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5, 2014

诗云_六祖下pg 235-257_心得报告

     通常禅坐时都会习惯上把专注力放在丹田上,不过这儿就有说到当你把专注集中到一段时间后就会不动,然后接下去就会昏沉、无记。那到底应把专注力放在那儿?

     “烦恼即是菩提”。烦恼并不只是可恶而已,只要清楚知道“我在烦恼中”,“烦恼是虚妄的”,到最后怎样扭转它,那烦恼还是可以很好相处的。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我提起心积极的修行。


【参疑情。“我是谁”或是起观。因烦恼而修行,就是要离苦啊!所以不能不认识苦。】

佩吟_六祖下pg235-257_心得报告

有时候自己比较像死水,多过八风吹不动。面对某些事情我可以不被影响,可是想想其实是没感觉。我应该要对一切境界清楚明了,只是心不起波动,这才能生智慧。相还是有差别的,只是性是不动的。


众生本来就有般若智慧,可是还得透过菩萨的教化,从闻思修,才能见性开悟。有些燃点高,有些则较低。既然燃点低,就要更努力的去闻思修,总有一天会被点燃的。最近学佛有点懈怠了,可能我本身就是三分钟热度的人,刚开始就很有干劲,新鲜感,可是久了,在社会滚了几滚就又变懈怠了。可是感恩有继续来上行愿茶会,让我提起回正念。所以要做汽油,而且不断提升自己、也照亮别人。


 佩吟 合十



【发最根本的愿来对治懈怠,那就是不要离开行者培训营永远跟行愿茶会在一起。】

美芳_六祖下 pg235-257_心得报告

[如水常通流],指的不是无记状态,而是平等无障碍故。默而寂照,照而常默。

在读到《六祖坛经》的这章时,果煜法师就有提到“众生因为用心不平,所以才会在境界中有取有舍这让我联想起在去年禅修营时,看到自己的念头很多很多,有时候会被念头带走了而沉溺在大脑的连续剧里;所以有感觉到不知道该怎么办?回到丹田呼吸,一下子又会被念头带走, 而没办法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在小参的时候,就向Hye Tong Sunim请教; Hye Tong Sunim 那时候给我的回馈是念头升起是正常的,it’s no good no bad when thinking arise. 在禅修的时候,I regarded it as bad situation, 所以这就造成了我情绪的波动;看到自己的念头升起,或被念头带走的时候,我有升起不喜欢的感受。而这不喜欢的感受,会让自己更加去注意及执着这些念头。所以,现在回到生活上及静坐的时候,看到念头升起的时候,就提醒自己Hye Tong Sunim 的教导,不再去计较为什么这么多念头; 过了一会儿,就不会继续去追逐或攀缘这些念头了。喜欢或不喜欢,good or bad, 这等等的用心不平,如果不细微的去看,或通过善知识的提醒,真的会没看到自己掉入这相对里头。

此外,法师用“燃料”及“水性来譬喻我们的佛性。虽[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但相上(根器)因自己的无名业障而有所差别。如果知道自己性上有般若之智,但不常通过闻,思,修的话,就只是停留在 ‘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而已(以为自己本来就具足佛性)。 回顾之前我是闭门造车的,只是会选择阅读公安禅的书籍,因为很多都是英文,而且又很简短,不多使用文字;而最近因为华藏工程,必须读“六祖坛经”,“成佛之道”(当有很多很多的华文字及名相,我就很懒惰读了)。那时我有升起比较的心, 纳闷为什么要读这么多的语言文字?但是因为必须交功课,所以就只好硬着头皮读。当读成佛之道时,读到其中一句“三德等究竟,方便示差别”,我可以明白了。其实成佛之道也好,公案禅也好,所讲的都是究竟的佛法,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而已。 一个是让我们在理上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佛法,而另一个是通过“行”去体验佛法。 而闻,思这个过程里头,因缘来到的时候,不应该排斥听不同的法门(小乘,大乘,禅宗也好)。虽语言文字有所不同,然而这些不同之处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去思维佛陀所说的真理。希望有一天能够懂得如何把这些不同融汇贯通地运用在生活里头。

