断地涌出修行的挑战,诱惑欲望节节攀升,扰乱真心。半年内再次升职,俸禄加了三成,公司不断提供机会,美好物质生活就在前方等待。不知不觉中又再次掉入物质追求的游戏中。看见了这些起心动念,想必悬崖勒马,以防跌入泥沼中。
残念啊,这段日子天天上演佛魔战,强大的贪嗔痴不断的欺压薄弱的戒定慧。丹田中心也只是中看不中用。活在当下也只是纸上谈兵。明知道生命模式的轮回之苦,却还把头栽下去,可悲啊。在生活上修行不是不可能,可是它是上根智的功夫。那非上根智呢,就一定要乖乖先进学校,专心把功夫基础打好,然后再出校门,则可自学矣。
其实,本身对方向与方法是非常清楚了,只是,总是不能提劲。因为,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处在一个很舒适的阶段。。。
家民顶礼
[知道后,提不起劲是『贪』和『痴』毒太深。缺乏捨心。]
家民六祖辩证下P151-173-心得报告
坐禅品,韩国禅的中文诠释。只是中文版本的比较深入、微细,加上精湛的文字,这些经文犹如历史悠久的古文。
不过好在学习韩国禅一段日子,有所体会,看这些古文就容易很多了。韩国禅确实直接了当,不跟你说多的,教了一些简单的理论,接下来就是去行动。只要肯去坐、去观照,那一定会有所感觉和学习。
文中提到很多人修行都是希望心如止水,进禅堂打坐几天,觉得心稍清净,但一出禅堂又完蛋了。看到这是很有感觉的。之前,以为参加精进禅修营就可以减少烦恼,把这些修行当作成充电器。在红尘打滚疲累了,就进入禅修营充电。可是,每次的结果都不如意。那刻平静只维持了一小段时间,便打回原形了。现在回首,其实这些也只是剪除枝末,毫无进步。禅师常说,这些都是外界的清净导致我们的平静,不是真正的平静;真正的平静是由内在散发出来的,不管在什么境界下都不会被影响,而且还是清清楚楚的。
禅修并不特别,它不是禅修营的专利。禅修就在生活上。
From moment to moment, always keep Don’t Know Mind; everything is Just Reflect and Just Do It. Every moment is correct situation, correct relationship and correct function, and this is called Zen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driving, just drive, this is driving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walking, just walk, this is walking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washing dishes, just wash, and this is washing meditation.
韩国禅的殊胜之处就在于此,生活上每一件事情都是禅修。时时、处处、年年都清清楚楚,只是去做,妄想执著当下就消失了。
今天,已经100%相信韩国禅了,也清楚知道,这就是自己一门深入的法门。
家民顶礼
不过好在学习韩国禅一段日子,有所体会,看这些古文就容易很多了。韩国禅确实直接了当,不跟你说多的,教了一些简单的理论,接下来就是去行动。只要肯去坐、去观照,那一定会有所感觉和学习。
文中提到很多人修行都是希望心如止水,进禅堂打坐几天,觉得心稍清净,但一出禅堂又完蛋了。看到这是很有感觉的。之前,以为参加精进禅修营就可以减少烦恼,把这些修行当作成充电器。在红尘打滚疲累了,就进入禅修营充电。可是,每次的结果都不如意。那刻平静只维持了一小段时间,便打回原形了。现在回首,其实这些也只是剪除枝末,毫无进步。禅师常说,这些都是外界的清净导致我们的平静,不是真正的平静;真正的平静是由内在散发出来的,不管在什么境界下都不会被影响,而且还是清清楚楚的。
禅修并不特别,它不是禅修营的专利。禅修就在生活上。
From moment to moment, always keep Don’t Know Mind; everything is Just Reflect and Just Do It. Every moment is correct situation, correct relationship and correct function, and this is called Zen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driving, just drive, this is driving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walking, just walk, this is walking meditation; when you are washing dishes, just wash, and this is washing meditation.
韩国禅的殊胜之处就在于此,生活上每一件事情都是禅修。时时、处处、年年都清清楚楚,只是去做,妄想执著当下就消失了。
今天,已经100%相信韩国禅了,也清楚知道,这就是自己一门深入的法门。
家民顶礼
[做到了才是100%的相信。]
家民_问世间情为何物-心得报告
这三篇文章,读毕后,有种释放的感觉。它解开了一些带了一段日子的疑情,也开扩了对生命与世间的见解。
早在推行环保吃素救地球的日子,由于过于积极,有时甚至是偏激,产生了很多错误的知见。“地球伤害那么严重了,为什么人类还是执迷不悟?为什么人类又残忍,又无感觉?为什么还要杀害动物、破坏地球?救地球是因为不想看到人类受末日之苦啊!慈悲啊!可是大家却冥顽不灵!最好来个大教训,让所有人类觉悟!再不救地球,大家就一起受苦吧!”在做着环保的同时,其实那嗔与慢也一直在腐蚀生命。
这“伟大”的事业做了一段日子后,开始觉得没有用了,螳臂挡车,根本不能起作用。“你做这,有用吗?就算你做到了,也只不过是延迟末日而已?难道地球就会因此而永恒吗?”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质问、挑战我的行动。这,懊恼了,也发现自己陷入各种疑情。“地球真的会末日吗?如果没有地球暖化,地球就不会结束吗?恐龙时代虽然没有暖化现象,可是它们也遭遇了末日?到底要把地球救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当在没有正知见的状况下做行动,很快的便会崩溃,皆因基础没有打好。
这些疑情很快的便把我带入新的一个层面去思考。开始观察自己,带着疑情生活。确实,之前接触了一些关于暖化环保的文章影片,激情一起,接着的便是十成的行动。做啊做,激情演说,彭湃活动,统统到齐。可是大浪一过,平静时刻就该好好省思了。
“真的是如此吗?”
