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也用來形容出發心求覺悟的眾生。雖然我現在學佛還是半桶水,只要我下定決心,去努力,一定能漸漸清清楚楚,而平穩下來。
頓悟法門的修行是這個時刻,是這樣的心境;下一個時刻會有什麼變化,是根本沒有跡象的,即前念和後念是沒有層次的。所以如果自以為已修到快開悟的境界,一定離開悟還遠得很。所以當我們修行時,不需去分辨我這已是什麼境界,就交給師父去印證。而對於一個真開悟的人,是不需印證的,因為疑情已全消散。回答禪師的問題就像躲壁球一樣,功夫好的話,不只自己躲得快,而且還能把球還給他。我發現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有同樣的道理,尤其是在輔導別人,即要把問題丟回給他去想。
世間名利和愛情,都是妄心,如果看得太緊、放不下,菩提心很快就打失,也很難發起來。所以只要一天我們還執著於世間法,生死一天都難了。如果我們把心安住在求覺悟的修行中,也還不是真心。不過,雖帶些妄見,可是能幫助我們走向覺悟之路。所以,我們要把心安住在菩提道上,而不是世間法。念頭不一定是妄念。如果念頭沒有我執,就不是妄念,就像佛陀一樣,一切萬物只是自然映現出來。因為我們還未成佛,一定會有念頭,那就不要去執著這些念頭。
佛法是以心傳心,既無心了,還傳個什麼?如果我們越去求,就表示我們越不夠資格,而是在攀緣、愛取。就算開悟了,不等於解脫。見性開悟者會以所覺悟的法來斷習氣、無明、業障,以至證得大圓滿境界。所以佛法修行是要持續的。因為我們還沒開悟,就要更精進的去修!
每天忙著尋師問道,練東研西,其實也是在攀緣,在輪迴,所以我們應該定下心來。若能從掌握大原則,而用心去多觀察、思惟、探究,法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用佛性,智慧就能漸漸地顯現。
頓悟法門的修行是這個時刻,是這樣的心境;下一個時刻會有什麼變化,是根本沒有跡象的,即前念和後念是沒有層次的。所以如果自以為已修到快開悟的境界,一定離開悟還遠得很。所以當我們修行時,不需去分辨我這已是什麼境界,就交給師父去印證。而對於一個真開悟的人,是不需印證的,因為疑情已全消散。回答禪師的問題就像躲壁球一樣,功夫好的話,不只自己躲得快,而且還能把球還給他。我發現其實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有同樣的道理,尤其是在輔導別人,即要把問題丟回給他去想。
世間名利和愛情,都是妄心,如果看得太緊、放不下,菩提心很快就打失,也很難發起來。所以只要一天我們還執著於世間法,生死一天都難了。如果我們把心安住在求覺悟的修行中,也還不是真心。不過,雖帶些妄見,可是能幫助我們走向覺悟之路。所以,我們要把心安住在菩提道上,而不是世間法。念頭不一定是妄念。如果念頭沒有我執,就不是妄念,就像佛陀一樣,一切萬物只是自然映現出來。因為我們還未成佛,一定會有念頭,那就不要去執著這些念頭。
佛法是以心傳心,既無心了,還傳個什麼?如果我們越去求,就表示我們越不夠資格,而是在攀緣、愛取。就算開悟了,不等於解脫。見性開悟者會以所覺悟的法來斷習氣、無明、業障,以至證得大圓滿境界。所以佛法修行是要持續的。因為我們還沒開悟,就要更精進的去修!
每天忙著尋師問道,練東研西,其實也是在攀緣,在輪迴,所以我們應該定下心來。若能從掌握大原則,而用心去多觀察、思惟、探究,法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善用佛性,智慧就能漸漸地顯現。
不要只做笔记,多在生活中去观照内心的起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