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3, 2014

丽燕_六祖下pg303-379_心得报告


果煜法师提出:愿其实是要不断地去发,因为众生即使今天发愿了,明天可能又懈怠了矣。不断的重新发愿,从不断地提起、不断地导正,最后能使我们的身心,精确的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
是的,就是这样。

感恩三宝!感恩善知识!感恩一切众生!
愿生生世世身在三宝中!

黄丽燕 顶礼
摘要:
1 真正的忏悔,是从对佛法能 深入了解后才有的。
1.1 【众生从我见。我执而有我慢。我爱。故现行为愚迷。憍诳。嫉妒。贪坚。嗔恚等业】
1.2 而【愚迷】乃是指众生的我见。一切的恶业来自於无明;而无明的更本则是我见。
1.3 我见为业因,苦报为业果。
2 我们要掌握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忏悔,要从【因】中去忏悔,而不要在【果】上求忏悔。
2.1 一般人的忏悔,不是从因上去忏悔,而是迴避恶果尔!
2.2 如果我们因为苦报道了才去忏悔;就根本不觉醒因是什么?效果必是很有限。
3 故最究竟的忏悔法门,乃是【见性开悟】也。因既见性开悟已,才能真断【无明】的恶因。是以经纶中,皆谓【无生忏】的功德最大。以见性故而能证得无生法忍!
4 然开悟证果者,虽能断恶因;却不能免于从过去因而有的恶果。故即使成佛了,某些恶报还是免不了的。其实,对一个开悟的人而言,重报、轻报,对他来讲都不是问题。因为对任何现象,他都已能坦然接受也。
5 忏者,必从心来忏。所以,既拜未必是忏,也忏未必得拜!
5.1 有效忏悔,是省思或觉悟到一种观念。以这个观念更开通故,能把过去的执着消除了。
5.2 真正的忏要从【理】上去忏。
6 忏悔跟发愿,其实是一体的两面。
6.1 以众生苦故,能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
6.2 因为惑、业故,乃发【烦恼无尽誓愿断】。
6.3 以要修道故,而发【法门无边誓愿学】的愿。
6.4 而【灭】者,从消极而言是灭恶因、灭恶果;但就积极而言,即是福慧两足,故曰【佛道无上誓愿成】。
以上的【四宏四愿】与【苦寂灭道】间,有严谨的对应关系。而非四圣谛是小乘尔,四宏四愿才是大乘法。
7 把【众生】定义为:在我们心中种种的邪迷心、诳妄心、嫉妒心、恶毒心等,却是从心中的妄想而定义众生也。以必先度心内的众生,才能度有情的众生,故【众生】可归纳为四个层次:
7.1 众缘所生法,包括有情、无情。(众缘所生法,就是众生。)
7.2 狭指有情众生——於六道中轮回者。(在六道轮回的生命体也)
7.3 心识所生众相,即一切妄想执着。(不断【生】起【众】相;故众生即是指妄想、杂念也。)
7.4 脈中一切障结,因脈障而有觉受也。(在密教中:初从中脈而生出八大支脉;再从八大支脈而辗转生出七万两千条脈。
以上四种众生,如就禅法而言,主要是指心中的妄想也。故要先以定慧来度心中的众生,而非忙着去度世间中种种的有情众生。
8 云何【度众生】?从【见性】中而入【不二】法门,即度一切众生也——以既非众,亦无生也。
8.1 要怎样度众生?就是用正见去度。因为既【见性】则能入【不二】法门,於是以【不二】故,即度一切【众】也。众就是多也。
8.2 【同事度众生】主要还是从【打破界限】而能度众生。反之,若觉得——我在度众生。那你很伟大囖!其实,你正忙着【制造众生】哩!同理【同体大悲】也是就消除界限而有的。因此必从见性而入不二法门,才能度一切众也。
8.3 世间只是现象的流转变化。
8.4 心不再产生种种妄想执着,即是心通。
南狱慧思禅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化?】这【被我一口吞尽】乃为,既入不二法门,即无佛跟众生的差别也。故既无佛道可成,也无众生可度。
9 【烦恼无边誓愿断,自心除虚妄】妄想乃从无明生,因此若断除无明根本,即能断尽一切妄想和烦恼也。
10 【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无上正法】学者,觉也。从佛性而能觉照,显了,是为学也。普贤十大愿中的【常随佛学】即谓:当常随佛性,而去觉悟!
10.1 【未必攀缘外觅,才是学也。也非室守幽寂,即能觉也。】因为根本的心法,不是跟别人学就能成就的,而是要自己思维、自己沉淀、甚至要经过长时间的参究,才能慢慢领悟出来。因此——法门无量誓愿学,若学得太复杂,反将离道越远。
10.2 佛法,尤其是见性法门,要由统合中才能觉悟到根本。(必从消除界限)
也非室守幽寂,即能觉也。
10.3 佛法没那么复杂。莫以【法门无尽】而产生【佛法乃很复杂】的错觉。佛法乃是从根本的教理而流转出不同的修行法门。
10.4 不同的修行法门,乃为度化不同的众生尔!因此,根本还是一样。在学佛的过程中,当把握一个原则:从差别相中,去参究共通性。能以这种方式去学,比越学越简单。
11 必从末而寻本,才能成就见性开悟。见性开悟,在佛法称为【根本智】。从根本智中开展出【后得智】,便能无量为一,一为无量。这才是真正的【法门无量誓愿学】
12 【阿含经】中,较偏尚解脱道。把无明消除,把烦恼断尽,即是解脱也。在无明消除,烦恼断尽的当下,就已成佛了。故心能与觉性完全相应,这就是【成佛】了。
13 总结四宏四愿,愿其实是要不断地去发,因为众生即使今天发愿了,明天可能又懈怠了矣。不断的重新发愿,从不断地提起、不断地导正,最后 能使我们的身心,精确的维持在愿力的轨道上。虽再不刻意发愿,反而能真正地落实在愿力的轨道上。
14 【归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
15 从忏悔、发愿、而后有皈依。【皈依】即皈跟依,其实是不一样的。以【依靠】事相三宝,而能【归回】理体三宝。
16 法性为根本智,法相为后得智。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道种智。
17 以性相圆融故,而能理事无碍。以理事无碍故,而能福慧具足,故称为【两足尊】。
18 两足尊,其实福慧具足,是果。因,唯入中道不二法门也。

[如是如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