这段日子里,一直有在探讨这些疑情,也从生活上有所感觉。读了这文章,不得不承认,其实这一切一切都是“人类为自我中心的观点”。从中,也看到了很多之前的错误知见。成住坏空、春夏秋冬、文明历史、社会民族、爱情婚姻、家庭孩子,这些统统都是生命的模式,没有固定、没有永恒、没有绝对,一切一切都在因缘网中变化无穷;一切一切都处在一个无止境的因缘网,众生共业的世间。它,没有对错,没有枷锁;它,只是一直在转,一直在进行着它自然的模式。所有众生都是一样,在这众生共业网中顺生而活,没有例外!这,就是生命!这,就是苦的因!
出离,就是要从这个法网中走出来。当一伙儿都在顺生时,逆生就是道。看到了世间的真相,要不要走出成住坏空,这,就是选择。
家民顶礼
[环保是自律和惜福。走出成住坏空是智慧的抉择。]
家民_六祖辩证下 Pg126-151心得报告
“烦恼之中有菩提,是无二而非无别。”
一切烦恼乃来自于观念的不协调。也因如此,若能把烦恼看透,那就能够观照内心哪些观念不协调。一旦能突破此关,那这烦恼就会消失了。看得彻底的话,这烦恼就是让我们长智慧的菩提。
LOOK BEYOND THE POINTING FINGER
此句成为了最近修行的提醒。反观自照,发现到生活上都是围绕在为发生做反应。观念不协调,烦恼即生;也看到了烦恼的根源都是虚妄的执著。可是,生活上还是无始业障强大,瞬间便能染著了,紧接着的便是烦恼。有发生了呢,便是围绕着烦恼团团转。转阿转,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染著了。
烦恼的起源来自于对发生的妄念。那,为什么妄念会生起呢?那就是因为还没有100%相信当下的发生。在生活上最常犯的错误便是看似简单的驾车了。每当看到红青灯转红时,其实已经很清楚知道要停了,可是内心都是不能接受,闯过去的想法一起,车子就这样使过去了。或闯不过时,便会埋怨前方车子使得慢、不会驾车。这个发生确确实实是看到了、知道了,可是,其实内心深处是没有接受的。就因为还没接受,想法就生起了,烦恼也随后而来。惯性都会一直围绕着烦恼兜转,直到有佛法闪过时,才恍然清醒。
当然,正念比较强时就会发现到,其实若当下就100%相信眼前是红灯时,本身的反应自然是正确的操作 – 停下车子,耐心等候,没有任何的妄念生起。
烦恼就好比是指月的手指,专注在烦恼然后起情绪是不会改变生活的。看透烦恼,调整根源,那才是目的。要看的不是烦恼;要看的是菩提。
家民顶礼
[Look beyond the pointing finger 是禅宗术语。通过烦恼可见菩提,因此也无须切断手指。]
家民六祖辩证下-P101-125-心得报告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为什么自性,又会有平直与邪险的差别呢?我们不是一再三说到:自性是本来清净的,故无差别也。”
整个六祖坛经的学习过程都以自性本来清净为本,书中多次的讲解了。可是,读到这段时,竟然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疑问。只是“读”而已,根本没有用心。当师父把一点带出,那是才恍然大悟。
这,才反省了自己最近的修行状况。修行慢慢的变成饱满状态,每天的功课好像是惯例的去做。虽然每回都有提醒自己精进、用心,可是一日复一日,发现生活是处在凌乱的状况。早上的108拜,随着生活的忙碌,睡眠的不足,开始了怨言。虽然持续着,可是不断的看见那个埋怨。同样的发生在六祖坛经上,只是读和写,为了交功课,各种的学习只是昙花一现,就没有了。
也因如此,发现到当下的心、清明心也随之转弱了。这在国民服务营上的讲课明显察觉到。大脑会不断的操作审查,导致讲课时都会有所保留。公案禅时的小参已经确认了现在的状况。
为什么会如此呢?
当深入去观照时,有好几个原因。一,信心受最近的发生影响了。当信心动摇时,思绪就会混乱,障碍了活在当下、只是去做。其二,对生命的了解有了莫大的疑问?!以为甚有了解,其实却不然。再来,俱生与今生的业障、我执与物质主义、社会主义不断的相应,考验很多!该懂的都懂,只是做不到而已。
知道了,也有在行动调整中。好在听懂了生命无常变化的道理,现在只是人生中的几页,因缘到了便会转变。喜欢文中一词:众生,“众”缘而“生”。现在朝着“既然众生,那没什么好烦恼,没什么好执著的,云聚云散,潇洒人间!”
家民顶礼
[除了Only go straight, don’t know,没有其它方法了。清明心会有强和弱吗?]
