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5, 2014

美芳_六祖下 pg235-257_心得报告

[如水常通流],指的不是无记状态,而是平等无障碍故。默而寂照,照而常默。

在读到《六祖坛经》的这章时,果煜法师就有提到“众生因为用心不平,所以才会在境界中有取有舍这让我联想起在去年禅修营时,看到自己的念头很多很多,有时候会被念头带走了而沉溺在大脑的连续剧里;所以有感觉到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到丹田呼吸,一下子又会被念头带走, 而没办法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在小参的时候,就向Hye Tong Sunim请教; Hye Tong Sunim 那时候给我的回馈是念头升起是正常的,it’s no good no bad when thinking arise. 在禅修的时候,I regarded it as bad situation, 所以这就造成了我情绪的波动;看到自己的念头升起,或被念头带走的时候,我有升起不喜欢的感受。而这不喜欢的感受,会让自己更加去注意及执着这些念头。所以,现在回到生活上及静坐的时候,看到念头升起的时候,就提醒自己Hye Tong Sunim 的教导,不再去计较为什么这么多念头; 过了一会儿,就不会继续去追逐或攀缘这些念头了。喜欢或不喜欢,good or bad, 这等等的用心不平,如果不细微的去看,或通过善知识的提醒,真的会没看到自己掉入这相对里头。

此外,法师用“燃料”及“水性来譬喻我们的佛性。虽[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但相上(根器)因自己的无名业障而有所差别。如果知道自己性上有般若之智,但不常通过闻,思,修的话,就只是停留在 ‘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而已(以为自己本来就具足佛性)。 回顾之前我是闭门造车的,只是会选择阅读公安禅的书籍,因为很多都是英文,而且又很简短,不多使用文字;而最近因为华藏工程,必须读“六祖坛经”,“成佛之道”(当有很多很多的华文字及名相,我就很懒惰读了)。那时我有升起比较的心, 纳闷为什么要读这么多的语言文字?但是因为必须交功课,所以就只好硬着头皮读。当读成佛之道时,读到其中一句“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别”,我可以明白了。其实成佛之道也好,公案禅也好,所讲的都是究竟的佛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而已。 一个是让我们在理上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佛法,而另一个是通过“行”去体验佛法。 而闻,思这个过程里头,因缘来到的时候,不应该排斥听不同的法门(小乘,大乘,禅宗也好)。虽语言文字有所不同,然而这些不同之处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去思维佛陀所说的真理。希望有一天能够懂得如何把这些不同融汇贯通地运用在生活里头。

美芳顶礼


【任何法门都是指月的手,重点是见到月亮而非手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