美芳顶礼


【任何法门都是指月的手,重点是见到月亮而非手指。】

晓文_六祖下pg 235-257_心得报告

最近的一个发生让我看到自己的烦恼根源:自己是个很想同时完成很多件事的人,又不放心把工作给别人完成,结果就造成自己的烦恼,其实仔细想一想,自己是在剥夺别人的学习机会,也同时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所以现在开始学会放下期待,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工作做好,学习好好分配工作,烦恼就减少了。

有些人开始修行时很得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后劲不足,懈怠去了,我就是这一类人,现在开始自己每天都会做早课,做功课,虽然偶尔有懈怠的时候,可是能比较快就觉察到了。

晓文 合十


【只要不离开行愿茶会,懈怠的习气一定得救。】

旭腾_六祖下Pg 235-257_心得报告

[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那天儿童班开课礼发生变化,流程临时更改次序,本来由师父向大众的开示转换成只向小朋友们的开示。当时心里在想师父会怎么样让小朋友明理佛法。哪知道,师父就直接坐下来与小朋友以谈天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做到今年儿童班的理念——种一棵水果(菩提)树。过程没有一句带有佛法名相或词句,不过对于小瓜们呢,目标是非常清楚的。看回自己,其实自己是非常不会陪的,在不熟悉的环境,很多时候都是嘴巴能省则省的境界。买东西不多问,可以的话,有时是用身体语言罢了。再看回去,自我保护过盛。小时候,妈妈常说,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不要逗留太久,不要随随便便让人进屋、借东西给人。表面上看似大方,其实内心一直在揣则不安。今天突然有感而发,心里默许说我愿意在行者营内承担带组的责任,不要又在空有度人之能,却独善自身。上阵吧!旭腾,学习说话吧!还有很多小根之人需要我们提拔,而不是空说他们因无名、业障听不懂的大道理。

这里法师也提到持诵经典。这就要惭愧了,心经唱久了,有时还不对呢,不只心经的还没做到,连也还没到。要会持也要会诵,再来再来
水常流通,这个的境界是明白了,也不多写,就专注把功课做好,境界来了就真实的去经历。


【真实经历后,还要深度观照,然后自我超越。】

怀友­_六祖下pg236-257_ 心得报告

“死亡不是问题,生病也不是问题,任何发生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未能见性,未能开悟。”

读到这段话,内心微微的在发抖。这两天种种无常的发生让我内心有一股空洞的感觉,好似平常心里的依赖不见了一般。身边一些朋友的亲戚病了,得了不同的癌症。父亲可能快要事业了。

种种的发生仿佛在提醒我要精进,内心的资粮必须在丰富一些来面对种种的发生。

在一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开悟,不开悟这么能快乐的面对一切发生,不开悟又这么能快乐的面对一切的众生呢?

心病了,人就会苦。我实在是找不到不要开悟的理由。

此时此刻,想要开悟的心。就像金刚心一样勇猛,坚定。

“广大无边,心在何处?心即娑婆,娑婆即心,本来如此,何必挂碍?”


【心即娑婆,娑婆即心,还须要开悟吗?】

Monday, March 24, 2014

苏倩妮_六祖上p165-183_心得报告


在生活上面对考验,能让心得到训练;当自己能提起心时会让自己的身心提升;当自己觉得心力不足,无从下手出,选择不理事的方式,虽然知道不应该,但是自己不懂怎样解决。近期觉察到面对要处理事务时,处于无奈的心情,发现自己很缺乏智慧待人处事。
学习让自己的心安于平静,培养定力,从定中培养智慧。
感恩!
倩妮合十