家民六祖辩证下(P35-55)-心得报告
“有知性的觉照功夫,而无感性的动荡回漩。”
最近的修行轴心都在于观照生命。透过生活中的种种活动,觉照生命的本质,有感这期生命因与佛结缘而灿烂无比。从来都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生命,甚至于深入认识生命。这生命非常微细,任何起心动念、行为举止,无有一法不在缘起的梵纲中。也正因如此,深深的体验到生活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修行的机缘。不断的观照生命,然后突破提升,一层一层的超越,最后达到解脱自在。
在观生命的当儿,最近以观无常无我比较深刻。这生命充满情绪动荡,好多时候都是情绪主宰这生命,过错百出。可是,修行的当下,可以发现到知性与感性慢慢的、越来越清楚了。当下是知性还是感性都能察觉到。有了觉照的功夫,生命就好掌握了。虽然如此,无始的业力还是不断的挑战,尤其是与朋友和同事相处时,情绪还是当家。在这方面必须努力调整。
在这阶段,发现观无常与无我对生命的成长很有帮助。若能消化无常无我并且运用它,那生命的任何状况、一切境界的任何变化,都能承担、接受,活得潇洒自在~ 现今发现到对无常观应该有所消化了,因为有些场面以前都是很紧张的,可是现在却变得很淡定了。运用一切都是虚妄无常时,那当下就变得很平静,不动心,不会乱,那种心安自在就展现出来了。对立没有生起,烦恼没有产生,因此心跳也没有加速。当下就只是去做,没什么好怕的。心想:啊?什么时候面对这种场面变得如此安稳了呢?!!哈哈~
这就是生命的突破了。无始业力所形成的惯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必须无间断的提醒与练习,勇敢的去面对它、接受它、承担它,加上正知正见,因缘一到,那一刻就突破,生命因素就因此而改变了。
这一期的生命,又有所成长了 =D
家民顶礼
[好的经验也是刹那而现,亦是无常。]
家民六祖辩证下(P77-101)-心得报告
“云幻起幻灭,岂有来处与去处。”
本来无我,更那堪问去处呢?犹如云起云散,皆因为水气凝聚了,所以产生了云;而后水气又被蒸发了,故云又消散矣!生命就如云朵,没有来处与去处,只是在不同的因缘中,乃有相起相落的变化而已!
多么潇洒自如的解说,生命就是那么的潇洒,来时不带一丁点物、去时不留半点痕迹。一切都是无常幻化的相,生命根本没什么好执著留恋的。
这些道理统统都听得懂,也以为自己能在生命中应用自如。可是,没想到当无常发生在身上时,才发现到懂与做到是有距离的。佛法不是懂了就算的,它是做到才算的。之前读了那么多,都以为懂了,加上日常的功课修行,总觉得应对生命上的无常都能迎刃而解的。生活都过得很如意。
直到最近的状况,才发现到对生命的了解原来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婆婆的往生、传统迷信的膜拜仪式,都是一头雾水的。当事情发生在身上时,是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去向家人理清真相。再往内心深处观察,才发现到原来是没有信心去解说,皆因自身的修行不到家,对生命的了解不彻透。当时唯一清明的便是 - 现阶段不是时候去解说。
生命不是我讲的就算。它就好像一个渔网,每一个生命就是那个结。而每一个结都是牵连的,都是息息相关的。曾经想过,若是单独个体活在世上,那就简单得多了,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要多自在有多自在。可是,现今生活并不是如此的,它是存在着很多牵连与关系。太过于忠于自己的想法会让其他人受苦;可是若过分注重他人便会使自己迷失方向。这,就是本身现在的状况了,还必须不断的观照如何达到中道法。
这些突来的状况让自身的缺点问题都暴露出来。也因如此,深深领悟到无常的生命是修行的大好机会。不按理出牌的发生更是身心净化、生命品质提升的因缘。
生命因无常而灿烂也!
家民顶礼
[单独个体活在世上才不简单呢!要自己耕田,制布可能早已被猛兽吃掉了。]
家民六祖辩证下(P56-77)-心得报告
“学佛修行之人,首要的课题乃是正知见的建立。”
八正道中,首先就是正见正思维了。由此可见,这是多么的重要。修行的道路上,必须多闻、多亲近善知识,以便建立起对佛法的正知见。
这正知见的重要,在婆婆的往生与葬礼上,体验甚深。对死亡的认识竟然变成了迷糊。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死了的那一刻,到底是什么情况?识还存在吗?还是马上就轮回了呢?
学禅的过程中,首要就提了死往何处去?还以为活在当下就好,可是当境界来临时,才发现知见是那么的浅薄,面对种种的疑问时是无能为力的。婆婆的葬礼是以佛教仪式进行,负责的是国内有名的葬殓集团 – 富贵集团。葬礼的配套是打着“佛教”的名誉。过程中的仪式甚是有趣。佛法僧到齐,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相,三位师父负责为婆婆诵经,经文有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等。起初是很有信心的观察着葬礼是否符合佛法,可是到最后却是迷惘。
过程中,希望婆婆能早日与佛结缘,我也坐在她旁边为她读诵金刚经。
婆婆死后,到底是什么情况的?经文,是谁在听?为什么三位师父会向婆婆烧香?婆婆真的会收到吗?整个仪式是让孩儿子孙安心,可是也让大家觉得佛教是那么的宗教、神秘。烧冥钱、烧车烧屋、一堆的传统仪式,早上为婆婆刷牙,孝服不能穿回家,每天向婆婆请安,不可以洗头剪指甲,等等。间中还不乏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佛教习俗”,有些甚至离谱。这一边说要让婆婆安息,另一边却说出一推让子女儿孙内疚生前对婆婆的不足,感动的词语让大家哭得死去活来,那婆婆怎么能安息啊?
