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美芳_六祖下 P35-55_心得报告


在这一章里,法师提到常乐我净和原始佛教里的 [ 无常,苦,空, 无我,不净]。。让我发现到这是在破除着对立。 当在读语言文字时, 很容易混淆。。为什么一时说无常,一时说常?法师从性体和相上来解说,让我感觉到什么是性相合一。。之前海云继梦法师说圆融。。我只在听了接受而已,并没真正的明白和感受,因为都只是把听到的在相上打滚而已。

自己一向的惯性,都会偏向一方。当偏向于一方,就自然的产生对立及迷失。。所以佛法是中道之法。中道,从见性而不执着。 那怎样见性呢?


[放下一切差别相的执著和超越对立便可见性。]

美芳_六祖下 Pg1-35_心得报告


修行..

若一面工作,一面修,总有一种在马虎了事,到时间就准时交功课/心得报告的心态而已..若放下一切,出家修行,又发觉自己是旁人说出家修行好,所以就出家的心态?

要如何见性呢?性体,都是法师通过语言文字告诉而知道的.并不是自己看到的...是不是见性后,道心才会浮现,才会踏踏实实地去修行呢?


[放下见性,先踏实的做功课,才能看清楚自己要走什么路。]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3

联俊_六祖下pg77-101_心得报告


我们通过修行,向烦恼的心理做出安抚,因为我们的心性本来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当人在陷入逆境时需要新的善缘,从旧换新,从中找出新的着力点,向上提升时也皆是。这个善缘是必须符合当事人的现实才行,要对得起自己良知,做到不损人利己。在我的十多年学佛生涯里,对我而言是净化心灵的好时光。最近几年,可能是心境的变化,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逐渐回归自然和稳定。期待因缘成熟的意境,从中领略生命的美好,觅得永恒的善缘。

以前的我,性格是内向、孤独、自卑的。因为有因才有缘,过往曾经结下的因缘殊胜,致使我现在累积善念,到因缘成熟时主动做出改变。我很迷恋青年活动,后来在殊胜的因缘而进入佛门,从此立定目标当行者。学佛的路则是一块福田,能够走在福田是多么幸福的善缘!它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开启了新的生命之旅。未成佛道前,先结人缘,欲结善缘,皆由因缘所成,皆由修行而入,一旦因缘成熟就佛光普照。善终,让生命在无憾中划下圆满句点。众生临命终时,会有阿弥陀佛与诸圣贤前来接引。西方极乐净土,接引娑婆界无量无边的众生,可能这就是我们最理想的去处。

[走在学佛的福田道路时,切记要拔除杂草(烦恼),让田地更肥沃。]

柔蓉_六祖下pg56-77_心得报告


     从缘起法去观察,便能确立:自利与利他,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以下我将列出几个自己亲身的经历,作为思维‘自利利他’的依据:

     曾经在佛学营辅导员,表面上看似帮助学员学习佛法,可是往往收益最大的自己。为了能够让学员有所学习,辅导员要做更充足的准备,准备的过程中,自己被佛法一再二三的熏陶,因此加强了自己对佛法的了解,确立了更坚定的正知见。当弘法人员也是如此,表面上看似和别人分享佛法,但是从准备教材,到分享佛法,自己无不是被佛法一再二三熏习,传达佛法的技巧去无不是在提升。

     此外,推动佛教工作亦是如此。表面上看似利他的工作,但是承担的过程中,因为要完成团体/大众的需要,自己学会放小、放下身心的烦恼。最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是,下班后身心已经疲累,要休息了。然而,为了完成手头上的佛教工作,我得鞭策自己调和身心,下班后能够投入本该完成的佛教工作上,好好的完成它。因此,为了成就别人的学习,我加倍用心照顾自己的身心,尽可能不让自己的身心烦恼影响大众的学习。结果,自己学会净化自身的烦恼,越做越有力量,越做越少烦恼,这也是从利他中,自利呀!

