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9, 2013

洁宁_六祖上pg 68-92心得报告

“道由心悟,豈在左也”,這裡引申出來的意思是“打坐不等于修禪”。必須是從定發慧,才是禪。但是,就開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有疑情,就是對某個問題有著強烈的欲望,然後深入它,穿透它。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因爲接觸的個案和以往學生時期實習時的情形不一樣,所以不斷地問自己“可以怎樣幫助到這些語言障礙的孩子”,當時,有很深的疑惑,所以很努力的讀書,找資料,覺得自己很用心。這裡寫到的“很深的疑情本身就是一種定力”,想起當時的努力,的確很能理解。但是也從這裡看到,有時候的自己很容易妥協接受,再不然就是容易放棄努力。工作情況都在接觸自閉症的孩子,一直抱著“怎樣可以幫助他們”,但是有時候,也會有覺得很努力了可是好像還是幫助不大的感覺。告訴自己要繼續的去深入這個自己還未完成的問題,使用尋求善知識等方法。

這裡說到的了生死,也理解得很清晰。我們常常將生死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因此貪生怕死。但是其實,我們在念念之中,也都是每一次的生死。就是我們的心太粗,沒有察覺,覺知。

“煩惱之中有菩提”。這裡說的,認定“一切煩惱乃來自於觀念的不協調”,對自己而言是個很新但也很有用的說法。只要一有煩惱時,反省“到底是哪一些觀念的不協調,而造成此煩惱”。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去問自己爲什麽常常在工作上、治療自閉症的孩子時,會有“覺得很努力了可是好像還是幫助不大的感覺”,然後總是把自己搞到灰頭土臉的。

另外,生活中就有了這樣一次的心得。常常和表妹相處,之前就一直覺得表妹是個沒有聆聽能力的人,而每次自己的話題被這樣漠視忽略的時候,心裏總是不是滋味。每一次這樣的相處之道,在很久之後,自己也就不再加以抱怨,也認定了“她的確沒在聼”,所以也抱著“不必多說”的態度。一直到有一天,表妹抱怨著她有個“不會聆聽,總是堅持己見”的同事,這麽剛好,自己之前的想法,就在這時以不疾不徐的説話方式中表達出來。後來,表妹說出他的想法:她覺得在車上的聊天都不那麽重要,所以自然不會去深入的聆聽。聼完之後,不知爲何,但心中突然有很深的釋懷,“原來是這樣”,原來我們風馬牛不相及,有著不同的期待。就因爲長久以來都是和姐姐分享各自生活的學習心得,彼此聆聽,建立起這樣的觀念,經過虛妄的執著一番,就會起了這樣的煩惱。

法師說到他體會到的“參話頭”很實在,就是去參我們當下問題的源頭。這樣的説法,其實我們每一天都有著無數的機會,讓我們去參透問題。頓時覺得,生活有時那麽令人覺得鬱悶,卻也可以那麽的有趣。


[来的是佛或魔,只在一念之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