内心清除知道这些都只是民间的相而已。可是,当全部人都相信时,内心的知见开始动摇。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真的存有正知见吗?这边觉得为婆婆烧香、烧冥钱、烧屋烧车是不可理喻,婆婆是收不到的,那又为什么为婆婆诵经呢?看着师父带领烧东西的仪式,念念有词,感觉很真实,可是却有别于所认知的。大家都希望婆婆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诵阿弥陀经与往生咒就能到达吗?极大的疑情产生了。整个葬礼,知见是动摇地,所以对仪式没有道出任何的质问。
婆婆的往生确实带来了生命的新大陆。世间之大太不可思议了。以往对死亡这一块觉得没什么,可是当发生在自身时,才知道知见的严重不足,乃至没有信心去让大家对佛法有正确地认知。
虽然很清楚修禅的理念与方向,可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才发现自身对佛法的认知是必需多加努力的。
家民顶礼
[知见不足,正见可引导。禅是清明心,能清楚知道既是。]
家民六祖辩证下(P56-77)-心得报告
“学佛修行之人,首要的课题乃是正知见的建立。”
八正道中,首先就是正见正思维了。由此可见,这是多么的重要。修行的道路上,必须多闻、多亲近善知识,以便建立起对佛法的正知见。
这正知见的重要,在婆婆的往生与葬礼上,体验甚深。对死亡的认识竟然变成了迷糊。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死了的那一刻,到底是什么情况?识还存在吗?还是马上就轮回了呢?
学禅的过程中,首要就提了死往何处去?还以为活在当下就好,可是当境界来临时,才发现知见是那么的浅薄,面对种种的疑问时是无能为力的。婆婆的葬礼是以佛教仪式进行,负责的是国内有名的葬殓集团 – 富贵集团。葬礼的配套是打着“佛教”的名誉。过程中的仪式甚是有趣。佛法僧到齐,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相,三位师父负责为婆婆诵经,经文有阿弥陀经、心经、金刚经、等。起初是很有信心的观察着葬礼是否符合佛法,可是到最后却是迷惘。
过程中,希望婆婆能早日与佛结缘,我也坐在她旁边为她读诵金刚经。
婆婆死后,到底是什么情况的?经文,是谁在听?为什么三位师父会向婆婆烧香?婆婆真的会收到吗?整个仪式是让孩儿子孙安心,可是也让大家觉得佛教是那么的宗教、神秘。烧冥钱、烧车烧屋、一堆的传统仪式,早上为婆婆刷牙,孝服不能穿回家,每天向婆婆请安,不可以洗头剪指甲,等等。间中还不乏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佛教习俗”,有些甚至离谱。这一边说要让婆婆安息,另一边却说出一推让子女儿孙内疚生前对婆婆的不足,感动的词语让大家哭得死去活来,那婆婆怎么能安息啊?
内心清除知道这些都只是民间的相而已。可是,当全部人都相信时,内心的知见开始动摇。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真的存有正知见吗?这边觉得为婆婆烧香、烧冥钱、烧屋烧车是不可理喻,婆婆是收不到的,那又为什么为婆婆诵经呢?看着师父带领烧东西的仪式,念念有词,感觉很真实,可是却有别于所认知的。大家都希望婆婆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诵阿弥陀经与往生咒就能到达吗?极大的疑情产生了。整个葬礼,知见是动摇地,所以对仪式没有道出任何的质问。
婆婆的往生确实带来了生命的新大陆。世间之大太不可思议了。以往对死亡这一块觉得没什么,可是当发生在自身时,才知道知见的严重不足,乃至没有信心去让大家对佛法有正确地认知。
虽然很清楚修禅的理念与方向,可是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才发现自身对佛法的认知是必需多加努力的。
家民顶礼
[知见不足,正见可引导。禅是清明心,能清楚知道既是。]
家民六祖辩证下-P01-35心得报告
这一章太好看了!正中要害,解答了我近期的困扰.
近日的生活都处在一个“很多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满满的,尤其是周末,简直比工作天还要“充实”。我并不是忙,因为我自问每一件事情都有尝试用心去处理,并且时时提醒自己修行。从理上,生活确实看起来很充实。可是,为什么我感觉到生活好像变得很杂乱、很不踏实、没有生命?
本以为带着禅法在生活上修行会让我的生命能量提升,可是却不然。怎样能够改善?
唯[不乱]尔。
云何能不乱?心中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
那为什么我会乱?