     辅导工作中,每次我要见个案之前,除了做技巧与知识上的准备工作,我也会打坐一会儿,让自己的心沉淀、专注、清理,以便我在见个案的过程,能以一颗清明心去帮助个案。辅导师的专业,是透过见无数的个案方能成就。个案更是以自身的‘苦’,来成就一位辅导师的学习。每次自己想到这里时,心里无不是生起感激的心情,深深感恩苦难者的出现,来成就自己的学习。辅导工作表面上看似利他的工作,其实没有苦难者,何来杰出的辅导师?因此,辅导师肯定是从利他中,完成自利!

     打坐、拜佛、研修佛法,是我自修的功课。自修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调和身心,减少烦恼。这些功课表面上看似自利,但是因为功课能减少自身的烦恼,在待人处事时,总是给人一种轻松、安稳、祥和的感觉。

     从以上的例子来谈利他与自利。此刻我心里在问:利他与自利,两者真的是相互依存的!我的人生,从来离不开利他与自利,从来离不开服务大众的工作。从大专时期至今,我参与社区服务,从事弘法工作,当活动义工、行者培训营助教,马佛青全国理事、辅导工作等。表面上看来,这些工作都在利他,可是我心里更加肯定,这样利他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自己!因为我从中学会了调和自己的身心,减轻自己的烦恼,更有智慧的处理事情,更有慈悲心对待身边的人,生命因此而更宽广、开阔!

     最后,祝福自己继续从缘起法去观察,去肯定,自利与利他,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我才能更善巧的去引导他人看见自利与利他是相得益彰,是修出世间、福慧双修之法。

[自利与利他也就是以出世间法做入世的工作。]

怀友_六祖上pg231-268_心得报告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要求完美的我总认为只要多比人家读多一些,比别人努力一些,甚至比别人会说一些就很厉害了。

我很执着修行不一定要有固定的形式,我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因为只要完全投入,很高兴的去做。就是正确的处境,关系和操作了。

我的分别心很重,因为大脑过分活跃。因此分析什么东西都很有道理。我自认很努力,自认看很多书。因此说话也毫不留情。

我总以为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后来我发觉人根本就不能独活。因为万法因缘息息相关。要想一个人是很辛苦的,也不可能。

我也喜欢静坐的时候。因为眼睛闭起来万物就跟我没有关系了。我享受聆听内心的呼唤。更准确的来说那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妄想。

有时候坐得闷了,我也会玩下游戏,看看电影。借助一些六根和六层的作用让自己放松。

我根本就是凡夫。因为大脑善于思考。因此什么都是对的,到最后自己都是跟随意识去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看回了以前的文章,发现我的心境起起落落。根本找不到一个固定点。这一刻的我和下一刻的我根本就不同。真可笑,我执着的我很大,但是我根本就找不到他,我连他是谁我都不了解,甚至他到底存在不存在我都不知道。

天啊,我在执着什么呢?

空,我都不能执着;不一不异,性和相本是一体但却有差别。

佛法,多么真实,多么赤裸裸的描写啊!

[ 想太多了。]

怀友_六祖上pg316-351_心得报告


每个时代空间都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和风气。解脱道的目的是要让众生解脱。因此也会考虑到不同时代众生的需求而说。因此经典往往会有不同相的显示。学佛者应该要抓到重点。而不是在相上兜兜转转。

《生死事大,先常迅速》,此句犹如当头棒喝。我们明明就在矛盾中苦着,却爱在六尘中翻滚而乐而不疲。这不是堕落是什么?

生命无常,我们连开悟都来不及。为什么还喜欢无关痛痒的事情上尽心尽力呢?知道了这些。我拼了命的要去开悟。我拼了命要在分享之前把心得写好。

结果我发觉自己抓不住感觉,我只抓着了墙上的时钟和来临的新愿茶会。我心急,都要茶会了为什么还没有感觉?