【有了学习的方向后, 须要更进一步的前进;心净能生定,智慧是闻思修的结晶】


碧欣_六祖上p165-183_15.01.2014

惠能大师说“仁者心动”,是要点醒争论“帆动”和“风动”的两位僧侣:一、因为有心,所以有境。二、也因为妄心动故,所以才会有争论。更实际的是,两人不只是在争义理,而是在争义意气。争义理,则公理会愈辩愈明;而若争意气,则愈争愈无明。
这一段话,特别有感觉和感触。现实生活中,争“帆动”和“风动”的僧侣,不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吗?因为放不下面子,因为好胜,因为什么都要别人听从、顺从自己说的话,所以争得面红耳赤、心力交瘁,负能量充斥整颗心。这一切,源自于恶劣的习性和惯性没有断除,却还要赖说是“死性不改”,造成自己常常蒙蔽在无明之中,悲哀的轮回,一再上演!
这一些事件的后遗症,我都看到、感觉到,而且知道了。距离真正做到,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改变往往都是不彻底的。复原的过程,更是耗时耗力,用尽能量的最后,是得不偿失。拒绝改变,果报现前就得接受。

【有了学习的方向后, 须要更进一步的前进;心净能生定,智慧是闻思修的结晶】



苏倩妮_六祖上p123-165_心得报告

性与相-从相中看到性的存在
相,是生活上每个人事物的发生。
自己生活上的喜悦,多半被情绪所牵引。对于发生所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让自己的情绪在波动。从这儿也连带家人的生活与情绪也影响自己。实在是很不欢喜的过程。然而,学佛发心要培养慈悲心,就尝试在彼此生活中多用心多沟通,家人的联系还是没有很好的改善,只是没有变坏已经很感恩了。生活上看见种种的顺境与逆境真的相的呈现。
学佛后,会警惕自己,欢喜不欢喜的情境会过去的;要从经历中培养自性。
感恩!


【要从人事物的变迁中去见到无常而非“培养自性”】

Sunday, March 23, 2014

维懿 《六祖坛经辨证上》p68-92_心得报告



要远离烦恼,即是要保持平常心;要保持平常心,乃须接受“无常”。变坏,是无常;变好,也是无常。唉,总是容易在变好时,自鸣得意;变坏时,则一直钻牛角尖。还记得曾经有一位师父开示时说过,我们都知道因缘果这个真理,但每每遇到境界时却做不到、接受不到。确实。八日禅的circle talk时,我曾感慨,一年一次的禅修是不够的,应当在每日都能修持,静坐短时间都好。啊结果咧……惭愧的是,在家安逸过头、太过投入于自己的兴趣,啥都没有做到。对自己感到抱歉。

 [ 对自己抱歉后还要有行动。]

速媚 《六祖坛经辨证上》 p123-165_心得报告



       我执就是烦恼的根源。凡人都是自私的, 尤其牵涉到个人利益。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都会先分析它对我的有影响。如无关系, 那就算了吧! 可是当牵涉到我们时。 我们就会去争取它,争取不到,就会烦恼。
            以前对学佛的观念, 就是空。 空就是什么都不管, 活在佛的世界就好了。 可是接触到了, 却不是如此。 我们可以不思, 可是不能不知。
 
[ 接着还要correct function ]

Wednesday, March 19, 2014

坪玶六祖上p92-123-心得报告

智慧与福田
进入佛门之后,都很常听到福慧双修这四个字。虽然这四个字很普遍,可是在这一次读六祖坛经时,才发现到原来这四个字不是如平时自己所了解的一般。
之前对福慧双修这四个字所了解的是福田和智慧是各别去修的。行布施、当义工就是在修福而修慧却是听闻佛法,闻法后就去思,然后再去修。在这一次阅读六祖坛经辩正时,才明白福慧双修不是福田和智慧各别去修的,而是以智慧为导向,而最终能成就福德也。
福慧双修固重要,在修福的当儿只要不离开智慧,必能福慧圆满。
弟子,
坪玶 顶礼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以智慧或正见为导向去过活,才是福慧双修。]


联俊_《问世间情是何物之一》 - 心得报告


不只我们人类有情,动物也一样有情。目前仍然还是单身的我,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则喜欢享受孤独的生活,虽然孤单也乐在其中。曾经多次遭遇挫折时,得到朋友的帮助,体会世间有情。自从加入义工行列后,更加感受到人间有情、人情可贵。我曾想过尝试做一个平凡的人,成家立室,过着幸福的日子。但这么多年里,经历多次的失败与成功,从种种迹象显示我的宿命是偏向那里,启示要我做出抉择,难免要付出牺牲,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生时代的情场得意,学场失意,被老师认为靠个样子,很明显是要我在这两项其中作出选择,到现在为止我还在犹豫着,到底应该选择那里?
联俊合十