因为我执著生活。又想赚钱,又想修行,当然不能不乱。师父这话正中要害。生活与修行是可以并存的。不,生活本来就是修行。重点在于有执著的成分,那生活修行就会变得很乱。我现在就处于如此的生活,生命分给了赚钱事业与菩提事业,而且还是非常“充实”的。说白了,也是因为执著。工作上,虽说是为了偿还奖学金而工作五年,五年后已经打算离开这不属于我的地方,可是发现到自己在金钱利益、前途发展还是会斤斤计较。明明知道是虚妄的,自己却还在执著。
菩提事业上,只要是能够让我觉得修行开悟和利益众生的活动,我都在所不辞。也因为如此,生活一大半都被这些活动占据了。孰不知,这些活动已经超乎了我的能力范围。其实,参与活动并没什么好乱的,它是很单纯的。乱,是因为我执著。一脚踏很多条船,面面要俱顾,个个要讨好。佛学班要永续经营,什么活动都答应;国民服务营要开会研讨,答应出席两天会议;禅修班要办一日禅,不好意思缺席;朋友婚礼,不出席不给面子;公司活动为了花红不得不出席;行善事业、环保事业通通到齐。个中的矛盾与冲突,确实让我吃了不少苦,生命能量不能发挥。
修行是为了开悟、解脱。没有开悟,就继续参,这完全是自己当独立去面对的事,能走多少算多少,根本没什么可彷徨却顾的。
清楚知道修行目标,接下来便是坦诚面对自己。需要空间休息,那就大方承认吧!
家民顶礼
近日的生活都处在一个“很多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满满的,尤其是周末,简直比工作天还要“充实”。我并不是忙,因为我自问每一件事情都有尝试用心去处理,并且时时提醒自己修行。从理上,生活确实看起来很充实。可是,为什么我感觉到生活好像变得很杂乱、很不踏实、没有生命?
本以为带着禅法在生活上修行会让我的生命能量提升,可是却不然。怎样能够改善?
唯[不乱]尔。
云何能不乱?心中不存在任何矛盾、冲突。
那为什么我会乱?
因为我执著生活。又想赚钱,又想修行,当然不能不乱。师父这话正中要害。生活与修行是可以并存的。不,生活本来就是修行。重点在于有执著的成分,那生活修行就会变得很乱。我现在就处于如此的生活,生命分给了赚钱事业与菩提事业,而且还是非常“充实”的。说白了,也是因为执著。工作上,虽说是为了偿还奖学金而工作五年,五年后已经打算离开这不属于我的地方,可是发现到自己在金钱利益、前途发展还是会斤斤计较。明明知道是虚妄的,自己却还在执著。
菩提事业上,只要是能够让我觉得修行开悟和利益众生的活动,我都在所不辞。也因为如此,生活一大半都被这些活动占据了。孰不知,这些活动已经超乎了我的能力范围。其实,参与活动并没什么好乱的,它是很单纯的。乱,是因为我执著。一脚踏很多条船,面面要俱顾,个个要讨好。佛学班要永续经营,什么活动都答应;国民服务营要开会研讨,答应出席两天会议;禅修班要办一日禅,不好意思缺席;朋友婚礼,不出席不给面子;公司活动为了花红不得不出席;行善事业、环保事业通通到齐。个中的矛盾与冲突,确实让我吃了不少苦,生命能量不能发挥。
修行是为了开悟、解脱。没有开悟,就继续参,这完全是自己当独立去面对的事,能走多少算多少,根本没什么可彷徨却顾的。
清楚知道修行目标,接下来便是坦诚面对自己。需要空间休息,那就大方承认吧!
家民顶礼
[这么多条船要踏,还能够提升生命能量,那是小说中的梦想及迷信。赚钱事业=菩提事业乎?如果执著虚妄,是功力不够。执著修行是狂妄。因小气而不能接受自己是业障。还乱否?]
家民六祖辩证(二)心得报告
若想要了解自己,那就一定要先了解生命。生命,是非常微细的,如果没有用心好好观照,那就会迷失。反之,若无时无刻都在对生命起观,那就有趣了!
在这一章里,师父提到入睡时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这很新鲜,生活了那么久,睡觉也用上了好大半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时间”里生活,可是竟然没有发现到原来我们入睡的那一刻是根本没有可能清楚知道是几分几秒的。如果清楚是几分几秒,那还可能睡得着吗?
哈哈,有趣、有趣!
我记得海云继梦师父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大的骗子。现在,我感觉到了。时间是世间人类的产物,本来是一个没有好坏的“东西”,可是我们时常被时间骗去了。例如,早上上班是8点,可是睡迟了,所以必须赶着去公司。就因为这个时间观念,整个过程都处在妄念下,根本不能好好的活在当下。或是我9点写心得报告,我想要在10点之前写完,可是就因为这个10点,脑子里一直是10点,不断的审查时间,整个过程都在“赶”报告,根本没有活在当下的只是去做。回想起来,整个生命过程都充满了类似的经验。时间仿佛控制了我们的行为与行动。
其实,更正确的说法是,我们并没有发挥时间的妙用。时间是没有好坏的,它只是负责告诉我们现在的状况。可是,我们却在这一刻产生了能所、分别,忘记了生命,更别说观照一切境界。当我们在这一刻里只是去做,根本不需要时间;那时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是无限的、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妄念的产生,那也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我们根本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产生妄念。
没想到最普通不过的睡觉,竟然让我了解到生命是无时间观念的。生命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是不需要依靠时间的。生命实在是太细了,必须好好的关照,好让自己慢慢的看透生命。
家民顶礼
在这一章里,师父提到入睡时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这很新鲜,生活了那么久,睡觉也用上了好大半生命,无时无刻都在“时间”里生活,可是竟然没有发现到原来我们入睡的那一刻是根本没有可能清楚知道是几分几秒的。如果清楚是几分几秒,那还可能睡得着吗?