我们拼了命要达到这个目标,但是我们抓错了地方。结果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时间皆是缘起的假象,它是通过空间的变化衡量的》,咦?那我抓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妄想执着。

结果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己。

心和境界分离了,因此什么都做不好。内心还七上八下苦得不得了。

Inside outside become one,我突然觉得这句话说得真好。放下,就是要放下。叫你放下你就抓着了放下,结果你还是没有放下。

很好笑,很有趣。

唯有用心观察每个发生,用心体会观照每个起心动念。

自己是法界的一部分,为什么还会制作有我的存在呢?知道了,却未必用得上。唯有观照在观照。提醒自己别压抑自己的情绪去创造更多的对立。

就像水中月,镜中像一样。

我?通通要杀掉!

[已杀了多少个?]

怀友¬_六祖上pg268-316_心得报告


一天早晨起身出外点了椰浆饭,由于时间还早,档主煮的饭又咸又软。突然觉得平时爱吃的美食变的淡然无味。我不能接受这样的椰浆饭。不止没有了胃口,也起了噌恨心。肚子都已经很饿了却还吃到那么难吃的饭。

又有一次同样的发生,也许是刚刚做了功课。我细细观察煮得软软的饭。用汤匙拿起了像冰淇淋一般的椰浆饭。细细的去品尝它的香气和触感。

原来椰浆饭不如我想象的难吃。它顶多就像煮得热热的椰浆饭冰淇淋罢了。那一刻我发觉自己对好吃的定义都不清楚了。

或者更精确的说明。我清楚知道这个椰浆饭是绵绵的。它和我平时吃的椰浆饭很不一样。就只是如此而已。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制造了很多对立让自己无法自在。我们以为把耳朵关起来,把眼睛闭起来就能将矛盾置身事外。我们以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能够做任何事情。其实我们什么都不是。

我们组成法界中的一个因缘而已。

山河大地,宇宙万物都没有一个个体的存在,更何况是人?而我们就如森林里的一只小蚂蚁。见叶而不见林。

这个世界,整个娑婆都不断在流转生灭。又有什么是抓得住,又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执着的呢?

[踏实的一步步去做好功课吧!]

怀友_六祖下pg 1-35_心得报告

最近看了法句经故事集,觉得古印度的种种故事和现代有很多一样的地方。而佛陀总会像慈悲的母亲,父亲那样开导弟子们。丝毫和自己意识形态认为小乘都是顾自己格格不入。之后看了六组谭经辩证,深深觉得经典无大小乘的分别。

心态才是最关键的。

心乱是因为执着很多地方。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句很有体会,自己不是在执着要赚大钱,又要开悟吗?所以才会苦。学来学去只会发表一大堆理论。有的时候宁愿不说话。因为害怕自己造口业。

又有一天我去飞禽公园看见了几只水鸟用单脚独立在水中很久。突然觉得它们也会静坐。也会心静,又如青蛙,蝎子等畜生总是一动不动几个小时。它们也会静坐。因此心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最考功夫的还是境界来的时候内心不乱。

每当想到这里自己的我慢心就降服了一些。

“学佛的目标就是每一个动作都如法不做作”而这些都要通过三学去完成的。这和硬邦邦的持戒还是有分别的。知道了,会努力去完成它。

以前接触了动中禅,就喜欢说走路,扫地,甚至是游泳都是禅。后来试了一段日子内心还是无法持续平静。之后看了本章才发现自己修行不够。

几个月前公公临终前的呼吸声至今历历在目。要努力修行,不然无常来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 行动吧!]

 

Tuesday, September 24, 2013

怀友_六祖下pg35-55_心得报告


学佛就像河中的鹅卵石一般,生活的历练就像流水。它可以把石头磨成又圆又平的鹅卵石。石头的菱角就像是自己的想法。更贴切的来说是种种的我见。矛盾和不安。

有些人在社会的磨练中没有了自己,甚至没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极端。因为学佛的目的是要我们学会安住于不圆满中。安住在当下,而不是要你当个傻瓜什么也分不清楚。

想起了行者培训营里的一句话:“放下期待”。也想起了禅师的分享“放下心中的梦。”突然有所感悟,我们的痛苦都是来自于我们那股接近僵化的坚持和想法。世界的每一件事物,每一花每一草的存在都有其价值。由于每个人都在期待,都在追求。而内心又是那么矛盾和不容易满足。这么会不痛苦呢?