[先忏悔后,才看清楚方向做决定。]


联俊_六祖上pg231-268_心得报告


即心即佛,愿垂指谕。这里是指心性即是佛性。所谓即心即佛,是以真如心即是佛性。心性即是指真如心,就因为众生有此心的缘故,才能觉悟,而达到觉悟后,才真正瞭解什么是佛性。所以真如心,即是佛性,这里是从理谛而言,但在修行而言,即使悟到这个道理,也不算圆满。还是要随着这个道理继续修行,这就是悟后启修,直到修成后才能把贪嗔、我慢的习气全部断除掉,这时才能证得解脱境界。所以就行门而言,是从悟得真如心后去启修,最终圆满成佛。
佛陀示现於世间主要是想为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把解脱的原理和方法告知众生,尤其是对那些真心追求解脱的众生。开示是佛菩萨、善知识的开示,众生从听开示后而觉悟。众生从开示而悟入真如心或佛性,才是佛陀出现於世间的主要目的。真正觉悟到佛的知见,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如果想要悟入佛之知见,那就要明心见性。作为佛教徒,每当见到佛像时就必须顶礼三拜,这些都是发自我们至诚的心,因为我们已从三宝中得到智慧的开示,抱着追溯佛的智慧和慈悲,所以给予至高的敬意而顶礼。用顶礼膜拜的方式,来降伏我们的慢心。
在远古时代,因为印刷技术不发达,而造成很多经典还是需要依赖背诵。然而背诵只是初步的功夫而已,跟着的思惟、理解、修行、证悟,才是重点。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需要诵经的,更何况诵经是修定的一种方法。就如念佛经的人能持之以恒,身心提升净化万千转变,念念修持如饮甘露。所谓念经僧,就是在八正道里的正念。正念是对佛法的道理,能清清楚楚。真正有正念的人,一定不会犯戒。修行修到非常悟入的人,才能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所以念经,不只念它的文字,不只念它的义理,更且还要契入它的心行,因此作为行者的我们就必须时常保持正念。
联俊合十

[回到看自己的念头,才是真正的正念]


联俊_六祖上pg316-351_心得报告


其实每当僧众见到上座时应该顶礼,无论他是不是你的剃度师或教授师。六祖惠能大师既然已经是开悟证果者,那理所当然是属於法性上座的,所以不论你的戒腊多高或者多低,都应该向他顶礼。执著为痛苦之源,所以要我们能当下放下,甚至放下一切,才能开悟。发明心地即是开悟的意思,悟到真心本来光明。间是指间隔,从空间的变化量,才能定义出时间的长短,称为时的间隔。时间的长短跟心境的合离,有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经常觉得时间很赶的话,其实不只是在生死中而已,也包括在三恶道中。如果心能安住在当下的境界里,时间便很好过。在这时代中的人,因为心境不统一或妄想杂念太多了,导致觉得很忙。定是止、静寂、不动,指心念能不受外在环境与心境的牵动而起伏,在生活中时时回到当下的自在状态,从有到失而能入定。从修定的法而入定者,便能永断不起。有心入定的,在日常生活中所养成的专注定力,能让内心具足力量。内心的安稳能够帮助自我摆脱不安,进而能提高觉照力,从安定专注的心灵中,引发安详、喜乐感。假如我们每天固定为自己保留一段空闲时间,透过禅修、念佛、礼佛、抄经等这些修持的方式,达到身心放松、观察呼吸,调和心念,让自身摄心安住,进而显发智慧的观照。
真正的禅定,应该是从真如心去修证的。时代快速的进步,造成我们的身心时时处在焦虑和忙碌的状态。禅修静坐就是培养定慧的好方法,可帮助正面情绪的提升。当我们的心处于平静安定中,就不容易随着外境的变化而起伏不定,自然生起观照的智慧,以禅的智慧而入定,才有能力面对情绪和挑战,定力随着增长。从禅修中透过调身、调息和调心,能让心灵变得安定,进而带来清明的觉察力。禅定与智慧的修持,能带来清净的精神意念。修持是生生世世所发的大愿,不要因为外缘有所障碍而放弃。
联俊合十

[开始打坐了吗?]