哈哈,有趣、有趣!
我记得海云继梦师父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大的骗子。现在,我感觉到了。时间是世间人类的产物,本来是一个没有好坏的“东西”,可是我们时常被时间骗去了。例如,早上上班是8点,可是睡迟了,所以必须赶着去公司。就因为这个时间观念,整个过程都处在妄念下,根本不能好好的活在当下。或是我9点写心得报告,我想要在10点之前写完,可是就因为这个10点,脑子里一直是10点,不断的审查时间,整个过程都在“赶”报告,根本没有活在当下的只是去做。回想起来,整个生命过程都充满了类似的经验。时间仿佛控制了我们的行为与行动。
其实,更正确的说法是,我们并没有发挥时间的妙用。时间是没有好坏的,它只是负责告诉我们现在的状况。可是,我们却在这一刻产生了能所、分别,忘记了生命,更别说观照一切境界。当我们在这一刻里只是去做,根本不需要时间;那时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是无限的、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妄念的产生,那也是没有时间观念的。我们根本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产生妄念。
没想到最普通不过的睡觉,竟然让我了解到生命是无时间观念的。生命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它是不需要依靠时间的。生命实在是太细了,必须好好的关照,好让自己慢慢的看透生命。
家民顶礼
[时间是金钱,时间是本钱的观念打破后,才能跟生命做约会,生命的状态,只是存在。]
家民六祖辩证(一)心的报告
苦从哪里来?从矛盾、对立中来!
矛盾、对立从何来?从“我想要的”跟“境界所现的”不相应。
那,这“我想要的”从哪处来?......
最近,发现生活上情绪起伏很大,尤其是在工作上。在金钱物质主导的世间,清楚知道贪欲正在扩大中。随着岁月的增长,俸禄、地位与影响力的诱惑确实带来了不少的挑战。“贪嗔痴”与“戒定慧”的对决天天都在上演。发现到在这五花八门的世间里修行并无想象中容易。末那识里的俱生我执太过于强大,每天的执著与放不下消耗了不少的生命能量。
虽然知道对治的方法,可是生命还是很疲累。再深一层观照,竟然发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制造妄念。相对下,用功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所以疲累是肯定的。那个过程非常微细,原来生命能量就是这样子一点一滴的被吸干。可是,这样也好,这种情况可以拿来磨练。
妄念的生起,是末那识的因,加上外境的缘。现在的体验是,当境界发生了,竟然不是完全的接受。接受发生说是简单,做起来却是考功夫。工作量像座山,已经是铁证的事实,已经是发生了,可是内心却一直在抱怨。知道不应该抱怨,可是那微细的妄念很自然地在没察觉下产生了。脑子里一直在转,成千上万的念头一直在涌出来!看到这一点时,实在太可怕了。之前尝试过转念,把负面的思想转换成正面,可是后来发现那还不是真正的活在当下,因为正负还是一种对立,并不是究竟圆融。那种效果很短暂,只要正面因缘消失,烦恼就会来了。接下来呢,尝试过接受发生,然后只是去做、专心去做。嗯,那时候发现到那种情况下妄念是没有生起的。这个体验让我尝试了什么是“活在当下”。
「禅,乃是应安于当下,一切涵容。」
嗯,没错!就是这种感觉。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能,没有所;没有预言,没有历史。
那有什么?
「啪!」
现在坐在椅子上,双手在键盘上起舞,打着心得报告。
家民顶礼
[噢!]
家民《六祖坛经机缘品-10(I)》心得报告
「乘是行义,不在口中,如须自修,莫问吾也」
“你自己现在是什么乘?修学佛法的动机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现在是依法修行,是大乘也。
修学佛法的动机是见性开悟,誓愿度无边众生。
修学方向是每天早上定时做功课[108拜 + 静坐],以治“审查之心”。决定了就只是去做,不要审查,加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丹田呼吸,以治“虚妄之心”。
「不分别,才是中道」
这,我很有感觉。最近的修行都是在调整自己的观念与心态。往内观时发现到“分别心”是那么的强悍,仿佛就是心的主导者,无时无刻都在起作用。起了分别心,根本不能活在当下,更别谈3C - 正确的处境、关系、和操作消失得无影无踪。家庭上、工作上、活动上、乃至于修行上都会出现。起了分别,就不能交融、融入了;不能感觉到当时的处境和关系,导致操作失灵。偶尔的清明心方能让我有幸的活在当下。现在的状况都是处在于事后才发现,还有待进步。
「从缘起法了解空性;从空性里面去了解诸法的性。」
从因缘所生法去了解空性,是无常无我。因缘不同的时候,它就跟着变化。很多人觉得一切法有障碍,因为没有找到很好的缘。如果找到好的缘,固体能变成气体,水能与油交融。这堂课受益了。
家民顶礼
[佛说众生有佛性,赵州说狗无佛性,哪一个是正确?如何回到中道?]