我们就是法界,法界就是我们。

既然我们就是法界,那我们到底痛苦着什么呢?

你的痛苦来自于分别执著法界的种种差别相。

旭腾_六祖下Pg35-55_心得报告


亦痛亦非痛,这样的一句话,经常就一直显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对人的时候,有时自己就会陷入这样的窘境里,明明就了解这样是不对的,但就是死忍着,不想去面对。真的是多亏时间上的训练,了解到,痛与苦是可以完全切断的,痛是痛,这是真实的感触,不过苦就是我们念头的呈现。我们不是拒绝念头的升起,只是生的太快,来不及切断,不过不用紧,知道这个念头来过拜访就好。痛的话,还是叫一下吧。

看到法师前面提到[无常、苦、不净、无我]的时候,脑海就闪过两只手掌[]的一声,这一声,就把佛法完全的呈现了,是因果、是无常。。。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因缘具足的,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这样的放大到世间一切相里,我们就越能放得更开,还能执着什么吗?

记得“啪”,内心的空间就宽阔了。

诗云_六祖下pg35-55_心得报告


“知痛,却不苦也不恨”,知道被打痛了,是知性的觉照功夫,不过苦恨却是感性的。

一直以来当遇到不顺意的事,无论是被打或被骂,当下的第一个感觉是痛,我被伤害了。接下来苦、恨都随着而来,“为何做的这样好了还会被骂”。结果一些小事情就这样越滚越大。

其实当遇到问题时,知道痛就只是痛,讨论再解决就可以了。这样一来麻烦还真的会减少一半。


请举例。再讨论。

晓文_六祖下pg35-55_心得报告


这一章比较印象深刻的是看到这一句:心无所求,心无所累,安于当下,即是乐也!

之前提到人会痛苦,都是因为矛盾,执取一个有感觉的“我”,我们大多时候都在攀缘着过去和未来,学禅让我了解到,活在当下其实很简单:饿的时候吃饭,疲累的时候睡觉。最近在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书中有教导种种不同的方法以避免忧虑,其实百分之九十我们所担忧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但我们却浪费了大多数的时间在害怕担心,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换来痛苦。看完了整本书,还是觉得3C最为受用,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秉持着3C,就不会有念念空过的问题了,反之,我们清清楚楚的觉知当下,圆满的付出。

最近有职位上的调动,我的担子开始变重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去完成,我一直以来都有拖拉的习惯,也发现这会影响工作,尤其现在也开始要管理人了,要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为了让自己放下这个坏习惯,我都尽量在当天完成当天的事务,也会做备忘录提醒自己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工作。发现自己的心能比较定下来,不会去担心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去完成,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看见了,能做修正是最好的学习。

惜玲_六祖下pg35-55_心得报告


在这段文章的学习是当果煜法师对「观无常」所做的解说。观无常相应于解脱,是因为无常所以我们就得放下,或对一切境界的变化,都能承担、接受。所以由观无常而证得「不动心」。同样,在观心性是常的当下,也就叫我们的心不要被境所转。在工作时遇到了一位已休学一段时间而现在想继续上课的学生。她因为没留意电邮通知有关上课时间表有所调整的资讯,而出席了已提早结束的课而大发雷霆。呵责我们学院为什么没有在她拨电询问时解说清楚等。虽我不是课程行政的负责人,而当时学院办事处只有我一人在场,所以须面对这位学生。虽然当时面对这位正在愤怒的学生时,刚开始处理这件事时我的心确实有少许不满,因为这不是我工作范围的事情。我的任何回复在她眼里都是不负责任的解说。但是内心深处有把小声音告诉我,让她发牢骚后就没事了,无需动怒。我就静静的聆听后再代表学院跟她赔不是。果然,她发泄后就平静了许多,在离去时还对她自己的失态而向我道歉,真是不可思议。若是以往的我,面对无端端的被骂早就情绪起波动了。也许自己还做到不够圆满,但是自己在心态上的改变,可以那么一次的断除自己易动怒的习性并观察到自己那么一刹那的转念,对自己在修行上也起了信心及鼓舞。不然,对「心不要被境所转」只是纯属字面上的理解而已,有时候更觉得自己做不到。