联俊_六祖上pg268-316_心得报告


三身是无所不在的,包括内在的意识,外在的根身,所有的山河大地,都在三身之中。从要觉悟真如心性的,才去认知三身。於是既已明白了三身,再去开发四智。先讲清净法身,也是无所不是、无所不在的。所谓清净,就是从性上说的清净法身是指真如的心性。在真如心中涵容了许多的因缘,当对应的因缘和合时,产生了别的作用。在佛法里,一定得从消融自我,才能证得真如心。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是圆满报身,无所不是、无所不在。圆满报身,乃真如之相。但以分别、取捨为前提,不可能真圆满。以性能涵容於相,一切相即是真如之相。因此山河大地、草木虫鱼,都称为圆满报身。因为所谓的报,是从相的变化中呈现出来的。
千百亿化身,是真如之用。所以千百亿化身,是指真如心随缘之应用。从真如的相用,而能觉悟见性。凡夫虽未见性,也一样有觉照的功能。凡夫在觉照之后,就被境界所迁,而入转迴之途。一个真见性开悟者,能在缘起缘灭的变化世界里,当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以见性者,能从观念的理会及心境的修证中,完全消除内外的矛盾。所以要从见性清净,而能广大包容,得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但除非见性开悟,才能破除我见、降伏我慢,去除种种心病。而待心病去除之后,就能成就平等性智。一般人认为有眼睛,就能够看;有耳朵,就能够听。但严格去分析,其实並不是有眼睛,就能够看;也不是有耳朵,就能够听。唯识学所说的是要具足九缘,眼识才能了别。眼睛、耳朵,只是其中一种缘。
我们的真心也是要从见闻觉知的作用中,去凸显它的存在。因此若谓常显现,便有瑕疵了。虽然心性本来清净,但是众生若未见性,便以日用而不知,枉受轮迴。所以要从亲近善知识中听闻佛法,再进一步去修行、觉悟,最后才能证得真心的境界。所以,真心是当去觉悟、修证的。
联俊合十

[不要只是写笔记。要从生活中去学习报告。]


联俊_我为什么要学佛?_心得报告


缘起1994年911,从这里程碑催促我走入青年及体育界,开始的迷途羔羊到之后的佛法明灯引路,间中经历波折重重。佛教需要青年去发扬光大、青年也需要佛法的灌输,都是互相牵连的。适逢刚巧那时正处在青年时期,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事来做,内心的推动力致使我变得踊跃参与青年活动。参与青年活动,是我展现身为青年责任的一种方式。那时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持续性地参与这些活动,得到很大的启示,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与知识,为自己增值。既然遇到这个因缘,那当然要把握机会去珍惜。学如逆水行舟,不前进就势必后退,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像是要阻止我继续,但我还是坚持到底。
曾经在青年活动进入萧条期时,当时的我很彷徨、无助。就在那时由青年及体育部属下青年团转投入佛光青和马佛青,身在佛教青年教育的立场,只是好奇心的推动,得到佛法的扶持,这个转折点让青年活动添加法喜,更显得锦上添花。也许是因为那份发自内心的纯粹喜欢这些吧!而选择在这领域继续奋斗。学佛的确给我带来一股清流,佛法的博大精深,致使我费尽心思钻研。以文字、语言作为桥梁,带动我学佛。通过文字与语言,学术性的解说佛经里的大道理,接引我走进佛法的世界,把我从迷达到觉悟,意识也相对地比起过去有更高的自觉。佛法就如一面镜子,看到自己的内心。从佛法那边获得了许多启发、心灵的安慰、生命的体会。学佛后,时常到道场参加活动,觉得在跟同修们接触和对话的过程中,是处在愉快的心情。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化,以及交通的发达的阶段,使我能够更好地掌握佛法。佛教一向予人慈悲的印象,我就是喜欢这些,它有很强烈的动机。因为对佛教的兴趣,我才慢慢地朝往摸索的方向前进,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体会佛法的真善美。可能我想在这边画上完美的句号,为自己的人生写下美好的记忆是我最终的目标。       

请问:
1)佛法令你觉悟到什么?
2)看到自己内心的什么问题?
3)佛法给你什么启发?
4) 你喜欢佛教给你慈悲的印象,那么你是否会对他人慈悲?