“你自己现在是什么乘?修学佛法的动机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现在是依法修行,是大乘也。
修学佛法的动机是见性开悟,誓愿度无边众生。
修学方向是每天早上定时做功课[108拜 + 静坐],以治“审查之心”。决定了就只是去做,不要审查,加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丹田呼吸,以治“虚妄之心”。
「不分别,才是中道」
这,我很有感觉。最近的修行都是在调整自己的观念与心态。往内观时发现到“分别心”是那么的强悍,仿佛就是心的主导者,无时无刻都在起作用。起了分别心,根本不能活在当下,更别谈3C - 正确的处境、关系、和操作消失得无影无踪。家庭上、工作上、活动上、乃至于修行上都会出现。起了分别,就不能交融、融入了;不能感觉到当时的处境和关系,导致操作失灵。偶尔的清明心方能让我有幸的活在当下。现在的状况都是处在于事后才发现,还有待进步。
「从缘起法了解空性;从空性里面去了解诸法的性。」
从因缘所生法去了解空性,是无常无我。因缘不同的时候,它就跟着变化。很多人觉得一切法有障碍,因为没有找到很好的缘。如果找到好的缘,固体能变成气体,水能与油交融。这堂课受益了。
家民顶礼
[佛说众生有佛性,赵州说狗无佛性,哪一个是正确?如何回到中道?]
家民《六祖坛经机缘品-09》心得报告
曾几何时,我有过一段少欲知足的日子。日子过得多么的悠闲自在,妨如从世间抽离出来了,甚少被世间常态影响,潇洒极了。工钱虽不多,可是也不会去渴望。那时的心是比较清楚的,眼光心量也随之广大。当时的修行似乎足以面对生活中种种的欲望挑战。
当初还以为修得不错了,可是其实只是牵引出无名业障的因缘还没到而已。半年里,公司两度调薪,一度升职。看着工钱的起跳,我掉入了金钱的追逐;我发现我竟然渴望工钱不断的向上爬。在这一段时间里,主管也离职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来了。只要可以向上爬,工钱自然会三级跳!
境界来了,无始贪嗔痴也跟着相应了。当初和我一起进入工作的好伙伴,我们竟然开始有了内在的敌意,为那个所谓的“主管”而暗地里竞争。失败啊!当初的我,是多么的自在,努力做好本份就好,工钱拿到多少就多少,根本不会因此而烦恼。现在,给我多了,贪欲反而泛滥?!并且牵引出贪嗔痴?!!太可怕了!怎么那么脆弱,一个小小的境界竟然击溃了我。
我还“以为”不会为钱财这庸俗的世间产物而转,可是我实实在在的被影响了。怎么办?修!参!破!
无常观、不净观、无我观。
这段日子里,我都在读The Compass of Zen。
Everything is impermanence, everything eventually rises and goes, everything is based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cause and effect. All things appear in this realm of sentient beings cause of some primary cause act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produce a result. Primary cause meets with condition, hence result will produce. When conditions are gone, it will soon decline and dissolute. Wealth, sex, fame, food, and sleep, these desires are impermanent, they will soon dissolute when conditions are gone. Nothing is to be attached.
这次的发生让我印象深刻,受益不浅。在次让我体验到是我自己制造了诸多烦恼;嗔恨、嫉妒、猜疑、贪恋。境界来时,当我细细的观察内心的变化,我发现了是我自己制造了一切一切。所谓的分别比较,嫉妒贪痴。更棒的是,当清楚知道情绪被牵引出来时,把功夫用上,可以把那情绪放下。情绪的无常、内心转变的无常,让无常观的体验更深了。
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缘灭的,没什么好留恋、执著的。当我回顾人生时,我发现我曾经把自己退出来,不执著五欲。可是今天,无名业障让我再次掉入财色名食睡。修行路上的起起落落也正好验证了无常,没什么好烦恼的。可是,这也促使了我发愿要更精进修行,不可懈怠!
家民顶礼
[既然明白五欲是无常亦是空,会更进一步离五欲,而非可在五欲中混着并说没什么好执着的。see clear.]
当初还以为修得不错了,可是其实只是牵引出无名业障的因缘还没到而已。半年里,公司两度调薪,一度升职。看着工钱的起跳,我掉入了金钱的追逐;我发现我竟然渴望工钱不断的向上爬。在这一段时间里,主管也离职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来了。只要可以向上爬,工钱自然会三级跳!
境界来了,无始贪嗔痴也跟着相应了。当初和我一起进入工作的好伙伴,我们竟然开始有了内在的敌意,为那个所谓的“主管”而暗地里竞争。失败啊!当初的我,是多么的自在,努力做好本份就好,工钱拿到多少就多少,根本不会因此而烦恼。现在,给我多了,贪欲反而泛滥?!并且牵引出贪嗔痴?!!太可怕了!怎么那么脆弱,一个小小的境界竟然击溃了我。
我还“以为”不会为钱财这庸俗的世间产物而转,可是我实实在在的被影响了。怎么办?修!参!破!
无常观、不净观、无我观。
这段日子里,我都在读The Compass of Zen。
Everything is impermanence, everything eventually rises and goes, everything is based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cause and effect. All things appear in this realm of sentient beings cause of some primary cause acting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produce a result. Primary cause meets with condition, hence result will produce. When conditions are gone, it will soon decline and dissolute. Wealth, sex, fame, food, and sleep, these desires are impermanent, they will soon dissolute when conditions are gone. Nothing is to be attached.