另外,对于果煜法师在解说「亦痛亦不痛」的解说较有感觉。法师有说道:痛跟苦,不一定有相干。人皆因矛盾而痛苦,若在痛的当下能不觉得「有一个我在痛」,则更能虽痛而不苦。痛本是一种知觉,如以「有我在痛」这却变成邪见。有时候谓之为痛「苦」,有时候标示为痛「恨」。见性者是清楚了知是脚痛非我痛,因此能虽痛而不苦,虽痛而不恨。我们有时候表示为痛「恨」是因为有苦又不能去除,故心理就会恨。而真见性者,乃能即不苦,也不恨。我不知道是否每当我们的思想行为举止有「我」的存在时即成了邪见。但在面对喜欢或不喜欢、情感时这个「我」却是那么的直接、真实。要如何超越矛盾,断除我执?这「我」是什么??不知。。。

把心量扩大,接受一切发生的人、事、物。

佩吟_六祖下p35-55_心得报告


如果我因为知道无常而赶着去完成,这样反而更放不下。所以我们得放下,能承担、接受,而证得不动心。苦从对立矛盾中生;心无所求,安于当下,即是极乐!无我不是说没有这五蕴的假相,而是否定内在有个能作主者,破除内外的界限。观净或不净也是要我们放下执着。所以无论观无常、苦、空、无我;或是常、乐、我、净,最后都是要证得不动的心而得解脱。


我们要能有知性的觉照功夫,而无感性的动荡回旋。就好像说我们的脚痛,我清楚了知是脚痛,而不是我在痛。因此虽痛而不苦,虽痛而不恨。就好像说是我身体病了,而我的心没病。关于这一点,当我在打坐时腿痛,我清楚知道是我的腿在痛,可是有时还是会忍不住觉得痛得很不舒服,所以我还是有感性的动荡回旋。


我觉得我的思维能力不是很好,所以我会法门无量誓愿学。修定也还需下一番功夫。


华藏工程可以帮助你增强思维能力。

坪玶_六祖下p77-101_心得报告


『不动』

『无情既不动』,这动或不动,就一般人而言,首先能觉照到『情绪的动不动』。如果看到漂亮或心里喜欢而想保留它,这就是动情了。反之,看到一个很讨厌的境界故希望它早点毁灭或者若无法立即毁灭它,我就早点逃之夭夭,这也是动情。

看到这一段,就看到了这情况也发生在自己的生活里。近来公司做了一个新的决定,看到自己就是不要去接受这决定,很多时候都会察觉到自己的心处于在逃避的状态。偶尔还会升起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这阶段暂时不去碰这一个发生,因为这样的碰会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感觉到痛。

不肯接受而逃避是因为自己没有100%的相信这个发生。每个发生都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情的发生本来就不好不坏,只是因为这个我在作祟,所以就产生了对立。清楚看到自己的问题出现于哪里,接下来就看自己要用多快的时间去完成这还没完成的功课。还没到,就继续,只要继续,肯定会到。

*要达到真正的不动境界,而无任何贪嗔痴的现行,即是要把我们心中种种的心结、执著全部灭尽,才能完成真正的不动,而这不动,乃非定的功夫,而是慧的成就。

*背起来培养『不动』的功夫。

柔蓉_六祖下pg77-101_心得报告


            这星期我的睡眠时间相对比平时长,静坐情况较昏沉,肠胃涨风、头痛、肩膀、小腿酸痛,记忆力变得差。身体发出了不适的讯号,不禁让我反思近三个月的生活。

            从七月尾开始的每一个周末,我出席了一连串大专佛青与马佛青的活动,几乎每个周末都熬夜;工作上,我的工作量逐渐增加,除了行政与辅导工作,我开始需要外出应对客户;家庭里,为了舒缓父亲与哥哥负债,我也四处奔波,寻找各种管道帮助他们。做啊、做,不停的做,虽然不断提醒自己‘只是去做’,但是做起来的时候,要放下这一个‘我’,还真的不容易呢!