美秋_力挽狂澜问世间情为何物之一心得报告

以前看纪录片的时候,都会很好奇,为什么鲑鱼会这样的。即使知道会死,也冲过去。黑寡妇也是,螳螂也是。。。难以解释的,是因为业力啊?业力牵引,是可以超越的,center must be strong~呵呵

生物的:看到说所以每一种动物不管意识或无意识,都潜藏着这两种生存的动机而从此动机中更支配着它一切的行为
想到说,这生存动机不只限于生命,也包括集团宗教等等吧。各个集团宗教团体为了有更多利益、信众也为了可以延续下去,而不断的去繁殖。。。不过,这也是人为的。

于是不管是为繁殖而卖力,或为爱情而连姻,最后皆五十步笑百步,根本逃不出轮回的圈套
唔。。。世间情都是轮回,还没有识破爱情、婚姻的迷雾,就继续轮回咯,哈哈~一边修一边轮回一边奢望终有看破放下的一天(哦,都是有我啊,少不了贪嗔痴)。。。只是那一天,是什么时候就不知道了。

 福慧圆满~

只是那一天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瑂庭_六祖辨正上pg316-351_心得报告


忙就能了生死吗?多事情处理不是问题,最重要是否清楚人生的方向是开悟助人,而并非做每件事都为了自己,随着自己的贪嗔痴。

今早从巴刹回来,应该是先晒衣服的,可是我很饿,就先吃。之前都会担心衣服晒不干,所以无论如何都会先晒衣服,然后就会赶着晒衣服。没想太多时,就不会处在赶与忙的状态。

刚开始对于妈妈买菜过多会很不爽,因为这样会导致浪费,我就会以不好的语气念她,会察觉到自己的反应过大,之后同样的情况再发生,察觉到自己的不爽,选择不讲。过后又再发生,了解后再作出提醒,还是有少少不爽。

[当有少少不爽时,跟潜意识沟通。]


瑂庭_六祖辨正上pg268-316_心得报告


在韩国禅修时,虽然每天的时间表几乎一样,都是每天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反而去韩国之前,每天的感受到的都一样,又要做工了、又要吃饭了。去韩国之前是用想的,在韩国是感受的。

[]是随着不同的因缘而展现出来的。虽然我妈很会煮,可是不是每一餐都煮得很美味,其中的因缘包括食材的新鲜度、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等。虽然我不会煮,但处在妈妈生病的状况下,还是得学煮出来。

最近发觉自己一直处在赶的状况,如:买菜时想赶快买完就回家,煮饭时想收拾,当处在这样的状况就会觉得很苦,会提醒自己回到正确的处境、关系与操作,不要再制造矛盾了。通过拜佛训练自己,不要赶着拜完。

[只要有『赶』的心,就不能活在当下了。]


瑂庭_六祖辨正上Pg 68-92-心得报告

最近都会以感恩心过的每一天 ,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工作、每一餐,无论在生活上遇到如意或不如意,心情起伏不大,都比较容易接受。工作量变多了,就好好去完成。妈妈在投诉,就乖乖听,而不是跟她将一大堆道理,体谅她的心情。
至于性与相的关系,就让我想到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每个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可是很多时候子女却以待遇来衡量父母的爱。

[能够从不公平处看到公平是很难得的。]