这次的发生让我印象深刻,受益不浅。在次让我体验到是我自己制造了诸多烦恼;嗔恨、嫉妒、猜疑、贪恋。境界来时,当我细细的观察内心的变化,我发现了是我自己制造了一切一切。所谓的分别比较,嫉妒贪痴。更棒的是,当清楚知道情绪被牵引出来时,把功夫用上,可以把那情绪放下。情绪的无常、内心转变的无常,让无常观的体验更深了。
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缘灭的,没什么好留恋、执著的。当我回顾人生时,我发现我曾经把自己退出来,不执著五欲。可是今天,无名业障让我再次掉入财色名食睡。修行路上的起起落落也正好验证了无常,没什么好烦恼的。可是,这也促使了我发愿要更精进修行,不可懈怠!
家民顶礼
[既然明白五欲是无常亦是空,会更进一步离五欲,而非可在五欲中混着并说没什么好执着的。see clear.]
家民《六祖坛经疑问品/机缘品-08》心得报告
与往常一样,必需经师父提点,才能发现经中的无相颂原来处处疑点。听了解说才发现问题,惭愧、惭愧!惭愧本身的粗心习性依然强烈,做功课时还是在表面。为了要交功课而做,没有用心、融入功课。
看到了问题,就必须调整。所以,我就尝试深入了解。看过了六祖坛经和师父在疑问品的无相颂,本身是比较认同师父的。话说如此,我并非完全认同师父所说。我发现,语言文字的了解是很个人的。
打个比方,无相颂提到“心平何劳持戒?”师父觉得是“心平更以持戒”,佛陀开悟了还是持戒、制戒。当初听到师父说到这时,我是猛点头认同的。可是,当我看回经中版本时,发现我的了解却不同。心平何劳持戒,当心是清明时,他并不需要辛劳持戒的,因为他本身就已经是戒了,所作出的任何动作都是依法依戒的。他的生命本身就是戒了,根本不需要费任何劳力持戒,反之他会很自然呈现出来的。心若是平静,生活上的每个动作都自然是戒了。所以,我是可以接受心平何劳持戒的。
同样的发生在“行直何用修禅?”。行直本身就是禅了;若每一刻都是清明心,都是正确处境、关系、与操作,这本身就是禅,根本不需要修。
至于认同的部分有如“恩则亲养父母”,师父改为“恩则父慈子孝”。恩,一个自古以来都被认同的伦理。可是,我们都被教导“孩子”孝顺“父母”而已,一个单向的伦理,只有孩子应该做。社会就被这单向的观念误导,使用所谓的伦理要求别人,一切变得理所当然。可是,伦理并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它也包括教养子女。父母慈、孩子孝,双向关系,这才能够圆融。伦理是用来检讨自己的,使自己的行为更合轨道,也能够让世界更稳定、有秩序。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孝顺是理所当然的,忘记了自己也必须时时检讨学习。凡夫都会造业,并不会因为是长辈而不造业。单向伦理的理所当然会让我们迷失,忘了检讨忏悔。
社会需要生活伦理来达到和谐。而我们都是从社会伦理中学习、修行,一步一步的走向解脱之道。
家民顶礼
[ 果煜法师怕有人误解学了禅之后就可以不持戒了。从清明心的理解“心平何劳持戒”是对的。]
看到了问题,就必须调整。所以,我就尝试深入了解。看过了六祖坛经和师父在疑问品的无相颂,本身是比较认同师父的。话说如此,我并非完全认同师父所说。我发现,语言文字的了解是很个人的。
打个比方,无相颂提到“心平何劳持戒?”师父觉得是“心平更以持戒”,佛陀开悟了还是持戒、制戒。当初听到师父说到这时,我是猛点头认同的。可是,当我看回经中版本时,发现我的了解却不同。心平何劳持戒,当心是清明时,他并不需要辛劳持戒的,因为他本身就已经是戒了,所作出的任何动作都是依法依戒的。他的生命本身就是戒了,根本不需要费任何劳力持戒,反之他会很自然呈现出来的。心若是平静,生活上的每个动作都自然是戒了。所以,我是可以接受心平何劳持戒的。
同样的发生在“行直何用修禅?”。行直本身就是禅了;若每一刻都是清明心,都是正确处境、关系、与操作,这本身就是禅,根本不需要修。
至于认同的部分有如“恩则亲养父母”,师父改为“恩则父慈子孝”。恩,一个自古以来都被认同的伦理。可是,我们都被教导“孩子”孝顺“父母”而已,一个单向的伦理,只有孩子应该做。社会就被这单向的观念误导,使用所谓的伦理要求别人,一切变得理所当然。可是,伦理并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它也包括教养子女。父母慈、孩子孝,双向关系,这才能够圆融。伦理是用来检讨自己的,使自己的行为更合轨道,也能够让世界更稳定、有秩序。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孝顺是理所当然的,忘记了自己也必须时时检讨学习。凡夫都会造业,并不会因为是长辈而不造业。单向伦理的理所当然会让我们迷失,忘了检讨忏悔。
社会需要生活伦理来达到和谐。而我们都是从社会伦理中学习、修行,一步一步的走向解脱之道。
家民顶礼
[ 果煜法师怕有人误解学了禅之后就可以不持戒了。从清明心的理解“心平何劳持戒”是对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