            事情本来只是事情,但是进行这些事情时,‘我’会生起种种想法、情绪,形成对立,导致我的心很紧绷,休息的时候无法好好休息,因此累积了疲累,在静坐时,只要身心放松,就昏沉了!刚开始察觉自己这样的情况时,心里还是不受的。一直到刚刚过去的星期三,我和上司谈到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时,我终于接受了自己身心已经无法负荷眼前的事情,身心变得很紧绷,我得好好放松自己呢!当时,我真的发现自己是一个泥菩萨,要利益他人,却自身难保!呵呵!

            看见了自己身心的疲累,接受了自己还是一个泥菩萨,我开始思索‘烦恼即菩提’是如何成就?菩萨以出世的心来做入世的工作,是怎么办到的?

            依如实观去实践,现在的我确实需要多放松,多调和身心。因此,现阶段的我需要分配多一点时间去运动、静坐、拜佛、社交、睡觉、阅读、休闲;至于,开会、弘法、办活动,这些事我需要适量去做。现阶段先做这样的调整,以让我的身心可以比较放松,身体状况可以恢复健康、调和。

            休息是为了让自己能放松身心,放松的身心较容易和正法相应,因此,再做利益他人的事,烦恼比较不容生起,这样很自然形成了自利利他的正面循环。写完这一片心得,心开阔了!因为我看懂了自己现阶段的情况,接受了自己现阶段的因缘,愿意做调整。调整的过程我依然是在自利利他的路上,继续走着!自利与利他真的没有矛盾!

            看懂了,我继续调整自己,踏实地走在菩萨道上!

菩萨以出世的心来做入世的工作是无疑的,但非从量上去计算。

 

芳旗_六祖下pg77-101_心得报告


正念观缘起缘灭的变化,且于生灭变化的当下,究竟是无我已!令我想起生活上的小发生:厕所上端的水喉一直漏水,上厕所时真的很不舒服,蹲下的那一刻就淋到湿湿的。这时心很快地就起了反应:嗨,做么这样?每当淋到湿湿时,心里有股不是很好的滋味。再来,另外一个发生,最近都会供花。买花时都会选最鲜艳的花朵。当带回家时,每天喷花换水,看着花叶慢慢枯萎时,心中会有不好受的感觉。看到自己的反应时,看回自己,咦,原来自己不能接受无常啊!我无法正念地观缘起缘灭的变化,无法接受无常!哈!看到这一刻,心中心生欢喜,我还没到,唯有继续。祝福大家!

终于可以看到二边,不只是花开而已,还有花谢。

芳旗_六祖下pg55-77_心得报告


对这句话特别感触:“从对立而取舍者,即是恶用。反之,从不二而圆融者,才是善用者。”最近生活上都常常遇到做选择的时候,从选择中超越选择才是善用者。以往做选择的时候都会让我感到困扰,原来困扰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有所求,当两者要选其一时,往往都会有很难做选择的心。这是最近佛菩萨给我的一门功课,很开心的是当在选择中看见当下的因缘而看到自己的惯性——无法接受无常时,心立即转念而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这是绝对没有困扰的心,只有清清楚楚。

心能有清清楚楚的经验可以帮助下一次的选择。

瑂庭_六祖下P77-101_心得报告

            一切相都是无常的。因为我们执著它是真的,所以才会被骗。命令人的语气是我的惯性反应,当我执著这个惯性反应时,我就不敢或不想请人帮忙做事,因为害怕这个惯性反应会伤到人也伤到自己,逃避也就无法安于当下、任运自在。清楚了知这个惯性反应是可以改变的,不为发生作反应,只为目标做行动。还没到,就继续。
            有一天,有一个人拿我这个惯性反应来开玩笑,我就回应他怎么可以拿这个来开玩笑,笑我不能改掉这个惯性反应似的。就因为我有心结,所以才会对这个玩笑有反应。所以要把心结和执著灭尽,才是真正的不动。
继续保持清明。不知的心愈来愈强时,惯性反应就可断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