柔蓉_六祖上pg316-351_心得报告


忙,是因为贪欲的作祟。因为贪欲而一直叫自己做很多的事。贪欲让自己念纷飞,念头一直抓东抓西的,没有办法放下来来去去的念头,无法专注当下。因此,自己总是觉得有很多事要做,结果一时间做几件事,心散乱做事,做完后,感觉心被撕得支离破碎,很累,最后,心死了。因为贪而忙,因为贪而让自己在生死中,恶道中流转,苦哉!贪是心的毒药,必要断除。因此,修行就是回到生活中与禅修中,练习一心一意,回到所缘境,放下其他外缘,安住当下,贪欲不起,心轻安,身体也不容疲惫。

时间是个骗子,海云继梦法师曾经这么说。因为时间本是假名安立来形容世间的白昼或空间的变化。时间的长短跟心境的合离,有着极大的关系。很小的时候,我发现只要我很投入做一件事,时间就会很快过去,原来当时的我把心安住在当下里;然而,心若一直挂碍着某些事,念头吃胜,时间就很难过了。因此,真的要让自己安住在当下的因缘里,这才无忧无虑!

妄心,随因缘的变化,产生作意的功能,似懂非懂,做出无明的反应;
真心,随因缘的变化,产生觉照的功效,看清一切,做出正确的反应。
修行,悟性生妙用,通达无碍,事理圆融,游戏人间,欢喜自在!

[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修。]


柔蓉_六祖上pg268-316_心得报告


从真如的相用,而能觉悟见性。这说明了开悟见性必须缘世间的现象。山河大地、草木虫鱼、人、事皆是开悟见性的缘。世间的相、万物的用,是让修行人去见性的缘。学佛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落入极端的现象。一是完全让自己与世间隔离,去寻求真理;另一类则是在欲乐中去寻求真理。可是,佛法强调的中道/如实道,是教导我们从世间变化无常的人、事、物中,去深观缘起,从缘起相中的变化,去体会真如性。所以,佛道必须在世间的相用上去完成。离开了世间,则无佛道可成。
二月尾至九月中,我边实习、边教补习、变承担佛教活动,身心紧崩,心力几乎被耗尽了。直到七月尾,我半夜被莫名的敲门声吵醒(据说是孤魂野鬼说为)后,我急着搬家。搬家的过程,我家经济问题的恶化,哥哥突然结婚,我突然有了一个怀孕的大嫂;接着,舅舅突然的离世,行动不变的外婆突然住进妈妈家,妈妈照顾得很烦躁。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当时已经心力耗损的我,随时将进入崩溃的状态。
一直到九月的行者培训营,身心的疲累在集训的考试中展露无遗。原来这阵子,我无法把行者培训营的教法用在生活里。还好,营期间善知识的引导,我看见了先前生活的发生是让我去学习看见自己生命的状态。心力没有了,心被镜转了,是时候重新训练自己的心,回到正法中生活。行者培训营结束后,家里还是很多事,但是我的心有力了,我不再被这些事转。心力凝聚回来了,当下的境界还差不多一样,但因为心力强了,观念不一样,我感受到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种种事情的发生,我不再往负面的角度去看,我放大生活中渺小的快乐,让自己朝向正面、积极。行者是朝向光明、正气的!
因此,我开始回到自身的责任去完成。这阵子,我发现了自己部分的生命轨迹。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来自的原生家庭,我发现这个家庭缺少了爱。我妈妈曾经是一位不会爱孩子的妈妈。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让当年的妈妈几乎在忧郁中过生活;长期的忧郁,妈妈已经失去爱自己的能力。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就因为当年无法爱自己的妈妈,而经历了很多皮外的伤,甚至心灵的伤。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很会发脾气,然后乱打我和哥哥。现在,我知道,原来当时妈妈精神压力非常大,大得根本无法爱自己了。我和哥哥就这样带着伤害长大了。
2007年开始学禅那一刻,我掀开了成长的这一个伤。2009年,我陷入无底洞的悲伤,眼泪好似压抑了20多年,突然像开了水龙头,拼命的流。我无法制止,只能然她流。流了一年后,2010年,我决定踏入心理辅导去让自己成长。今年七个月的实习辅导后,我发现自己爱上了心理辅导这个行业。因为,我发现在治疗他人的过程,我的伤痛得到了治疗。踏入辅导室的每一个学生,当他们在辅导中找到了爱自己的能力,我也因此而找到自己心中那一份爱。因为有了这一份爱,我更有力量去面对成长的伤痛,原谅妈妈过去所带给我的伤害,包容妈妈现在种种的烦恼相,乃至家里发生的一切事请,我心中的爱让我更勇敢去面对了!
看见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就是觉悟的开始。此刻的我,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欢喜。因为看清了,心有力量了,可以欢喜面对生活的发生;因为看清了,心有慈悲了,可以去宽恕并爱护更多的人。这样的生命状态多美啊!

