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0, 2013

联俊_六祖辩证上P92-123_心得报告


新的一年,展望新的旅程。年过四十的我,只盼望踏入四十年华,还有所作为。我在这个重要的成长过程中,已是趋向修持到学有所用之年。恰好处在这个生命的阶段,好不容易度过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关卡,回想这十多年的学佛生涯,听到了许多忠言逆耳、劝勉、鼓励、诋毁的话。这许多的话在学佛的路上,不就是要随时叫我要觉醒吗?提醒自己凡做事、说话、存心都要自觉,错误自然减少。没错误心里就少挂碍,自然就多了时间去做其他好事。去年我陷入冲刺的状态,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握机会去拼就是了。曾因为去年在体育项目那边的成绩走下坡,而意志消沉,间接使到士气大挫。工作态度变得不积极、懒散,那个时候,我的思绪被负面情绪给占满了。回想当年投身青年及体育界,期望在这领域有所发挥,能给自己满足的成就。现状在青年那边已是超龄了,而体育项目我在去年已列入宿将组了,使我联想到在其他方面还有作为吗?对于接下去的自己将会是如何面对来临的境界,坦言并没有对此做太多的计划,持着见步行步的心态。现实中的我,只有期待更新的身份现身。
经历低潮期,与其在那里抱怨,不如乐观地应对。为了重整旗鼓,转为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人的一生总是会有起有落,明智的人绝不为失败而悲伤,他们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关键在于每当我们面对逆境时,怎样去扭转颓势。如果不能解决,都会通过佛法的智慧寻找解决方法。得失是人生的一部分,唯有积极地看待这些困境,及时地去争取每一次的机会,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放弃或继续只在一念之间,而成功与失败,也同样在此一念之间,且看自己持以怎样的态度应对罢了!每一次的失败,是一个难得的经验。在经历了丧父之痛,在悲痛的情绪缓和后,到现在为止仍然坚持多少弥补不了的遗憾在心中,耿耿于怀或是一份执著当接手父亲的事务搞到忙得快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还是抽身继续参与行愿茶会,心境就因此而宽阔起来。参与行愿茶会不仅能使我心境愉快,更能让我借此亲近善知识多一些,也考验耐性和坚持,更是一种很受用的修行。这当中的收获,让我觉得一切的付出皆有所值。我承认在这之前,我是脾气暴躁、情绪化的孤独者。对于未来的展望,我的理想单纯而实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靠自己的实力达到成功。   


[ 祝福你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行愿力 ]

瑂庭_六祖上P123-165_心得报告


            当朋友向我倾述他的烦恼时,我会告诉他不要再继续想了,赶快去做功课。当我们以个人利益作判断时,就会越来越烦,总会埋怨别人对自己有亏欠、不够好,这时的心是忿忿不平,这可说是思而后知的层次?如果我们平时有做功课,察觉后用方法把心沉淀下来,这是不是不思而不知的层次?过后心不再忿忿不平、不再埋怨,清楚知道我执在作祟。这时是否是不思而知呢?

[ 不思而不知是定的作用,一切不理。当下心平静没有埋怨,只是如实反照的清明心才是不思而知。]

世一_六祖上pg123-165_心得报告‏


每次看这本《六祖坛经辨证》,就好像在看师父如何在挑破绽似的。看久了后会不知觉想:那看起来这经典似乎好像没什么可靠似的。相信不止这本《六祖》是如此,还有很多的经典可能也是破绽重重,那该如何对经典起信呢?到底哪一本才可靠呢?
可是我觉得比较深刻的是,非有念既是妄念,而是起了我执故。当我开始接触韩国禅时,就接触到这样的说法,‘开口即错’,因为一当开口说话就会动了思维。可是我常有个疑问,如果开口说话动了思维,那不就是不是在don’t know mind 了吗?那佛陀这么多年来说法渡众生,是如何保持don’t know mind 说法呢?在经典上佛陀的说法与对大众问题的回应,又不像在公案里看到祖师们如何充满禅机的回答。好在,这一小篇有了些答案。所谓的妄念不是指我们所动的念头,主要是因为有我执才叫做妄念。那没有我执的念头叫什么?

[ 没有我执的念头就是 Don’t know mind. 我们是借果煜法师的《六祖坛经辨正》来训练自己的正见为重点。]

淑仙_六祖辨正上pg92-123_心得报告


        自性,是以智慧为导向而见性和证得无我的境界,不会发生对立和冲突;而福田,不一定包涵智慧,却可能是以自我中心来修福的。后者的对立,是在造业而损福也!“待思量,既不中用”,必须刻骨铭心才算!师父也提到很多人在高人面前不敢开口,这可是顺流生死的心态!
            突然间看见,这一个“我”,一路来一直在阻碍我开口说话,也让我的心开不起来!是的,每当和人说话,我都是很难做决定,一直犹豫,拖拉。我一直都在用着顺流生死的心态来过日子罢了。在这段独自生活的日子里,这习性更是明显!每天都是抱着过下班了就算的心态在过日子,结果心却来越沉,提不起劲来了。就算我这实习的顾问,一直努力地带着我们冲,希望我们学习更多,但我不敢用真心的感受回应她,只是一笑带过。在背后,却和朋友们抱怨。果煜法师点醒了我,只单纯地把我的感受或疑惑提出来,我相信我的顾问也会视情况而指导我的!

[ 看见后,最重要是愿意踏出一步做改变。]

芳旗_六祖上pg92-123_心得报告


思量即不中用。我想我是这种人吗?在高人面前,既不敢开口,深怕被揭穿!自己何等不是这样?每次在行者培训营助教检讨与分享时,都不是很敢开口说话,发现自己要求很高,不敢面对自己。拜忏忏悔、愿佛菩萨的加持能引导走向智慧慈悲的道路。
对这句话很有感触:虽已见性,但未必能保住。虽然已经知道真相了,但是习性还是会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这是不是一次圆满的付出而已呢?完全的断除习性还真是需要愿力与行动。有好几次,虽然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也是因为我升起了嗔念而恼脾气。知道自己是因为与嗔心相应时,还可以及时付出行动调整自己。但是,有时候自己却在事情发生后才察觉,然后调整。

[ 事情发生后才察觉已经好过不知不觉。若能及时发现并调整自己那是要看自己的功力。]

芳旗_六祖上pg68-92_心得报告


        这一章提到了“回向”。善用其心是我一直以来发愿做的功课。我的心一直起起落落,但是回到性,且是空性的,只是因缘和合而生灭,如此罢了。这里自己也提起了疑情:明知道那是性空的,为何境界来时却先反应后觉照?察觉自己的心一直往感觉攀沿,感觉也是空性的吧?众生的善根相总有差别,有些人生来善根深厚;有些人混了半辈子还是善根不足。其实,我觉得自己处在两者之间。两者兼有,知道自己的善根不足,拜佛求忏悔。

[ 五蕴皆空。除了忏悔,要布施,广结人缘。]