[爱是一种力量。爱也是慈悲。能对自己慈悲就懂得把爱传下去。]


柔蓉_六祖上pg185-210_心得报告


功德与福德
* 功德:从作功而有得;功:所作者-闻思修、戒定慧;德:成就者-解脱。
* 功德:修持戒定慧,而得解脱者(果);能与解脱道,直接、间接相应者(因)。
* 直接的功德:证果、见性开悟、断烦恼、了生死。
* 间接的功德:听闻佛法、持戒定慧。
* 功德是不可能分送给别人。
* 真正的功德是在智慧之中。布施、造桥、修路,只是求福。
* 法身:见性而体征的世界,无所不在。功德在法身中。
* 见性是功,解脱是得。
* 念念不离法性,即能心行平直。
* 一个真证得无我者,就能够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 必从消除我执,才能跟众生,法界,平等相应。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也不会傲视别人。
* 见性是功,化缘是德。
* 有智慧的人,就有能力去化缘。把恶缘化成善缘;把染缘化成净缘。
* 随我们所碰到的缘,而去转化它,转化我们的起心动念,让它与正知见相应。
* 化缘是修行最重要的功课。越能够化缘者,比生命越能够提升、净化,而最后圆满佛道。

净土
*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是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至完成佛果之义。
* 以持名念佛,不能往生西方;必具足福慧的资粮,才能往生西方。
* 往生净土的条件:一、具天界的福德;二、发菩提心,修学佛法。
* 信愿:发菩提心,修学佛道。从信愿的基础,再去闻思修、戒定慧。
* 学禅而未开悟,不只也能往生净土,且其品位还会比持名者为 高。
* 弥陀就是无量的意思。见性的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无量心,见无量佛。
* 净土法门真正的归宿:不受后有,也非断灭。

心得
生活中,我渐渐看见自己的责任,或说,我渐渐看见了自己的因缘。我身为父母的女儿,身为家庭的一分子,我渐渐醒觉到自己的责任,也开始懂得挑起了自己在家庭的角色。这两三年,我从指责、埋怨的角色,慢慢转化到爱家人、关心家人的角色。最深刻的学习莫过于我转化了我与妈妈宿世的恶缘,而创造了善缘。这一年,我哥哥因生意失败而负债累累,加上他女朋友未婚怀孕,导致我们的家庭顿时陷入彷徨、紧张的状态。我看着、看着,也一步一步行动着,目标是要帮助哥哥度过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安顿他的家庭生活。我并没有周详的计划,但我会欢喜地陪着爸爸、妈妈、哥哥和嫂嫂度过家里这一次的难关。

在经历这样的一个生活时,我在坛经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一个真证得无我者,就能够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内心顿时很感触。帮助众生的过程,我执会让自己痛苦不已。因为
我执,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人会有各自的期许。然,期许一旦无法被满足时,人会因此而消极,力不从心,帮忙某人一会儿,却消失了一阵子。如何才能持续有力地帮助众生呢?真的非熄灭我执不可呀!若真正要帮助众生,我执必须彻底熄灭,才能如菩萨般游戏人间,广度有情。

直接的功德是见性开悟,有效的帮助众生则是熄灭我执。理则上,我知道人生的路就是这样走。此刻,回到自己的实际状况,我继续化缘,将恶缘化成善缘,将染缘化成净缘。因为化缘是修行的功课,是生命提升的功课,是圆满佛道的功课。因此,我的目标是要成就佛道,过程中的发生,我会一再而三的告诉自己:不为发生做反应,只为目标做行动!继续行动吧。。

[在帮助他人时,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是被成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